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陆川导演,秦昊,韩庚,钟楚曦,史彭元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借命而生》第二回。
看原著,更深入。

剧版《借命而生》的故事发生在巴南市,但在原著中,杜湘东所在的第二看守所位于京城郊区。
作为1985年警校刑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杜湘东是绝对的天之骄子,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
但奈何他原籍湖南,在京城没有人脉关系,想要留在京城只能服从分配,这也导致他刚参加工作时,情绪很差。

不过与一般人不一样,杜湘东是情绪越差,越拼命干。
所长看过杜湘东的简历后,知道他各项考核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擒拿格斗还拿过省级比赛的名次。被分配到看守所,的确是有些屈才了。
不过所长也不会轻易放走杜湘东,毕竟杜湘东作为全所唯一的大学生,是能为所里加考核分的。

姜还是老的辣,所长为了稳住杜湘东,提出了一个三年之约:只要杜湘东干满三年,就能帮着调动单位。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就到了。虽然杜湘东没有主动提出调动的事情,但所长未雨绸缪,决定给杜湘东找个在本地工作的对象。
于是乎,在所长的安排下,杜湘东与食品公司的一枝花刘芬芳接上了头。

在原著中,刘芬芳是京城本地人,家住宣武区的一个大杂院,在食品公司当冷库管理员,高中学历,编制是工人,比杜湘东小4岁。
而杜湘东虽然是外地人,常年驻守郊县,但却是大学生,还是干部编制。
如此对比之下,杜湘东和刘芬芳还是颇为匹配的。

那个年代,两个情投意合的人结婚,还是很简单的。只需要父母点头,单位批准,有个能遮风挡雨的房子,再有张床就够了。
况且杜湘东单位分了宿舍,还有三年积蓄,买得起自行车,收音机,就差一个电视机了。
不过随着杜湘东和刘芬芳就结婚的事情商讨得越来越具体,有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显现了出来。

尽管刘芬芳在城里大杂院的家里只能睡厨房,但她还是固执地认为:宁要城里一张床,也不要郊县一间房,所以她即便与杜湘东结婚了,也不愿意从城里搬到郊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湘东提出了一个办法:平时分开住,到周末时再住一起。
对此,刘芬芳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她要不不结婚,只要结婚了,就要跟丈夫在一起。

刘芬芳的态度,激发了杜湘东想要调离看守所的心思。这对一心想让杜湘东稳定下来的所长来说: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于是乎,次日一上班,杜湘东就向所长递交了调动报告,干什么都可以,反正要进城。
一周后,所长给了杜湘东两个字:没批!然后又给杜湘东画了一个大饼:再等三年或者空出正科岗位就是你的。

心情异常恶劣的杜湘东这边刚把徐文国和姚斌彬关进监舍,刘芬芳的电话就打来了。
当时整个看守所就只有三部电话,外面的人要找看守所里的人只能打那部公用电话,然后由管理科通过大喇叭将人叫来接电话。
杜湘东赶紧跑到管理科,刘芬芳直入主题,询问申请调职报告的结果?杜湘东回答得很干脆:没批。

这次刘芬芳电话挂得很快,杜湘东知道:这样的态度,已经说明刘芬芳是真的很生气。
的确,刘芬芳打完电话,就决绝地离开,回到宿舍趴在床上抹眼泪了,所以尽管杜湘东很快把电话回过去,已经联系不上了。
本来杜湘东与刘芬芳约定至少一周通一次电话,可自从上次刘芬芳挂电话之后,一个月过去,两人都没有再联系。

按捺不住的杜湘东主动打电话去刘芬芳工作的单位找刘芬芳,求了半天接电话的人,最后对方才说:刘芬芳没有来上班。
好不容易,杜湘东打宿舍楼电话,终于找到了刘芬芳。
这次刘芬芳跟杜湘东好好讲了一下自己的家庭组成,毕竟结婚不光是两个人的事,还需要考虑到两个人的家庭。

据刘芬芳自述:她家里一共有八口人,妈妈因病不能干活,大姐插队到了黑龙江,二姐读完大学后去了深圳,大哥结了婚就忘了这个家,还有两个弟弟的生活要靠她接济。
总而言之,刘芬芳的家庭负担非常重,她婚后不能搬到郊县来住,否则爸妈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两个弟弟会变成没人管的野孩子。
刘芬芳跟杜湘东讲完这些,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对此杜湘东也很为难,他不可能为了跟刘芬芳结婚,不要自己的工作呀。
既然谈不拢,那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了。刘芬芳非常干脆,她通知杜湘东:明天她会到看守所一趟,把以前互赠的礼物换回来。杜湘东也无话可说,只能点头同意。
其实说起来:刘芬芳的要求一点儿都不过分,她只不过是想跟结婚对象在婚后常住一起,琴瑟和鸣。你杜湘东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就应该主动放手。如此拖泥带水的,还期望女方妥协,这多少有些不男人。

从刘芬芳主动提出换回互赠礼物就可以看出来,刘芬芳的人品是很好的。
因为刘芬芳送给杜湘东的是一条手打的围脖和一件毛衣,而杜湘东给的是一块手表,一件呢子衣服,还有一个金戒指。
就价值而言,杜湘东送的东西明显更贵重。但刘芬芳作为一个京城姑娘,她绝不会占杜湘东的便宜。而且刘芬芳之所以执意这样做,还有一种仪式感在里面,这是跟《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学的。

也许就冥冥中的注定,就在杜湘东抽空去拿围脖和毛衣时,看守所出大事了。
徐文国和姚斌彬两个犯人,利用搬货物的机会,打倒管教老吴越狱了。更为过分的是,老吴的枪还被抢走了。
由于两个犯人是分头跑的,杜湘东了解了情况之后,第一时间选择去追那个抢了枪的犯人。直到杜湘东追到,才发现是姚斌彬。

令杜湘东感到非常反常的是:姚斌彬见到追来的杜湘东,非但没有反抗,还笑着投降了,好像他就是等着被抓一样。
等到杜湘东押着姚斌彬回来的时候,孤身追捕持枪罪犯的杜湘东,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尽管杜湘东自己都觉得有些过于夸张了,但在人群中刘芬芳被杜湘东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有英雄情结的她,在那个时候,当着所有人公开宣誓:结婚,咱们明天就去领证。

很显然,刘芬芳还是过于年轻,那个时候她完全没有意识到看守所出的这个大事故,对于杜湘东来说:那就是一辈子的污点。
如果她精明一点儿的话,应该等一等,看事故的结果如何,组织是怎么对待杜湘东的,再做决定。
只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事态的发展也超出了杜湘东和刘芬芳的预料。

首先,尽管杜湘东追回了一个犯人和手枪,但他还是因为玩忽职守,被记入了档案。
然后,因为大事故,整个看守所被取消评先进,停发奖金,还要加班整顿。那些当初为杜湘东欢呼的人,转眼摇身一变,成了讨厌杜湘东的人。
接着,徐文国逃了之后,迟迟没有被抓捕回来,久而久之就成了杜湘东的心结,让他整个人都是恍恍惚惚的,心根本静不下来。

这不,就在杜湘东去刘芬芳家拜访刘芬芳的家人时,杜湘东的心里还一直想着怎么将徐文国抓捕归案。为此,杜湘东放了刘芬芳的鸽子,去刑警队找同学帮忙去了。
杜湘东的这个刑警同学,就是剧中很吃得开的那个刑警:张向阳。
在剧中,张向阳还对刘芬芳很有好感,想要娶刘芬芳,只是被杜湘东截胡了。如果刘芬芳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想她一定会改变主意的。

杜湘东与刘芬芳领了结婚证之后,迟迟没有办婚礼,就是因为杜湘东觉得自己没有脸请领导和同事喝喜酒。
对此,刘芬芳当然很不乐意,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越狱犯没落网,她的婚礼就办不了。
一怒之下的刘芬芳,没有在杜湘东的宿舍住几天,就搬回了城里。以后两人要联系,还需要靠打电话。

为了找到有关徐文国的线索,杜湘东将希望寄托到了姚斌彬的妈妈崔丽珍的身上。此后的许多年里,杜湘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看望崔丽珍,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时两三天一次,有时一周,但最多不超过半个月。
从这个频率来看,刘芬芳见到杜湘东的日子,还不如崔丽珍多,更不要说享受那种关怀了。

没过多久,姚斌彬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姚斌彬死后,徐文国依旧在逃,这也就导致杜湘东一直都没有给刘芬芳一个婚礼。
杜湘东自己也知道:刘芬芳之所以嫁给他,是被一种嫁给英雄的浪漫主义情绪所影响。换句话说:那就是杜湘东欺骗了刘芬芳,他根本就不是刘芬芳心目中的那种英雄。
而且更悲剧的是:杜湘东这个“英雄”,还属于永无翻身之日的那种。

一晃几年过去,杜湘东与刘芬芳婚后的日子寡淡且无味。
作为老婆的刘芬芳很是辛苦,依旧是城里和郊县两头跑。或许是吃多了生活的苦,所以即便周末两口子在一起,刘芬芳也不会给杜湘东好脸色看,开口闭口都是抱怨。
她抱怨爸爸什么事都不做,抱怨弟弟是惹祸精,还抱怨邻居买了新电器,新车,最后归结起来,就是抱怨自己命苦,抱怨杜湘东无能。

听着刘芬芳的抱怨声,有些时候杜湘东会产生幻觉,感觉现在的刘芬芳已经不是当初他要娶的那个刘芬芳了。
这也难怪,再有文艺细胞的女人被困在这样的生活漩涡里,也会变得面目全非的。
由此刘芬芳即便与杜湘东在一起,也没有了亲热的兴趣。而杜湘东呢?也从社会性的无能演变成了生物性的无能,进而放弃了与刘芬芳制造小生命的机会。

也许就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杜湘东和刘芬芳在一起多年,都没有孩子。
所长的关心是提醒杜湘东:有孩子分房会加分;老吴则是提醒杜湘东去医院看看。刘芬芳倒是不着急,至于杜湘东本人还有些庆幸。
因为就他现在这个状态,真有了孩子,还不知道怎样养。

随着刘芬芳的二姐从深圳回来,刘芬芳与杜湘东夫妻关系的转机来了。
刘芬芳二姐很有能力,她现在是德国公司驻京办事处的总经理。在外漂泊多年,自知对家人很是亏欠。为了弥补家里人,刘芬芳二姐主动提出可以补偿刘芬芳。
刘芬芳也没有其他要求,就希望能够与杜湘东结束两地分居。为此,二姐表示杜湘东只要能去上班,可以去物流部干个小组长。

在给杜湘东讲这件事之前,刘芬芳已经替杜湘东算过了:杜湘东在看守所既没有前途,收入还低。还不如现在就辞职,不光工资翻倍,还能住公寓。
然而这个完美解决杜湘东和刘芬芳夫妻问题的方案,并没有获得杜湘东的通过。
杜湘东是不愿意为了家庭,为了钱,脱掉警服的,因为他还有心结没解开(徐文国还在逃)。

说来也巧,杜湘东为了逃避刘芬芳逼着辞职,跑到崔丽珍家里,正好遇到邮递员给崔丽珍带来了一张来自山西的汇款单。虽然名字不是徐文国,但很明显,这应该是徐文国干的事。
借着这个线索,杜湘东在刘芬芳那里有了缓和的机会。
杜湘东再次找到刑警同学张向阳。现在的张向阳已经今非昔比,从探员升为了探长,看来只有杜湘东在原地踏步。

杜湘东去山西跑了一趟,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矿难,见到了徐文国的背影,但还是被徐文国跑掉了。
之后,日子又跌跌撞撞地过了五年,这时刘芬芳下岗了,对此刘芬芳早就有心理准备。
可偏偏这个时候,刘芬芳的一个弟弟要结婚,另一个弟弟怕吃亏临时拉了个女的也要结婚。就这样,刘芬芳的两个弟弟将宣武区的那套房子瓜分了,然后将爸妈送去了二姐那里。

刘芬芳的二姐没有结婚,房子宽,还有保姆,也就同意了接受爸妈。
如此一来,刘芬芳倒成了多余的。没有办法,只能卷好铺盖卷,到郊县和杜湘东一起住。
这下虽然杜湘东和刘芬芳这两口子结束了分居生活,但却没有团聚的喜悦,因为刘芬芳的抱怨更多了,而且内容也变了,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标准的“穷人”。

没有了工作刘芬芳,就在看守所门口卖冷饮,电线还是杜湘东出面从传达室接出来的。
城管来查无照摊贩时,其他小贩都要跑,就刘芬芳一动不动,因为有杜湘东带着几个小兄弟穿着警服在摊位上坐着。
刘芬芳就因为有了这一点儿小小的特权,感到了一些欣慰,对着杜湘东说道:总算是沾到你的光了。

时间到了2001年的春天,杜湘东终于又见到了徐文国,只不过这次是徐文国主动投案自首的。
徐文国的律师找杜湘东出了一个证明:徐文国曾在矿山救了30来个人。徐文国凭借着这个证明,经过二审,最终被判了三年。
但徐文国服刑没有到一年,就因为疾病,办理了保外就医。

杜湘东很不服气,就厚着脸皮去找警察同学查徐文国,这时的张向阳有了大出息,已经是某区刑侦支队的支队长了,威风得很。
人比人,气死人。再看杜湘东,就因为那个“污点”,干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升上去,还是一个普通的看守所管教。
张向阳没有查出徐文国有什么大问题,杜湘东就赌气:自己调查。

要说杜湘东还真是很有毅力:他正班不上(已经是老油条了),买了一辆三蹦子,从早上到傍晚,整天就盯着徐文国所在的大院。
就是因为杜湘东的这份倔强,刘芬芳差点儿就没命了。
说起来,还是因为一个“穷”字。其实刘芬芳早就感觉小肚子痛,然后因为贪图便宜,去了一家“免费”的妇科医院,结果真正的毛病没有查出来,反而要刘芬芳做美容手术。

刘芬芳吓到了,没有再敢去医院,就这样将一个小小的子宫肌瘤,硬生生地拖到大出血。
经过抢救,刘芬芳的子宫被割了。医生还以为以他们的岁数,早就有孩子了,这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其实他们并没有。
刘芬芳做完手术,又开始出血,再转进ICU。经历了昏迷抢救,好几个循环,发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后,终于是捡回了一条命。

最后结账时,一共花了20多万,徐文国帮着付了。
杜湘东当然不可能要徐文国的钱,转头他就向刘芬芳的二姐借了20万还给了徐文国,用了看守所的房子作抵押。
讲到这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刘芬芳嫁的人不是杜湘东,而是张向阳的话,哪里可能有这样的悲苦人生。

时光又过去了五年,京城郊县的看守所要搬迁了,新地址是更偏远的山沟里。
杜湘东作为老人,在那里分到了一套朝北的小二居。
作为最后的留守人员,所有人都搬走了,只剩下杜湘东和刘芬芳两口子还在那里坚守着。

一日,徐文国找到杜湘东,给了杜湘东一个天文数字的存折,杜湘东发现后,知道徐文国是不想活了。
杜湘东连忙赶到六机厂,赶在徐文国窒息前,将徐文国救了出来。
这个时候的杜湘东终于悟了:与其用毕生去追求那些名利,还不如平平淡淡地过一生。
但我想说的是:杜湘东你倒是想通了,但刘芬芳跟着你,老遭罪了。

宇哥带你读原著,感谢你阅读《借命而生》解析第二回。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我,下回有期。
人生一半是争取,一半是随缘,没必要死守一个执念,苦了自己又拖累了爱人。
事实证明有个好爹 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人生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