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2021年教育人的十句心里话

良心者言一 2024-04-10 00:43:01

细品2021年教育人的十句心里话

昨日(12月27日)看到了中国教育报的官微上推出的一篇文章《2021,这些教育人的10句心里话,温暖且坚定》,读后确实心中涌起暖意,对前路更加坚定了信念。下面我带领大家一起来细细地品味一下这些话语,希望大家也能在省悟中告别2021,以昂扬的姿态和愉悦的心情迎接虎虎生威的2022。

第一句:“你十分清楚,以悔恨来结束一天,实在是不明智之举。你要像一个关门人,在一天结束时,把门关上,将一切忘记。”这是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副校长,高中部党委书记、校长,原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袁卫星于2021年年初写给学生们的信中的一段话。袁卫星老师是从港城走出去的名师,我曾经有幸与他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后来他到了苏州,如今在中国经济前沿的深圳,步伐走得越来越远,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诚如斯言,人不能一直活在过去的悔恨中,在自责中折磨自己,要学会遗忘。一个人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疏忽和荒唐事在所难免”,不论是过错还是错过,都已经无法弥补,但新的一天会如期而至,生活还得继续,那么就忘记过去的不愉快,重新开始一切,振作精神,坚定信心,“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包袱”,让明天更加精彩。

第二句话是大家熟悉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在中国教育报“两会夜谈”直播节目中对家长说的话:“凡是能发现孩子越多优点的父母,越能教育好孩子。因此,你一定要发现自己孩子的潜能,把它变成优势,这就是最好的路。”亲子关系是中国大多数父母都为之头痛的,孙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家长高高在上,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缺少经验,那就要学习,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发现并挖掘孩子的优点与潜能,让潜能充分发挥变成优势。孩子得到了理解与尊重,并不断地被肯定,那么孩子学习的动力会越来越足,被认同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越来越浓,成功自在情理之中。

第三句:“有时候,游戏其实不是罪魁祸首,而是替罪羊。即使是大人,在很多时候,自制力、理性的能力也是要不断锻炼的。我们要有耐心帮助孩子、相信孩子。”这些话语是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张洁在访谈节目中对家长说的一番话。虽说是大学教授讲的,但很接地气,也很符合实际。我们总是一味指责孩子玩手机、打游戏,其实首先反省的是家长,手机哪里来的,那不是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用手机来应对孩子的一种方式吗?孩子成瘾之后,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孩子已经一时难以回到正轨了,于是乎我们就哀叹:现在的孩子怎么是这样的,一点也不自觉。面对游戏等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我们成年人都容易沦陷,况且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要用我们的耐心帮助孩子,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性,不能急于求成,多些等待,多些理性分析。

说第四句话的教师是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人物,他管理的学校我去参观过,他讲的报告我听过,他的著作我也认真品读过,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他在全国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如是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分数一直被广大教师和家长所看重,因为考试要的就是冷冰冰的数字,这是现实。可是,我们一直以来整个社会都过分关注了分数,而忽视了其他的素质培养。“双减”政策在今年成为国家层面的行动,就是要纠正这种错误的倾向,而且在此背景下各省市也紧锣密鼓的出台系列实施的办法与明确的规定,都是想将过分重视分数和“只关注升学率”的趋势给缓解、慢下步子来,真正回到正确的教育轨道,回归教育本真。唐委员提出的“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直击问题的核心,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这四种能力与品质,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群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承载者。

全国优秀教师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教师郑英在她的著作《每个孩子都是孤品》中提到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一个个活泼泼机灵灵的人,每一个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都是世间的孤品,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各自的成长密码,都带着迷茫和不确定性在成长。倘若每一个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按各自的生长方式拔节劲长,实现高品质的差异发展,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样貌。”这是我要与大家分享的第五句话。这些话语是对我们从教者言说的,道出的是教育的真谛。每个人确实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生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该有的成功,这委实是教育最为理想的状态,所以我校也将“让每个师生健康成长、成才、成功”写在墙上,将其作为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教育者也都希望每个孩子每天脸上洋溢着的是灿烂而幸福的笑容,而不是被作业和分数苦恼着,但有时我们是“带着镣铐跳舞”,弱小的光无法映亮整个天空。我们希望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我们希望每天看到的是“教育最动人的样貌”。

“得和失其实是有坐标的,就看你选择什么坐标。倘若你选择跟人比,那永远是不能满足的。反之,就算你回头还是必须面对“内卷”的现实,内心也更强大了,也许会帮孩子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这是《小舍得》原著作者鲁引弓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对家长说的话。根据作家鲁引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舍得》,直击当下教育生态,聚焦“小升初”与“疯狂补习班”,播出期间收视率扛鼎第一,相信许多家长看过。中国家长的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在每个阶段都有,从上幼儿园到读中学、大学,直至成家,一直都处于焦虑中。面临父母频频提及的“教育焦虑”,鲁引弓给大家送上三个锦囊。首先,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种未完成时态,不要老觉得孩子比别人慢;其次,家庭教育一定不要失控,不要平时把孩子当成天使,做作业时把孩子当成天敌,伤了亲子关系。从前的戏剧大师,他们不让孩子自己教,而是请别人教;第三,我们应该相互倾听,多倾听孩子们在想什么。我们要知道给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坐标,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有必要去跟风,更没必要没完没了地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比,比了比去,让孩子失去了信心和锐气,最终沦落为人生的失败者。

第七句:“一些妈妈见到孩子成绩不好,要么动手打孩子,要么动手打自己,孩子恐惧、内疚、心理扭曲,怎么能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呢?”此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在中国青年报、北京卫视主办的青少年家庭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这也是上文提及的焦虑现象,一些家长平时不关注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位”,成绩出来之后就意识到家长该插手了,眼里只有分数而没有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家庭应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这个生态“环境”应该是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关键还是要以生活教育为主,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展现出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可谓正当其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会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应该是德,而不是成绩,好的德行会让人受益终身。国家提出“立德树人”,需要每所学校、每个老师来落实,也需要家长从日常的家庭教育开始。

第八句话是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雅莲在中国青年报、北京卫视主办的青少年家庭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如何让孩子信任父母,除了陪伴孩子,还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对孩子要有足够的尊重,帮助孩子更加独立自主、适应社会、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话语中教导着我们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对于孩子既要陪伴,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和足够的尊重。现在做父母的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愿意与自己交流,甚至时刻提防着自己,这是为什么呢?要让孩子敞开心扉,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空间,能让他们有交流的欲望、有倾诉的冲动。可现实是父母能放下“家长”的身架吗?这固然有环境的影响,也有中国文化的制约。父母与子女交流渠道畅通的话,就不会出现问题学生,即使叛逆,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

第九句话最能打动人,因为是我们的师德楷模——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校长发自内心的表述,她说: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是啊,她拖着病体,近二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那个穷乡僻壤,以一己之力改变了1000多名女孩的命运。正如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生活中即使身处“寒冬”,遍地荆棘丛生,但只要不灰心,不丧失斗志,“但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我们常常口中念叨着雪莱的那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无论是自然还是我们民族都处于一个艰难的时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围堵,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崛起,我们不能被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打败。我们个人的事业在新的一年会蒸蒸日上,我们国家的前途在未来也会更加光明。

与大家分享的第十句话是网红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讲的: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我们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张主任讲得好,我们置身于这个繁华盛世,每个人都要奔跑着向前,不能停下步子,即使如蜗牛般行动迟缓,但只要一直向前,终归会到达终点。我们不能坐在悬崖边哀叹,也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每天前进一小步,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我们不能被时代淘汰,别傻傻地在原地等着别人拉你一把,自己也要行动,如流水般“绵绵不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有一抔土,便扬一尘沙;有一滴水,便化一笼雾;我青山不在,照样能烧。”

在2021年的岁尾回顾起一年来的点滴生活,品味这些温暖人心的话语,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带着这些精神食粮,即使遍体鳞伤,我们也要负重前行,不负韶华。凡事过往,皆为序章,唯有忘记伤痛,将幸福珍藏,将美好的收获向往。

0 阅读:0

良心者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