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的人做好这件事,能减少对大脑健康的伤害

观云脑 2025-02-13 12:56:4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独居的人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 “一人户”家庭数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此外,一些子女不在身边且没有伴侣的年长者也逐渐成为“独居”一族。在中国,独居的人很多,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

根据中国统计局 2016 到 2019 年的数据,中国的一人户占比持续增加,2018 年全国一人户的比例达到了 16.69%,相当于每 6 户人家里,就有 1 户是独居家庭。

在这些独居家庭里,单身独居青年的数目比空巢老人还多。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年龄在 20 - 39 岁之间的 1 人户有 343.6 万户,占了中国独居户数的三分之一,比 60 岁以上的全部独居总户数都多。

独居的人往往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比如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症等。有研究发现,独居的老年人发生痴呆症的风险较高,大约有8.9%的痴呆症可归因于独居。

南昌一位独居奶奶在家饮酒后不慎摔倒,邻居发现第一时间报警。

消防员赶来后,小心翼翼地把奶奶扶起,所幸人并无大碍。正当消防员准备离开时,被扶起奶奶的眼角却突然泛起泪光:

原来她看着消防员失了神,错把对方认成了自己孙子。

老奶奶一边握着消防员的手不放,一边流泪诉说着思念。这一幕令无数网友动容。

视频被上传到微博后,有网友评论说奶奶心里得有多苦,要靠喝酒来排遣,希望子孙看到以后能常回家看看。

也有人说,从这位老人身上,看到了老去后的自己。

独居,正在成为一个愈发普遍的社会现象。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现在一个两口之家平均要养四位老人,如果还要上班带小孩,很难保证时时刻刻陪在老人身边。

而伴随着近年来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可预见的是,当我们这一代老去,将来面临独居的人可能会变得更多。

NHK出品的《无缘社会》一书中,描绘过日本老龄化社会中独居者的焦虑:

“有些专门代替家人的营利组织表示,在上门造访他们的人中,不仅有老年人,也还有许多尚处壮年的50多岁的人。

他们当中有从大企业退休的男子,也有独身女性。由此可见,一种即将单独迎来自己人生终点的惶恐,正在超乎想象地蔓延。”

没有人不会变老。

关键问题是,你真的做好准备迎接独居了吗?

对于独居的人来讲,该做些什么以保护自己的认知功能呢?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显示,养宠物可能会减缓50岁及以上独居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

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7945名5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参与者平均66.3岁,56.0%为女性。

研究人员发现,养宠物与独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减缓有关。具体来看:

相比于与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参与者,独居的人复合言语认知、言语记忆和言语流畅性相关功能下降得更快。相比于独居且没有养宠物的参与者,独居但养宠物的人,复合言语认知、言语记忆和言语流畅性的下降速度较慢。

图片来源:123RF

进一步分析发现,独居是养宠物与综合言语认知、言语记忆和言语流畅性下降之间关系的显著调节因素。

在独居的参与者中,养宠物与综合言语认知、语言记忆和语言流畅性下降速度较慢相关;而在与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参与者中,下降速度则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比于与他人生活在一起且养宠物的参与者:

独居且没有养宠物的人,复合言语认知、言语记忆和言语流畅性相关功能下降速度更快;与他人同住且没有养宠物的人,以及独居但养宠物的人,相关功能下降速度并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人员分析,养宠物与独居的老人部分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减缓的关联,可能与孤独感有关。

独守空巢的老人一般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较多基础疾病,受空巢应激的影响,容易出现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减退、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躯体症状或疾病。

这些都是“空巢综合征”的表现,是老年人适应障碍的表现,也是老年人心理危机的表现。

如果老人的空巢情绪未能得到及时缓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加速衰老,同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会迅速衰退,甚至诱发老年性痴呆、老年抑郁症以及其他老年性精神或心理疾病。

所以,子女要和老人共同努力,让老人摆脱“空巢综合征”的困扰。如何缓解空巢综合征?

第一,可以对老人表现出依赖,让老人有成就感。空巢老人抑郁的很大原因是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节,有被遗弃感。有时儿女的一句话,如“跟你说了也不懂”,会对老人的心理伤害雪上加霜。

所以,子女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加老人的成就感,让他们发表意见和建议,这其实是对他们的肯定。给老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表现出对他们有所依赖,比如请老人帮忙缝纽扣,请教他们生活上的小窍门等。

第二,多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鼓励老人多和朋友们聚会、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并对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表示支持,或者给予适当的帮助。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三,用心接纳父母的爱。当老人为自己准备了满满的后备箱礼物或是唠叨了整晚的叮嘱时,要尽可能地接受和倾听,这样老人会觉得被子女们所需要。

第四,多与老人聊天。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跟父母倾诉烦心事,觉得他们不理解,或者怕给他们造成负担。不管是视频通话还是茶余饭后面对面地聊天,其实都能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缓解代际之间的隔阂。

第五,多回家陪陪父母。虽然网络已经很发达,但还有不少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现代化工具操作不熟悉,年轻人热衷的视频聊天并不能缓解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对于在外拼搏的年轻人来说,要时刻牵挂家中的老人,有空常回家看看。

如何照顾好父母的感受,避免父母出现空巢综合征,是子女们需要引起关注的事情。

多鼓励父母参加社区活动,让他们与同龄老人一起学习和娱乐,有陪伴又能互帮互助,这样会在心理上减轻空虚寂寞感。

此外,可以鼓励父母多接受一些社区服务。社区护理可以对老人进行空巢综合征方面的健康教育,减少或预防空巢综合征的发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独居的老年人是痴呆症的高危人群,而且独居是一种不易改变的状态。这项研究的发现提示我们,对于独居的老年人来讲,养宠物不仅是一种陪伴,更可能是一种抵消独居与言语记忆、言语流畅性等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关联的方法,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症风险。

不过,独居的人在选择宠物时,需要考虑个人的生活方式、时间和对不同种类宠物的兴趣,以确保能够建立健康、愉快的宠物关系。

另外,你可能还想看:

有损大脑健康的习惯有哪些?

预防痴呆症还要注意些什么?

怎样做既能延寿,又能促进大脑健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