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时至今日,仍旧是有许多的茶友,是不会使用盖碗的。
一是抓握不当,被烫伤过,于是从此对盖碗免疫。
二是选择不当,使用了散热不佳、以及泥坯过重的盖碗,不但烫到手,还因此坐杯,延迟出汤,大大影响茶叶的口感。
于是,日常的喝茶,就是恐惧被烫,被烫,烫后的心有余悸中,悻悻然度过着。
看别人喝茶是件轻松而幸福的事,到了自己身上,又是烫手,又是毁茶,扎心极了。
所以这一次,村姑陈试验良久,从去年1111之后便开始了这项庞大的计划。
为的是,给茶友们一个,不烫手,又能喝到好茶的茶具。
它就是,比盖碗更容易掌握的,茶壶。
确切地说,是一把小巧的紫砂壶。
《2》
一提起紫砂壶,大家会想到宜兴。
但村姑陈制作的这一批紫砂泡茶壶,跟大名鼎鼎的宜兴紫砂壶,并不沾边。
它的泥料来自景德镇,是景德镇出产的,紫砂壶。
用的是当下景德镇最引以为傲的柴烧工艺。
并且,为了壶的表面保持着紫砂泥料的温润质感,选择了匣钵烧技艺,不落灰,却可以烧出高温窑里的那种星光熠熠般的质感。
于是,这把小小的泡茶壶摸在手上的时候,细腻的手感,便是任何上了釉的瓷器,都比不上的柔软服贴。
像婴儿的皮肤一样,嫩滑,还有温度。
是的,它有温度,不是瓷器的冰冷,清冷,清寒。
它是柔和的,温润的,有温度的,哪怕是隆冬季节拿在手上,也如同暖玉一般,自带一股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感。
尤其,它的开口,是极适中的,在拉坯的时候力求跟盖碗的开口一样大小。
这样的好处是,投茶方便。
这把壶无论泡哪一种茶,无论是白茶,红茶,生普,铁观音,岩茶....都可以横着进去。
寿眉的条索长吧,没问题,平躺着就能投进去,不必折断它的茶梗。
老丛水仙的条索也是长长的,还拥有粗粗的叶脉,没事,照样平躺进入。
这壶口是按照盖碗碗口的尺寸特别定制的,宽着呢。
这就避免了许多的茶壶开口小、投茶困难、需要把茶叶折断才能投入的问题。
甚至列位看官想用这把壶来泡普洱茶,普洱生茶,也是可以的。
长叶子横行着就进去了,像螃蟹一样。
一点不费劲。
《3》
但这些,都只是表象。
最最要紧的是,这批柴烧紫砂泡茶壶们,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 ,那就是,适用于所有害怕盖碗烫手、又挑选不到合适的容量的茶友。
这把手工拉坯的柴烧紫砂泡茶壶,还具有身量小巧,适泡日常工夫茶的特点。
之前村姑陈跟这位老师傅订制的那两批柴烧紫砂烧水煮茶两用壶,是为烧水与煮茶特制的,容量较大,在400毫升到600毫升之间,为的是满足两三个人以上同桌喝茶的水量需求。
现今的泡茶壶,不为烧水,只为泡茶,是以,容量特别做了调整——有别于列位看官在市场上能买到的过大或或小的泡茶壶——调整到跟我们的订制盖碗一样的容量——100-110毫升。
投茶的时候,白茶5克,岩茶8.3克,红茶5克,生普洱5克,就能泡出一杯茶水比例适中的,清爽茶汤。
这是这批定制的泡茶壶最大的优势。
是市场是其它的泡茶壶,所不具备的实用性。
盖因做壶的师傅,并不是卖茶的掌柜。术业有专攻。
做壶的师傅只知道把壶拉成薄胎,拉出好看的形状,但他们不知道六大茶类里的各种茶叶的标准投茶量是多少,茶与水的比例又是多少。
村姑陈在景德镇扎根做壶的时候跟他们聊过,他们对壶的容量大小的把握,来自于找他们订货的顾客。
顾客要求500毫升,他们就拉500左右的;顾客要求拉60毫升,他们就拉60的....
至于烧出来好不好用,泡出来的茶会不会过浓过淡,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村姑陈订制第一批的时候,他们很惊讶,100-110这个容量,从来没有客人订过,要不要改大一些?
我微笑,安慰老师傅说,没事,就按我的要求拉坯。
只要没裂,我都收了。
《4》
考虑到列位看官的实际使用上的需求,这批柴烧紫砂泡茶壶,还配了同泥料的壶承。
是一只宽大的盘子。
紫砂的泥料,在宽大的底面上,闪着像天空的星辰一样的,光芒。
摸上去就是温润的触感。
有一种朴实无华的,来自大地的美态。
这盘子因为宽大,极难烧制,成品率不足百分之三十,望列位看官,且用且珍惜。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差点忘记说了,这把泡茶壶,虽然是紫砂泥料,但不是宜兴的那种泥,是景德镇的泥。
它们土壤中的内含物质不一样,所以,这款景德镇的紫砂泥,无论是泡茶还是煮茶,都是不吸香不吸味的。
并且,还会越用越油光发亮。
像村姑陈自留的那只烧水壶,已经包浆包成了青铜器一般的色泽。
配上几枝六月雪,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情。
而搭一只玻璃的公道杯,又变成了现代工业风的碰撞——玻璃的通透易碎与泥料的温润质朴,一看就是浑然天成的后现代美学典范。
一拿到,必定是爱不释手。
日日爱宠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