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MRE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全程管理。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二代测序(NGS)技术的日趋完善,肿瘤防治策略正逐步发生转变,其诊断和治疗全面进入“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时代。日前,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臻和科技联合举办的“CSCO臻和肿瘤精准治疗会议”在昆明成功举行。本届会议汇集了全国多地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分享肿瘤精准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为在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医学界”现将会议亮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1 会议全景
众咖汇集,精彩纷呈大会特邀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孙成铭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王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楠教授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并进行了精彩致辞。







图2 大会主席致辞(左右滑动)
会议伊始,各位大会主席均对本届高质量的会议给予了高度赞誉,同时对臻和科技及其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期待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技术不断突破。最后希望CSCO与臻和科技继续联合举办这种学术交流会议,以促进国内肿瘤领域专家的深度交流合作,不断革新肿瘤精准治疗手段,让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随后,杜波先生详尽介绍了分子诊断在肿瘤领域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肿瘤早期筛查诊断、晚期用药甚至整个治疗过程,分子诊断都提供了重要信息。臻和科技在肿瘤早筛、MRD检测、分子疗效评估(Molecular Response Evaluation,MRE)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与探索,希望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的转化,成就医学的进步和健康的未来。
图3 杜波先生
评估预后与复发,MRD出类拔萃实体瘤MRD检测凭其检测优势受到广大临床专家的认可,而且被纳入权威指南,臻和科技王海波博士就《防微虑远——MinerVa实现MRD技术新突破》展开深入讲解,并认为MRD检测技术面临四大挑战——高检测敏感度、强背景噪音、MRD阳性判读、临床队列的验证。继而王海波博士介绍了专属检测平台MinerVa,可实现MRD技术突破。
图4 王海波博士
MRD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如何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修宇教授以《肺癌MRD研究进展与临床运用探讨》为题目进行了学术分享。在汇报中,蔡修宇教授梳理了MRD检测的定义、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对于规范化及未来MRD的检测,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参考。蔡修宇教授表示MRD检测在肺癌患者预后评估、治疗决策、复发监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5 蔡修宇教授
接下来,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雷思雨博士带来题为《ⅠB期肺腺癌MRD清除后复阳一例》的精彩病例分享。在随后的对话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润森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敏教授及烟台毓璜顶医院于晓锋教授就本例患者后续的MRD检测时机、复发监测思路以及治疗方案等话题,共同探讨MRD的临床应用与实践。同时,几位教授也对MRD检测的运用场景、MRD检测与患者个体化管理等话题展开精彩讨论。
图6 雷思雨博士
图7 讨论环节
精准分型与用药选择,多维评估必不可少肿瘤精准治疗,需要更加精准的检测方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来昱教授带来了以《肿瘤生物标志物多维评估助力肺癌精准诊疗》为题目的内容分享。刘来昱教授提到,从化疗时代到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时代,分子检测需要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广泛;在肿瘤精准治疗的今天,多维度综合评估是提供精准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
图8 刘来昱教授
预知疗效与进展,MRE功不可没为指导肿瘤精准治疗,MRD对于评估根治性患者体内是否有分子残留,表现出显著优势。不可手术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或免疫治疗的疗效,是否有更好的评估手段?来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寿涛教授以一篇学术分享来解答:《从ctDNA-MRE看晚期NSCLC的未来治疗管理模式》。
图9 寿涛教授
寿涛教授首先指出,免疫及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与选择,但依然面临挑战。究其原因,在于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等传统方法评估靶向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时,无法从分子层面反映治疗疗效。而循环肿瘤DNA(ctDNA)液体活检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特征性的分子演变,早于影像学评估肿瘤的治疗应答。
ctDNA作为生物标志物,可评估晚期NSCLC免疫治疗疗效,有研究表明[1-3],免疫治疗过程中ctDNA负荷下降较大的患者,更多被临床评估为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免疫疗效较好。MRE正是基于ctDNA NGS的治疗应答监测工具而出现的一种疗效评估。MRE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液体活检早期发现肿瘤特征性分子演变,能够早于影像学(包括PET/CT)或肿瘤标志物等传统方法评估肿瘤治疗应答,即临床评效方法从影像学+肿瘤标志物,进一步升级为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分子疗效评估,MRE可以辅助临床更早掌握治疗评效,同时及时监测肿瘤出现的新变异位点,及早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
寿涛教授表示,ctDNA-MRE可用于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早期评估[4],也能够比影像学更精准识别早期进展人群[5]。有研究显示,靶向治疗第6周ctDNA清除的患者具有更长的PFS及OS[6]。另一项纳入978例进展期泛实体瘤患者接受Durvalumab±CTLA4抑制剂治疗的回顾性分析[7]显示,治疗后6-8周ctDNA清除预后最好,ctDNA降低但未清除患者预后次之,ctDNA升高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01);在疾病稳定(SD)人群中,ctDNA应答较未应答者的PFS及OS显著延长,且ctDNA应答提前于影像学应答中位8周。该结果反映出在SD患者中,MRE可早于影像学8周识别出治疗应答人群。
对于鉴别肿瘤患者是否出现真假进展时,MRE可精准识别出免疫治疗真进展患者[8],辅助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寿涛教授总结道,SD患者的精细化分层与免疫治疗真假进展的识别是亟待解决的两大医学难题,MRE清除/水平变化有望成为新的辅助诊疗工具。此外,晚期NSCLC的治疗过程中,加入MRE动态监测可早期提示肿瘤的治疗效果及进展风险,辅助临床医生提前干预或进入治疗假期。
增加MRE稳定性,MinerVa-Delta来加持ctDNA-MRE在临床中的价值引人注目,但是要实现临床治疗过程中MRE的准确评估,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臻和科技陈维之博士表示,不同的临床研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ctDNA计算变化方式和划分治疗响应的cut-off值, 而定量指标的准确度,是ctDNA-MRE作为临床的生物标志物的一个关键的技术基础。MRE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ctDNA变异的丰度、测序深度和突变数量)的影响,除此之外,晚期患者组织穿刺取样的可及性同样会影响MRE的评估方法和结果。
图10 陈维之博士
陈维之博士根据学术分享内容《全局评估:MinerVa-Delta开创晚期肿瘤治疗新局面》表示,为了解决MRE准确评估所需要ctDNA定量的问题,臻和科技开发了MinerVa-Delta。MinerVa-Delta经过了超过700多样本的充分技术验证,可以让血浆肿瘤负荷的变化测量更加可靠,进而支持MRE的分子评效。相信MinerVa-Delta的技术可以为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更精准、衡量可靠、更稳定的疗效评估。
随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智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雷玉洁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剑平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李亚荣教授以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翌教授共同参与讨论,围绕“如何将MRE更好应用于临床,生物标志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等话题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
对话环节
小结会议尾声,梁后杰教授就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就肿瘤精准治疗方面的前沿知识进行的探讨和分享,希望臻和科技能够不断创新,推出更多优质的产品,提高临床分子诊断和分子检测水平,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同时,对CSCO和臻和科技携手打造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1].Clin Cancer Res. 2018 Apr 15;24(8):1872-1880.
[2].Adv Sci (Weinh). 2020 Mar 26;7(9):1903410.
[3].Cancer Discov. 2020 Dec;10(12):1842-1853.
[4].J Thorac Oncol. 2022 Apr;17(4):544-557.
[5].Nat Cancer. 2020 Sep;1(9):873-881.
[6].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1;10(1):326-339.
[7].Cancer Discov . 2020 Dec;10(12):1842-1853.
[8].JAMA Oncol. 2018 May 1;4(5):717-721.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