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姐拒聘海归惹众怒,间谍频现已成事实,不能低估西方的手段

君明观世界 2025-04-26 18:39:47

近段时间,71岁的董大姐高票连任集团董事,开启执掌集团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然而董大姐此前在股东大会上的一次讲话,堪称是惹了众怒。

原话是:“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对不用一个海归派,原因是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在无法辨别是否是间谍的能力下,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自己的人才”。

就是因为这段话,让董大姐被推上舆论风波,甚至可以说引起“口诛笔伐”。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我一个主要以国际时事评论为主的博主。

不应该对此进行评论,但是此前写到涉及巴基斯坦变天一事的时候就说过,国家部门在任用从海外留学归来人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

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社会磨炼就直接去欧美留学的文科生。

注意是文科生。

【董大姐的讲话,惹了众怒?】

包括学习文学、历史、哲学、法律和经济方面的人员,他们极有可能被西方给洗脑了。

但是对于董大姐发表的这段观点,我们需要理性看待。

更加需要提防西方在背后搞小动作,绝对不能低估西方的手段。

事实上,董大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自己作为一家企业的掌舵人,将问题具象化。

企业招收人才是有时间和人力成本的。

明知道某个群里面有坏人的比例很高,但是我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挨个筛查,所以只要是那个群里的人,我只能一个都不要。

那么海归里边有没有好人?肯定有。

海归里面有没有人才?肯定也有。

但是这个问题就和企业招生时需要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是一个性质。

没有学历的人就没有能力吗?很显然并不是。

既然没有学历的人里面也有人才,企业为何要设置学历要求?

因为没有学历的人群里面,人才的比例相对较低。

而我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挨个考察那些低学历的人群中,是否有人才。

所以只能用学历要求来卡掉低人才比例的群体。

学历是“敲门砖”的真正含义,并不在于你有高学历就一定有能力。

而是在于高学历人群中,高能力的比例要比低学历人群高很多。

一个人拥有高学历,要么说明这个人智商极高。

要么就说明这个人非常勤奋。

要么就意味着这个人智商又高,而且还勤奋。

一个智商平常又懒惰的人,是无法获得高学历的。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招聘的时候,只需要两种人。

在技术创新和突破领域,需要有才能的人。

在日常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勤奋的人。

毫无疑问,高学历中这两种人的比例极高,所以大企业在招人的时候,才会有最低学历要求。

这个时候,有人会列举出海归中为我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比如说“两弹一星”功臣中,就有很多是海归,比如钱老。

革命先辈们很多都有留学的经历,那是当时的形势所迫。

不出国留学,就接触不到全球最顶尖的技术。

而国内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科技公司,比如说阿里、华为,海归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是此前让美股暴跌的DeepSeek中的人才,几乎都是我国大学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任何留学背景?

【让美股暴跌的DS,团队没有留学生】

这其实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至少可以说明,在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之后,即便不出国留学。

同样可以成为顶尖人才。

更别提,西方国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可是故意针对中国理工类留学生的。

只允许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学习文科,不允许参与理工类研究项目。

因为西方吃过“钱老的亏”,当初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就说过:“钱学森一个人可以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愿把此人枪毙了,也不愿意将其放回中国”。

而最终钱老还是如愿以偿回到祖国,为我国导弹发展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也是“东风家族”能有今天这番成就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在很多海归里面,其实是有间谍的存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随便就能举出很多。

比如说,袁克勤是吉林大学历史系公派至日本一桥大学留学的。

长期接受日本右翼历史观渗透,归国以后以学术研究为掩护,向日本提供涉密历史档案。

胡士泰是北大毕业后工费留学澳大利亚的。

加入澳籍后成为力拓集团高管。

通过商业贿赂获取中国钢铁企业采购底价,导致铁矿石谈判损失超过7000亿元。

而且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那些没有上升到间谍层面,但是屁股却坐歪了的人群里面,留过学的比例更高。

尤其是那些留学期间学习文学、艺术、法律和经济的海归们。

这也是君明为何要说,美国禁止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理工科的原因所在。

这不是君明胡说八道。

2020年,美国阿肯色州共和党议员汤姆·科顿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学生不应该被允许在美国大学学习科学和技术相关学科,而是应该多学习一下莎士比亚。

再比如说,2024年,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声称,美国需要中国留学生学习人文学科,需要印度留学生学习科学。

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大学正在限制中国留学生接触敏感技术。

对此就衍生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海归群体更容易被境外势力洗脑成为间谍,还是境内群体更容易被境外势力洗脑成间谍?

【美国打压中国留学生,不许学理工类】

很显然是那些海归更容易成为间谍,间谍的比例也远比境内群体要高。

境内群体里边可能也有间谍,但是一万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而海归群体里10个也许就有一个。

所以,君明认为,董大姐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她并没有“以偏概全”,也没有歧视海归,更没有否认海归里面有好人和有才能的人。

她的意思只是说海归里面间谍比例比较高,而她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挨个筛查,所以只能放弃那个群体。

在这一点上,董大姐对企业的招聘要求,其实和其他企业对最低学历有要求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说董大姐歧视海归。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那些大企业招收员工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歧视了所有低学历群体?

要不让所有企业招人的时候,取消学习要求试一试?

而且别认为取消学历要求,对没有最高学历的人是利好的。

如果取消学习要求,那些低学历人群可以投简历,但是招聘者一定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从中筛选他们的简历,只要没有上过大学,就会直接放在一边。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量没有学历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写简历、打印以及投递,结果没有任何结果。

最终都不会被录取。

你说这是对没有学历的人一种保护?

在我看来,这压根就是一种浪费,浪费他们的时间和金钱、感情。

因此,董大姐此举并没有不妥之处,不要海归就直接说出来。

省去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对海归也不是一件坏事。

我知道,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董大姐,而他们不喜欢的原因,也许还是道听途说,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董大姐。

董大姐是一名极为出色的爱国的民族企业家。

一些群体对她堪称是恨之入骨,想尽一切办法抹黑她。

攻击的手段就是“口诛笔伐”“以点概面”“挑拨是非”。

当然,对于董大姐的一些做法,我也是不认同的。

比如说她将企业战略与个人IP绑定,采用了“董XX店”“董XX健康家”等品牌策略。

再比如她擅长家长式管理,常常被诟病为“专制”“不近人情”。

但是这并不否认,董大姐的优秀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有时优点就是缺点,你认真,有些人认为你就是太计较、太苛刻。

你自信,有些人就认为你是狂妄、自大。

你勤劳、执行能力很强,有些人就认为你是显摆、拍领导马屁。

如果你总盯住一个人的缺点,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可用之人。

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

用人,用的就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曹操手下也有无数的能人异士,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

可是曹操从来不会因为他们有缺点就不用他们了。

相反,曹操能有效的避开他们的缺点而非利用其优点。

比如说,郭嘉私生活不检点,被陈群多次弹劾“不治行检”,就是说行为太过放纵。

甚至被指责是“有失士杰”。

【海归安全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重视】

但郭嘉谋略奇绝,可以精准洞察人性,还能预判敌我形势。

于是曹操就将其置于“军师祭酒”的职位上,专门负责险招奇谋的设计,最终帮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

再比如说张辽,先后追随丁原、董卓和吕布,被称之为“三姓家奴”。

但是他作战勇猛,擅长打逆风局,于是曹操就在合肥之战前授予“假节钺”,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令其指挥对抗孙权,最终以七千守军击退十万大军。

正是因为曹操这种扬长避短的策略,才能让曹魏帝国在乱世中始终保持惊人的活力,成就“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局面。

董大姐也是有缺点的,但是优点也很明显。

用人就要用优点这一点,是很多企业的招聘准则。

否则董大姐也不会带领集团走到今天这一地步之中。

更不会被官方评选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也不会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

那些整天只盯着董大姐缺点的人,想要搞臭董大姐名声的人,其实都是“别有用心之人”!

再说了,一群大老爷们对一个女人“口诛笔伐”。

最起码找到点充足的证据。

董大姐没有将海归们一棍子打倒一大片。

只是阐述自己的立场和集团的立场,有错吗?

没有错。

再说一个真实的案例,首先声明,我不是瞧不起海归。

也承认大部分海归还是很优秀的。

之前我在一家公司当合伙人的时候,我的合伙人,叫做老袁。

他有一个好朋友,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澳大利亚留学。

目前应该还在澳大利亚求学。

我们称为小梁。

小梁仪表堂堂,是妥妥的帅哥一枚。

但是有一年放暑假的时候,他的父亲找到我的合伙人,希望让小梁来公司实习一段时间。

老袁就和我商量,能不能行个方便,我想只是两个月的实习生而已,来就来吧。

于是小梁就来了。

当小梁入职之后,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小梁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才会来公司,从来不打卡,混上一个小时之后,就到了午休的时间。

然后小梁吃过午饭后,一觉就会睡到下午三点。

某一天,老袁就交给小梁一个任务,很简单,只是整理一份表格,结果小梁很诧异,这个表格需要用什么软件?

我从来没有用过。

这个时候,我和老袁就明白了,这小梁就是来混日子的。

于是此后也就不再过问小梁任何事,也没有将任何工作交给小梁。

暑假结束之后,小梁就回澳大利亚上学去了。

【不是所有海归,都是人才】

通过这件事,我和老袁就明白了,所谓的留学生,也许很多都和小梁一样,连最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会。

没有经历过中国上班族的生活,直接去国外留学。

将来毕业之后,仅凭海归的身份,也许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且是很多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至于小梁的能力如何,咱们不过多评价。

不能以偏概全。

君明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所谓的海归不一定都是有真本事的人。

换句话说,以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并不需要再去国外留学。

因为西方的技术,未必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而且理工类留学生去国外,压根接触不到顶尖技术。

所以,我们就不能低估西方的手段。

那些在国外学习文科的留学生,很有可能就是西方某些机构的重点“照顾对象”。

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

因此,我不认为董大姐的话有什么错。

她的集团不招聘海归,其他集团招聘海归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对董大姐如此“口诛笔伐”。

毕竟,海归中出现间谍的情况属于事实,不是咱们造谣。

既然如此,更加没有必要指责董大姐。

更何况,董大姐并没有呼吁“中国企业应该拒绝招聘海归”。

她并没有这么说,为何还要如此诋毁她?

这在君明看来,这其中很有可能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恶意抹黑董大姐。

这些人才是真正应该“口诛笔伐”的人。

海归中有间谍这是事实,西方的手段极其卑鄙,这也是事实。

而董大姐没有否定所有海归,这也是事实。

所以,我们这次力挺董大姐,她没有说错,也没有做错。

不应该遭到这样的不公平的区别对待。

0 阅读:14

君明观世界

简介:开阔国际视野,洞悉时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