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蜀汉的北伐,总绕不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好多人纳闷:诸葛亮为啥不答应让魏延带五千人试试?这事儿真不是一句太谨慎能说清楚的,还得从地图、兵力、曹魏布防这些实打实的条件里找细节,才能明白这计谋能不能成功。
先来说说子午谷这地儿。打开地图看,在秦岭七十二峪里,子午谷是出了名的险。南口在汉中,北口直通长安,看着直线距离挺近,可全是陡山深沟。当年曹真伐蜀走的就是子午谷,想着打个突袭,结果碰上下大雨,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粮草都泡汤了,最后只能灰溜溜撤回去。魏延说十天能穿过去,轻装步兵一天得走三十多里,还得爬山过河,就算不眠不休,脚底板都得磨穿了。再说了,五千人就算没辎重,动静也不小,曹魏在秦岭设的哨卡是吃素的?真要被发现了,峡谷里连个躲的地儿都没有,人家扔石头都能把你砸懵。
就算魏延那五千人能侥幸到长安城下,他们能干什么?长安是曹魏西部的大城,城墙修得比汉中厚实多了,光护城河就两丈宽。守将夏侯楙虽说没啥大本事,可城里有不少曹魏的老臣,比如京兆尹张既的儿子张缉,这些人跟曹家绑在一条船上,能眼看着城破?魏延搞突袭,顶多拿下外城,可内城守军闭门死守,五千人连爬墙的梯子都未必够。更要命的是,张郃的部队在陈仓呢,离长安就三百里地,人家骑兵一天半就能杀到。等张郃来了,魏延前有坚城,后有追兵,五千人能扛得住?搞不好连渣都剩不下。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主力能不能跟上?诸葛亮北伐走的是西边的陇右,什么原因呢?因为祁山道、陈仓道相对平缓,适合大部队行军,而且能顺路抢陇右的粮食和战马。子午谷在东边,离诸葛亮的主攻方向差着几百里地呢。就算魏延真拿下长安,诸葛亮要从陇西赶过来,得先过渭水,再沿着河岸往东打,一路上得啃下陈仓、郿县这些硬骨头,没二十天到不了。这二十天里,魏延拿啥守长安?靠五千人跟曹魏的正规军死磕?说白了,这计谋就是让魏延当诱饵,可诱饵要是被提前吃掉了,主力连救援的机会都没有。
曹魏那边的防备也不是吃素的。曹叡上台后,专门在关中设了安西将军,屯了好几万精兵。而且关中实行屯田制,粮仓满满的,长安就算被围个十天半月,根本不慌。魏延想靠五千人吓唬住城里的人,可能吗?夏侯楙再废物,也是曹操的女婿,底下的将士都是吃曹家饭的,谁会跟着一个外来的将军造反?真打起来,城里的人只会越聚越多,魏延那点人只会越打越少。
诸葛亮不答应,还有个最现实的原因:蜀汉输不起。总共就十万兵力,五千人相当于十分之一的机动力量,要是全搭在子午谷,后续仗还怎么打?北伐不是赌博,得算成本。诸葛亮每次出兵都先盯着陇右,为啥?因为陇右地势高,能卡住曹魏的脖子,而且产粮多,拿下了就能慢慢往关中磨。这法子看着慢,可稳当啊。就像后来姜维瞎折腾,动不动就赌一把,结果把家底都败光了,诸葛亮可不干这种傻事。
当然,有人觉得打仗就得冒险,万一成了呢?可您琢磨琢磨,邓艾偷渡阴平能成,是因为刘禅昏庸,江油守将直接投降了,这是小概率事件。魏延那时候,曹魏正强盛呢,从上到下都盯着蜀汉,哪有这种空子钻?说白了,魏延是个好武将,敢想敢干,但当统帅得看全局。诸葛亮不是没魄力,是太清楚蜀汉的家底——那点人、那点粮,真经不起豪赌。
千年后再回头看,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魏延到死都觉得诸葛亮耽误了他的大计,可他没想过,蜀汉就像个小本经营的铺子,经不起一次大亏损。诸葛亮谨慎了一辈子,不是不想赢,是知道输不起。历史有时候就这么现实,不是你有想法、有胆气就能成事儿,得看看手里的牌到底有几张。您说要是给魏延五千人,他真能创造奇迹吗?我看悬,毕竟战争从来不是靠胆子大就能打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