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跑者正在或曾经面临“大腿后侧”部位过度紧绷、酸胀、容易疲劳等不适的困扰,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比赛,以及训练负荷较大的长距离训练和速度训练等场景的后程中;在这种情况下,跑者不得不控制速度和步幅,否则感觉马上可能就要抽筋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跑者的训练质量和比赛表现,而且往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解,但又容易复发。即便对大腿后侧进行了很多的放松,诸如滚泡沫轴、拉伸,和按摩,也难见成效。
那么,跑者为什么会出现大腿后侧肌群过度紧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个困扰?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跑者大腿后侧容易出现紧绷的位置,属于人体的腘绳肌,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它的上方肌腱连接骨盆,下方肌腱则跨过膝盖连接小腿。
在跑步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和臀大肌一起,共同负重伸髋,也就是大腿向后摆动;此外它还同时负责屈膝的作用,也就是拉动小腿靠近大腿。
另外,在跑跳时,腘绳肌和大腿前侧肌群协同吸收身体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达到保护膝关节稳定和安全的作用。因此,腘绳肌是运动链中多任务处理的关键肌群,不仅负责动力输出、能力缓震,还拥有关节保护的功能。

看到这里,应该大概对腘绳肌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大致的理解,下面咱们继续分析导致产生腘绳肌伤病问题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大腿前后的肌力水平失衡。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大腿骨骼(股骨)比做一个根电线杆,电线杆的前后分别有两根钢缆(分别是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的腘绳肌)为其固定。

正常的情况下,前后的两根钢缆应该产生平衡的拉力,这样能够保证电线杆的稳定,通常这要求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肌力比例在0.6以上。
然而,当这个电线杆前侧的股四头肌钢缆变得更粗、拉力更强后,还要继续保持电线杆的平衡,那么对侧的腘绳肌钢缆则需要进一步被拉紧,于是腘绳肌的张力就变得更大了。
人体结构和运动过程,要远比电线杆的比喻复杂,关节保持张力平衡也更为复杂。通常,跑者的大腿前侧肌力相对后侧更强更有力,这是正常的力量差异,但这种力量差异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后,腘绳肌将承受更多的负荷,而变得更为紧绷。

此外,另外一种情况也会加剧腘绳肌张力的增加,那就是大家熟悉的“骨盆前倾”,当骨盆前倾时,屈髋肌(髂腰肌)会站在股四头肌的一侧,甚至会把电线杆向前拉歪,于是腘绳肌更紧绷了。

原因二,腘绳肌被“过度拉伸”。由于腘绳肌的上方固定在骨盆、具体而言是坐骨上,骨盆前倾会导致一系列的肌力变化,具体情况是腘绳肌被拉长,以及肌张力增加;髂腰肌、股四头肌中的股直肌、背部的竖脊肌缩短,同时肌张力增加。
在跑步以及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比赛中,腘绳肌在成千上万次的大腿摆动中,被一次一次的拉长;而在摆动末期,腘绳肌又要通过离心收缩来制动,这种反复的离心负荷容易导致肌纤维损伤的积累,尤其是疲劳时,肌肉拉伤的风险会变得更高。
而疼痛和过度紧绷,都是腘绳肌发出的求救信号,作为跑者的我们最好能够及时的关注这个信号,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原因三,“后群”肌肉的无力。由于腘绳肌和臀大肌共同负责伸髋的功能,当臀部肌肉无力时,腘绳肌就要产生代偿来“加班”了。
由于腘绳肌是辅助臀肌伸髋的角色,但臀肌力量不够,腘绳肌的超负荷工作,会很快让它进入疲劳甚至是损伤状态!
此外,臀大肌无力,还会容易导致梨状肌、股方肌等深层髋部小肌肉的紧绷和损伤。


了解了腘绳肌紧绷和伤病问题的发生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改善了。
首先,需要保障或恢复肌肉张力的平衡状态。需要放松处于缩短、紧绷状态的髂腰肌和股四头肌,可以通过滚泡沫轴和静态拉伸的方式。
恢复和改善屈髋肌群的正常功能,需要持续长达的数周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跑者坚持的拉伸和放松,拉伸达到合适的拉伸强度后,每次保持30秒以上的时间,并完成2-3组;

采用泡沫轴或筋膜球的放松,每个部位可以进行15-30次的多方向滚动,一般建议和肌肉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滚动了;由于股四头肌较长,可以从下至上分段放松;而泡沫轴的放松可以安排在拉伸之前进行。
此外,背部的竖脊肌也可以通过拉伸和泡沫轴进行放松,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竖脊肌是从颈椎一直腰椎和骨盆的长肌群,泡沫轴的滚动应该集中在胸椎段,同时避免颈椎和腰椎,以免造成意外发生。另外,竖脊肌可以采用“猫式”的拉伸动作。
其次,还需要强化无力肌群的力量水平。其中就需要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来缓解张力失衡的问题。比如经典的核心稳定训练:平板支撑、死虫式、悬垂举腿等。
在核心力量的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持躯干的稳定,以及过程中配合完成深呼吸,能够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强化腘绳肌和臀大肌的力量水平!其中针对腘绳肌的动作有:北欧挺、腿弯举等,针对臀大肌的动作有:臀桥、山羊挺身等,而各类硬拉能够同时强化腘绳肌和臀大肌。
而对于腘绳肌拉伤的恢复训练,除了强化力量水平,恢复其柔韧性,也是预防损伤复发的关键,这一点可以参考健侧腿。

在恢复了柔韧性和力量之后,就要锻炼腘绳肌在快速牵拉与快速发力的能力(模拟快速向前伸腿后,触地瞬间发力的过程,而这也是腘绳肌拉伤最多的场景),这里推荐壶铃摇摆这个动作。

最后,跑者需要保持腘绳肌本身,以及后侧肌肉链的柔韧性。这涉及小腿肌肉、腘绳肌、臀部等肌群;当腘绳肌出现紧绷的情况时,更应该着重小腿和臀部肌肉进行拉伸等放松。


总之,健康的状态需要跑者珍视,预防是解决伤病最好的办法。因此,跑者需要建立强健的肌肉,和一定的力量水平作为健康的保障。而面对已经产生的伤病,需要有恢复的耐心,和科学系统的针对性措施。
作为跑者,当我们出现一些肌肉紧张或关节等组织不适的身体警惕信号后,要认真思考原因,及时检查和调整训练,切勿听信“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样的“毒鸡汤”,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在恢复或调整阶段,跑者可以采用交叉训练的方式来减轻腘绳肌的压力,如骑自行车、游泳、划船机等。
此外,如果伴随出现腰痛、腿麻、刺痛、跛行等状况,则代表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