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你过去几年的表现,无锡马拉松我没想到你能那么快过来。不怪大家的各种声音,过去一两年你确实跑得不好。”
三月末,我们在厦门见到了焦安静,一次深度访谈从这些直接、犀利,乃至充满些许冒昧的提问开始。

3月23日的无锡马拉松,焦安静以2小时33分55秒完赛,重回国际健将水准,创职业生涯第二好成绩。这是她重回竞技状态高峰的最佳证明,也通过这一成绩彻底卸下了心理包袱。安静直言——“我的信心终于又回来了。”
作为一位职业运动员,她长达一年半的低谷经历了些什么?又是如何调整重回巅峰?这是「98跑」期待了解的事。通过一次深度对话,也给予了很多有志于追求成绩的运动员、大众爱好者一些启示。


焦安静的上一次PB是在2023年4月的厦门马拉松,2小时33分12秒。彼时「98跑」的镜头记录下了她冲过终点泪流满面的动情时刻,那是一场“意外”的PB,也为全年开个好头。
不过从2023厦马到2025锡马之间,如大家所见,我们在领奖台上看到焦安静的频次越来越少了。一位具备234以内水平的运动员,常常跑出240,乃至250开外的成绩,这与她的实际水平严重不符。
尤其到了2024年,退赛、跑崩……焦安静直言自己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焦虑,睡眠一度出现障碍。

2024-2025年的冬天,常驻丽江的焦安静罕见长时间回到了老家山东日照,给自己安排了两个月的全休期。期间没有进行跑步训练,只做了简单的身体素质(力量)。
“整个冬天12月、1月份没跑,差不多就是歇着,放空自己、发发呆,每天炖只鸡调整身体。因为我觉得2024年练的有点过头了,在高原强度顶的太高,比赛时后程体能跟不上,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一度睡不着。再这么下去不行,我决定给自己放个假,调整一下身体。”焦安静说。

“全休期”的概念在很多体育项目中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运动员会在一个训练周期或重要比赛结束后完全停止专项训练,只进行轻松活动,甚至完全休息。只是这个时间一般为7-15天。如果有伤病或是身体指标有严重失衡会进一步延长。
从身体方面讲,长时间的大负荷训练会导致肌肉损伤、能量储备耗竭、激素失衡等,通过全休期可以让身体修复组织,恢复内分泌的平衡;从心理层面讲,职业运动员面对比赛、训练精神高度紧绷,全休是对心理的放松,也重建对于训练的热情,回到“我想练”的状态。
短期来看完全停跑会让有氧代谢能力下降,表现在配速上也会显著下降。但马拉松毕竟是一项长线工程,当身体和心理明显已经产生瓶颈和疲劳,不妨让自己全休一段时间,重塑自己。这是焦安静无锡成绩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焦安静的启蒙教练法永泉老师曾对她说过一句话“慢就是快”,起初她并不太理解。无锡之后,她领悟到这一真谛。
三月下旬的锡马,她从二月起才开始恢复训练,无锡前还给自己安排了三月初的东京马拉松(240完赛)。
据安静描述,她这段时间的月跑量在900公里左右,基本都是5分配速的慢跑,没有安排专项训练。

“跑量不小,比之前大,但没有强度,也没有混氧。跑过一两次3分40秒左右的小快速跑,别的基本是5分到5分半的低强度有氧。就算停跑两个月,上跑量我是不怕的。从中学时期开始体育启蒙,我自信底子比较厚,而且我跑休期间安排了身体素质训练,以此预防伤病风险。”
重视量,而不是一味顶强度,这是焦安静这个冬天最大的改变,也源于2024年的经验。
焦安静表示:“整个2024年我一直就在想230的目标,在高原上跑了很多大强度、大量的训练课。我咨询过很多精英运动员,他们说我强度顶的太高了,体能储备不足。经过过去两个月的调整模式,通过无锡看挺成功的。有氧慢跑是前进路上的基石,我的信心一下又回来了。”

从运动训练的理念看,慢跑能增加线粒体、红细胞密度,从而提高身体有氧代谢能力。对于马拉松这样超长距离的耐力项目,耐力的积累远远比绝对速度要重要得多。
尤其对于没有名次争夺需求的大众爱好者,更没有必要将强度训练、绝对速度的提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专心完成量的积累,训练慢下来,比赛才能快起来,这是焦安静无锡成绩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本次对话中谈及焦安静一天的安排,如公众所见,如今已经是妈妈的她,要分一部分精力照顾家庭。此外还有重要一点,作为一位自媒体创作者、内容电商从业者,也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不管是拍视频还是直播,这是我的工作。我现在不是学生了,需要一份收入保障。做自媒体就是工作之一,跑步训练反而心态还比较放松,是我热爱的事。”焦安静说。
大概从2020年初开始,焦安静逐渐在短视频平台定期分享视频。起初的内容基本是自己的训练感受、日常分享,慢慢有固定的选题策划,内容涵盖跑步教学、参赛历程记录、品牌推广等等。

焦安静2020年初期的短视频内容
中国马拉松职业化发展的历程中,焦安静大概是第一批尝试做短视频的运动员,且以商业为导向获得了成功。我们可以看到运动鞋服、可穿戴设备、补给品,乃至很多跨行业品牌在她的视频内容中呈现,她也以此收获了商业价值。
很多时候,你好像很难界定焦安静到底是一位有内容电商开发能力的运动员,还是一位跑得很快的博主。如对谈中所说,努力训练提升成绩是工作,自媒体亦是工作,这与体工队的注册运动员显然有着很大不同。
尽管不方便透露具体金额,但我们与其丈夫的交流中得知,除了商业代言外,日常直播带货、单条视频推广,是团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也是赶上短视频这波东风,相对于70年代、80年代那些运动员们,他们也很优秀。只是当时没有这种环境去成就他们,我很开心、也很幸运能够赶上自媒体这个时代。起初我只是抱着分享大众跑步训练的初衷做短视频,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我感到很欣慰,也确实让我收获了价值。”
当然,不同群体有不同观点。部分人认为,做短视频和直播会影响训练、消耗精力,所以焦安静近年来的成绩提升较慢;部分人则认为,既然职业运动员提升成绩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经济回报,如果能不同方向上取舍,达到收益最大化的平衡,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不论持任何观点,必须看到的一点是,中国马拉松正在迎来多元化发展。

专业队注册选手们,接受国家、省队保障,为队伍争夺荣誉,这种传统模式仍在存续;非注册选手们以代言费用、赛事奖金获得回报,自负盈亏、用成绩说话;而如今很多自媒体创作者,也在用自己的成绩、日常训练被大家看到,传递体育精神,以网络流量获得商业上的回报,这也是模式之一。焦安静则是兼具后两者特点的独特案例。
从无锡马拉松的终点看,除了靠前冲线的选手外,如王连正、房博们,也在收获属于自己的欢呼、掌声、镜头,他们的视频也在获得海量传播。马拉松运动是多元的,且这种多元正在凸显,这是我们的第三个启示。

最后,对于焦安静来说,2小时33分的成绩在当下显然不再是女子选手中最头部的那一批,想要在竞技方面重回国内前20、前10,她仍需要跑出更多拿得出手的成绩。
而从更综合的视角看,像她这样的“非典型案例”,是时代发展中的产物,焦安静已然在自己的赛道上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