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赞助阿汤哥的拍摄两部《壮志凌云》,到邀请大导演拍摄航母纪录片,美国海军认为, 航母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航母文化如果能够与社会文化充分融合, 则更能够得到海军人员的认可, 同时也可以吸收社会文化中先进的因素, 不断丰富自己。因此, 美国海军航母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大力宣传航母的形象, 扩大航母的影响力。美国海军航母经常出现在各类好莱坞大片中。1980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核子母舰遇险记》、《碧血长天》全部都是在“尼米兹”号航母上取景拍摄。
航母文化的对外传播对航母完成其使命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它可以使有关机构、团体、舰员的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航母作用;有力地塑造和传播航母在战争中的重要价值, 从而使航母上的服役人员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尊重。
美国航空母舰上的娱乐、福利、士气部门和公共事务部共同负责航母文化的对外传播事宜, 在国内时经常开展各类社区活动。例如, 在2011年11月11日退伍军人节时,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举办了一场北卡罗来纳大学对密歇根州立大学队的美国大学篮球赛,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应邀观看了球赛。此外, 当航母出海巡航靠港时, 美海军同样会组织船员到靠港地的社区参加各类活动。例如, 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访港期间20多名官兵到访了九龙塘一间安老院, 除了现场拜师学习制作健康食品外, 还以不流利的广东话学说:“龚起发差, 宝宝糕生 (恭喜发财, 步步高升) ”, 逗得公公婆婆笑逐颜开。其后, 官兵还向长者拜师, 学习制作绿茶红豆糕点及燕麦水饺两款健康食品。“斯坦尼斯”号航母访问马来西亚期间, 水手们自告奋勇到5个社区服务。该航母发言人声称:“社区外展项目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 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社会。”
2. 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美国海军认为, 航母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航母文化如果能够与社会文化充分融合, 则更能够得到海军人员的认可, 同时也可以吸收社会文化中先进的因素, 不断丰富自己。因此, 美国海军航母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大力宣传航母的形象, 扩大航母的影响力。美国海军航母经常出现在各类好莱坞大片中。1980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核子母舰遇险记》、《碧血长天》全部都是在“尼米兹”号航母上取景拍摄。
1985年, 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上的F-14/A型雄猫式战机就参与了影片《壮志凌云》的拍摄。同时, “卡尔·文森”号航母还参加了《深入敌后》的拍摄。
2005年, “尼米兹”号航母在波斯湾的例行巡航被详细记载在美国公共电视台的《航空母舰》系列电视纪录片中, 引起了全美民众的关注。许多人在纪录片的官方网页上留言, 表示对航母人员的敬意。在影片《绝密飞行》中, 美国海军“林肯”号航母扮演了重要角色, 影片中的无人战斗机就降落在“林肯”号航母的甲板上。“杜鲁门”号航母也参演了《太阳之泪》, 在《极限特工2》退役的“大黄蜂”号航母是影片中最大的道具, 在《变形金刚2》中也见到了“斯坦尼斯”号航母的身影。
有“海洋版”《变形金刚》之称的科幻灾难大片《超级战舰》更是在“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甲板举行发布会, 舰上美军动员助阵, 声势浩大。此部影片得到了美国海军的大力支持, 不单拍摄前主创受邀参观美军战舰以及士兵训练, 大量舰上镜头也均为实景军舰拍摄。男主演泰勒·克奇称赞:“实在很荣幸能登上这艘航母, 这是一次太美妙的经历, 你们这些军人是真正的英雄。”美国海军的航母除了在电影中担当道具外, 航母上的战士还亲自担任角色。
在战争片《敌阵之后》中, 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最优秀的舰载飞机发射手查斯·沃尔森就在片中扮演了飞行员一角。美国海军司令部希望通过该片吸引到更多热爱海军事业的新兵。
3. 努力争取家庭支持。美国海军认为, 家庭是航母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要通过一系列的家庭工作让航母舰员的家庭成员成为航母文化的主动传播人。因此, 美国海军航母将家庭工作作为航母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航母家庭工作中, 最著名、最有历史传统的则是老虎巡航活动。老虎巡航活动是美国海军为激励海军官兵士气而举办的官兵家属 (配偶除外) 乘坐军舰的旅游项目, 通常发生在部署即将完成的时候。比如, 太平洋舰队的航母舰队完成部署之际, 老虎游轮旅行往往从夏威夷开始, 家属由美国本土飞到夏威夷, 然后登舰旅行, 横跨东太平洋, 最终回到美国西岸的军港。军舰上往往为家属举办各种活动, 包括战机飞行表演, 由发射舰载飞机的弹射装置发射鞋子的游戏, 等等。通过家属的现场参观既让家属了解了航母官兵的生活工作情况使其更好地支持亲人服役, 同时又让家属感受到了航母作为美国海军重要的战略武器的威力。2012年5月18日, 结束海外部署任务的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在珍珠港稍事停留后就踏上返回圣迭戈母港航程。本次返港亮点在于“卡尔·文森”号航母搭载数千官兵家属, 开始传统“老虎巡航”活动, 让家属和官兵们一同度过由珍珠港航行到圣迭戈的几天时光。舰载水兵与家属在飞行甲板上排列出老虎字样。航母编队在返航途中特意为家属们表演了海上武力展示等多种活动, 昼夜不间断。白天有航母舰载机联队编队空中秀, 直升机起降表演, 夜间海军邀请家属们在航母机库观看焰火秀。而“里根”号航母在转换母港时甚至都不惜自降身份成为官兵家庭汽车的运输船。
在军事组织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表现载体地位十分重要, 一旦缺失, 军事组织文化将只剩下干瘪的口号。美海军航母文化表现载体主要有舰徽舰旗、礼节仪式和俚语故事, 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既是美海军核心价值观和美航母使命任务的具体体现, 也是美海军航母文化传承的基本路径。美航母文化表现载体的构建方法特色鲜明, 可为我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精心设计舰徽和舰旗徽章旗帜是军事组织文化的象征和物化。在军事组织所处场所里, 旗帜徽章随处皆是, 时时刻刻提醒组织成员的身份, 告诫组织成员必须秉承组织的价值观, 也是对外界展现本军事组织的文化。美国海军认为, 每艘航母舰徽和舰旗都与该航母文化等密切相关, 应该体现每艘航母的独特之处。因此, 美海军航母都在设计具有独特风格舰徽和舰旗下足了功夫。
发动官兵参与设计。美国海军注重发挥官兵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航母舰徽和舰旗的设计, 使航母的舰徽和舰旗易为广大官兵接受。尼米兹号航空母舰重新设计战旗时, 发动所有官兵参与到战旗设计过程中来。最终的设计是从舰员的13份设计中由全体舰员投票选出来的。尼米兹号航母称“这个设计代表了那些选择了它的舰员”。罗斯福号航母在设计舰徽时也是如此。舰上所有成员对设计师提出的方案进行集体论证, 提出修改意见。华盛顿号航母的标志也是由舰员参与设计的, 在标志上有一个是环绕着没中断的绳索, 这代表着全体舰员的团结一致。在华盛顿号航母舰标的设计过程中, 全体舰员一致认为既然航母以华盛顿命名, 那么在舰标上就应使用华盛顿的头像, 并将华盛顿总统在大革命期间描述的“自由的精神”作为该舰的座右铭。而杜鲁门号航母的战旗不仅凝聚着航母官兵的心血, 而且还凝聚着杜鲁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指挥的第35步兵师129野战炮兵团D营官兵的心声。在战旗的中心两门交叉的加农炮和数字129就出自该团官兵之手。
凸显各自文化特色。美国海军在设计每艘航母的徽章时都特别强调与舰的名字、海军传统等密切相关。斯坦尼斯号航母舰徽设计时, 就突出强调了参议院约翰·斯坦尼斯议员的生平。斯坦尼斯号航母印章上的四个金色的边和八个交叉的带状物分别代表了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4个十年任期和他所共事过的8任总统, 从杜鲁门到里根。徽章上的7颗星代表了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7个任期以及第7艘尼米兹级航母斯坦尼斯号。镀金的雄鹰和盾牌曾经是美国老参议院的标志, 盾牌代表着美利坚合众国。20个星代表着美国的第20个州, 密西西比州, 它曾经是参议员斯坦尼斯的家乡。盾牌发出的光芒代表着参议院在斯坦尼斯的领导下所通过的超过25个关于海军发展的议案, 其中包括了在这期间所建造的所有航母以及海军飞机从F-4鬼怪式到F-18大黄蜂的更新换代。雄鹰代表着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硬鹰派作风。而在布什号航母的印章上则充分体现了布什总统曾经担任过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历史。布什号航母舰徽中, 在海军飞行员翅膀的造型中有一个被渲染的锚和盾, 代表着布什总统的飞行员历史。而尼米兹号航母徽章中的三叉戟则代表着尼米兹海军生涯。三叉戟的每个角代表着空中、海上、陆地, 也代表着尼米兹号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尼米兹将军职业生涯中的三个重要阶段———俄亥俄号是他服役的第一艘舰、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司令、担任海军参谋长。
鼓励社会参与。在航母标志设计的过程中, 美国海军还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其中, 特别是那些与航母舰名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和单位。如斯坦尼斯号航母舰徽的诞生就得到了包括斯坦尼斯公共服务中心, 斯坦尼斯航空中心和美国参议院历史中心的多方协助。罗纳德里根号航母舰徽的设计也是得到了罗纳德·里根总统图书馆基金会的广泛支持。罗斯福号航母舰徽的设计思想是由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韦斯利贝里曼提出的。罗斯福号航母在这个城市建造。韦斯利贝里曼在舰徽中使用了罗斯福家族的座右铭, 简而言之就是无论付出多少代价航母的使命就是维护祖国的和平, 而围绕在外面的58股锚泊线则代表着罗斯出生的1858年。舰标设计得到了罗斯福号航母全体官兵的一致认同。
注重形成特有礼节和仪式礼节仪式是军事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军人体验军事组织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 美国海军认为, 海军的生活是独特的。一旦出海, 或者执行海军飞行任务, 每位海军官兵就会亲身感受到平民生活与海军生活有多么大的区别。因此, 海军只有通过特有的惯例和仪式来体现海军的独特之处, 以适应舰艇生活。这些做法不仅会使每位官兵有特别之感, 还会提醒世人在美国海军服役的军人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尼米兹曾经说过:“海军仪式应当按照长期形成的规则仔细精确地进行, 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对创立这些礼仪的先辈的尊敬, 也是对曾经、现在以及将来参加这些仪式的人们的尊敬。”
命名仪式。美国海军在航母正式施工前会举行隆重的命名仪式。通常航母的名字都以领导人或在军事上有重要贡献的人的名字命名。一方面既代表了对这些人的纪念, 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把领导人或杰出人士的理念通过命名仪式传达给所有舰员。
用人组字。每当在海外执行完任务的航空母舰返航时, 都要在港口举行大型庆祝活动。这时, 舰上的官兵都要着洁白的军服, 在宽阔的航母甲板上, 用人排列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词语, 如本舰舰名、标语、口号或其他表达官兵心愿的话语, 以此助兴。从空中或从远处望去, 在蔚蓝色的大海中, 浮动着的航空母舰的甲板上, 用人排列的各种白色字样, 显得格外壮观, 颇受人们的喜爱。例如, 朝鲜战争结束后, 当时参战的美国海军“巴丹岛”号航母奉命回国, 舰上官兵于航空母舰返航途中在甲板上排列出了一个箭头和英文单词“家”, 表达了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情。
另外航母上还有独特的欢迎新兵仪式。通常在美国海军航母上服役的有一半士兵是第一次上航母, 所以在航母过赤道的时候, 就会举行传统的欢迎新兵仪式。如老兵会用高压水枪喷射、钻水道等特殊游戏的方式欢迎新兵。
整理专用俚语和生活故事美军航母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执行海上任务。在海上生活工作过程中, 他们形成了一系列航母类战舰特有的俚语和有趣的生活故事。这些俚语和生活故事既是美海军航母文化生长的肥沃土壤, 同时也是航母文化传播的直接载体。
收集专用俚语。俚语通常指的是内部语言, 在美国海军俚语里, 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穿黄皮鞋的家伙”, 是飞行员中的精英, 也是航空母舰上风头最劲的一个族群, 几乎清一色都是白种人。航空部门长领导, 士兵们常常戏称其为“航空老板” (air boss) 。航空老板的主要助手航空部门长助理则被称为“小老板”。弹射起飞, 则被称为“射猫” (cat shot) 。通常航母上飞行时, “航空老板”就会说:“褐色的衬衫, 如果你没有听力保护, 那你就从甲板下给我滚下去。”“褐色衬衫”指航母上的外场机械员。在人员上舰训练中, 士兵通常会被扔进大海里, 这被为“奥斯卡 (Oscar) ”。那些经历过核动力培训的人被称为核弹 (nuke) 。鸟农场 (bird farm) , 是航母的俚语, 主要流行于在航母上的海军陆战队员中, 指的是美国海军在许多国家拥有基地, 可以随时随地去。如果航母上称“非常棒的起飞 (flight on the cool shot) ”, 指对一个人的智力或能力的评价, 或描述一个人努力地赶上其他人。水手则被称作“tar”, 直译作“柏油”, 这是因古时水手们常把柏油涂在衣服上, 使其不透水而得名;乘舰到过北极圈以北的人被称作“bluenose”, 直译作“蓝鼻子”;中校以上的军官被俗称作“brass hat”, 直译“黄铜帽军官”;航空兵或潜艇军官被称为“黄皮鞋军官”;非航空兵或潜艇部队军官被称作“黑皮鞋军官”。另外, 士兵们常常在背地里称航母指挥官为“old man”, 直译为“老头子”。下级使用此称呼, 只是表达对他的喜爱和敬重之意。
整理生活故事。故事常常是组织历史中的轶事, 含蓄而非清晰地传递着重要文化信息。无论他们是否真实, 都反映了重要的组织信念和假定。故事和神话常常比其他形式的口头交流对组织文化有更大的影响力。拥有强大文化的组织通常有大量的、广为成员所知的故事。美国海军航母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 通过录像和照片记录航母上舰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向官兵和世人传递海军航母文化。美国海军航母上都设有广播电视室和电视控制室, 用于本舰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制作、播放等。在新媒体广泛普及后, 美国海军航母更是紧跟风尚, 纷纷在主流社交媒体上开设主页, 频繁更新体现航母工作生活的视频和图片, 大力宣传航母文化。企业号航母在社交网站脸谱上有一个粉丝群组, 人气火爆。在企业号航母舰长霍诺尔斯爆出不雅视频丑闻后, 关注度更是大涨。不少人留言支持霍诺尔斯, 称赞其短片娱乐性丰富。
不仅如此, 美国海军各航母还创建了各自的网站, 由专业军士管理, 定期更新网站上的照片、新闻和生活故事。通常每个航母的网站上都有一个固定的“故事”栏目, 讲述航母上官兵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此外, 美国海军航母上还保持着出版舰报的传统, 美国航母上的舰报是正式出版物。美国海军为鼓舞舰员士气, 规定每艘航母上都配有专职编辑、记者, 大多数航母是几天出版一张报纸, 部分大型航母甚至出版日报。杜鲁门号航母的舰报以舰上的好人好事、各类新闻信息为主, 同时也编排《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重要报纸的消息以及航母所在地域的自然情况, 等。美国海军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航母舰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讲评。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赵勇,美海军航母文化载体的构建特点,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2,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