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不想折腾了!江苏一甜品店“奥莉花”被指侵权“奥利奥”

大风说国际 2024-11-28 20:50:40

最近,江苏扬州的一家甜品店“奥莉花”摊上了大事,被国际知名饼干品牌“奥利奥”指控商标侵权。这家小店的店主原本只是想用自己的英文名“Olivia”取个接地气的中文名字,结果却被对方盯上了,甚至收到了律师函。这场跨国商标纠纷让人不禁感叹:小店和大品牌之间,真的有公平可言吗?

“奥莉花”这个名字说起来挺顺口,但和“奥利奥”到底有多像呢?网友们的反应很有意思,有人调侃说:“喊奥利给是不是也侵权?”尽管大家觉得这事儿挺冤,但法律可不讲人情。

在裁定书中,相关部门认为“奥莉花”确实容易让公众产生混淆,可能误以为这家甜品店和“奥利奥”有什么关联。即便92.6%的网友投票认为不侵权,但只要有少数人觉得存在混淆的可能性,法律上就足以认定侵权。这种“混淆可能性”的原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哪怕实际上一块蛋糕和一块饼干根本八竿子打不着。

店主为了证明清白,已经花费了近10万元的律师费和大量时间精力。她甚至有机会去北京继续上诉,但最终选择了放弃。她坦言:“心累,不想再折腾了。”这句话背后,是一个小微企业主的无奈和心酸。十年苦心经营的小店,原本靠着好口碑和独特风味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却因为一场商标纠纷陷入困境。小店主想靠法律维权,但面对“奥利奥”这种国际大品牌,资源、经验、资本都不在一个量级,简直是“蝼蚁撼树”,再坚持下去,只会让生意更加难以为继。

其实,类似的商标纠纷并不少见。大品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对一些“看起来像”的小企业发起维权行动。虽然法律上有明确的“混淆原则”,但判断是否侵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像“奥莉花”这种情况,店主已经注册了商标,并且没有故意模仿的意图,但最终还是难逃“侵权”的判定。这背后,既有法律条文的严谨,也有小企业在资源和话语权上的劣势。对于“奥利奥”这样的国际巨头来说,处理这种纠纷不过是日常操作,但对于像“奥莉花”这样的夫妻小店,却可能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这场纠纷的结局并不意外,店主选择了认怂止损。虽然不甘心,但她明白继续耗下去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其实,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懦弱,而是现实的智慧。毕竟,打官司不仅需要钱,还需要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对于一个小店主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与其继续纠缠,不如放下包袱,专注于经营自己的生意。或许未来,她还能用另一个更有创意的名字,重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法律虽然是公平的,但在现实中,小企业和大公司之间的博弈却很难真正做到平等。大品牌的维权无可厚非,但是否应该更有分寸?而小微企业在创业时,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类似的纠纷?

“奥莉花”的遭遇提醒我们,商标注册只是第一步,如何规避潜在风险、与大品牌和平共处,才是创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这场纠纷中,我们看到了小微企业的无奈。

大公司大品牌能不能总是动不动就拿出一副“赶尽杀绝”的态势。

毕竟,每一个大品牌都曾经是从小微企业起步的,而每一个小店背后,也都有着一个创业者的梦想和坚持。

0 阅读:0

大风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