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就知道看电视,看,看,看,你作业写完了吗?”
“你还吃不吃饭,不吃饭以后也别吃了!”
“我再给你说最后一遍,再玩手机游戏,我把手机给你摔了!”
“怎么回事啊你,想把我气死啊,你咋这么不听话。”
这些“狮子吼”式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被很多父母冠以“以爱之名”,你可知道你每次的大吼大叫,对孩子心理造成多大的创伤!
也许你有很多的理由:“如果孩子特别听话,谁愿意用这种方式管教孩子呢,但是。。。”
也许你有很多的借口:“棍棒底下出孝子,我这也都是为了他好。。。”
也许你有很多的无奈:“我每次看到被我骂哭的孩子,我的心里也很疼。。。”
也许你更会有成就感:“我每次用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孩子乖乖的关上电视去写作业了,太管用了。”
对孩子而言:
“我是不是又做错事了?”
“妈妈不爱我了吗?”
“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当这些问号反复在孩子的脑海中出现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慢慢变得沉默寡言,自卑,不愿意相信任何人!这种语言的暴力压在孩子的头顶,每时每刻在吞噬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经常被吼叫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仍然会有心理上的阴影。
孩子感觉从小到大都感觉不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爱,甚至慢慢产生一种来自原生家庭的自卑感,压力感。
父母一时的吼叫缓解了自己心里的不安,但是却成为了孩子的内心插上了一根永远的刺。让孩子失去了那股聪玲之气,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成长。
记得之前有一个育儿栏目,主持人问妈妈们:“如果满分一百分,你给你的孩子打多少分?”
妈妈们回答:“80分,55分,95分,70分,100分。。。”
主持人把话筒面向孩子们:“孩子们,如果满分是100分,你会给妈妈多少分?”
所有的孩子们毫不犹豫:“100分!”
可以看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长的眼中,孩子都是有缺点的。其实很多孩子都只有一些小的缺点,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应该学会接受父母心中认为不完美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天使,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宠爱,但是请不要溺爱!不要把孩子当成父母的附属品,也不要把孩子当成父母的出气筒,所以,我们在接受拥有缺点的自己,同时也学着接纳孩子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