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的生存智慧:她的美貌,跟她的高智商和高情商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DJ雅清 2025-04-16 18:04:25

王丹凤,在昔日上影厂,算是一个很“特别”的大明星。

杨在葆说:上海的演员中,王丹凤是“事儿”最少的。

他说完这句话,闻者当场集体喝彩。

也就是说,他的话,得到了大伙儿的普遍认同。

杨在葆的这句话,很是“意味深长”。

他后来去了北影厂,大概也是想要离开“事儿多”的地方。

但对于杨在葆等人来说,王丹凤却是一个例外。

她一生谨言慎行,低调、“事儿少”,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高不自诩,善而不张扬。

她也曾经历过无数次命途的考验,和时局的动荡。但几乎每一次,她都能平安度过。

而且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她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哪怕是在波谲云诡的特殊年代,人人自危。有的明星如上官云珠等被逼跳楼自尽,有的如赵丹白杨等被“锒铛入狱”,但王丹凤却没有受到极端的冲击。

按理说,在那个“谈美色变”的年代,像她这样以“美貌”著称、并且成绩斐然的女演员,是最容易成为被妒忌、被打压的“众矢之的”的。

然而她却没有。

这就不得不令人叹服她的生存“智慧”了。

难怪她的“小老弟”梁波罗会说:做人若成“王丹凤”,一生圆满又顺遂。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

做人凭真心,行路留三分。

这是王丹凤的处世之道。

而她的高智商和高情商,才是她的“致胜法宝”。

一、王晓棠:王丹凤的善,超越了她的美

王丹凤的美,大家有目共睹。

在“十七年电影”时期,她和秦怡、王晓棠、杨丽坤等少数几个屈指可数的女演员,被广大影迷誉为是真正的“美女明星”。

但相比她的美貌,我觉得善于“成人之美”,才是她真正受到大众喜爱,和赢得业界尊重的最重要的原因。

王丹凤刚一出道,便以“光彩照人”的美丽,而获得众多导演的青睐。

但她却并没有“恃美而骄”。

更不像当下众多女明星那样,非“主角”不演,还争个“番位”什么的。

1941年,17岁的她已经因出演电影《新渔光曲》而迅速走红,成为耀眼的新星。

但当杨小仲邀请她在自己执导的电影《春》、《秋》中出演戏份极少的高淑贞一角时,她却欣然应允。

电影《春》剧照,王丹凤站在右边最不起眼的位置

她很愿意甘当绿叶,将周曼华和李丽华这两朵“大红花”,给衬托出来。

再过两年,卜万苍将《红楼梦》搬上银幕,又请她在片中出演并不讨喜的薛宝钗。她也十分配合。

王丹凤在电影《红楼梦》中扮演薛宝钗

尽管在三位主演中,她年龄最小,更适合演“林妹妹”。但为了成全袁美云的贾宝玉和周璇的林黛玉,她却宁愿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因为她“不争”,所以令周边女星都对她“惺惺相惜”。

而一个有能力的人,想要做到“不争”,其实并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几乎意味着会失去更多机会。

粉丝们也纷纷为她叫屈:明明美貌和演技都不输他人,为何每次都被安排出演配角?

但王丹凤却始终认为,成全别人,就等于成全自己。

事实上,正因为王丹凤懂得谦让,所以在圈子里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而这个口碑,才是她的“成功关键”。美貌并不是。

因为拥有绝美颜值的女演员,在圈子里不计其数,贪心到想把所有蛋糕都据为己有的自私者,也大有人在。

但这样的女明星,往往只能是昙花一现。

花期短到,一眨眼,就消失不见了。

径路窄处,须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须减三分让人尝。

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但王丹凤却体会到了分享和谦让的乐趣。

1963年,已经成为“22大明星”之一的王丹凤,接到了刚成立不久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在电影《桃花扇》中出演女主角李香君。

在考虑男主角侯朝宗的演员人选时,王丹凤向西影厂重点推荐了自己曾经的老同事冯喆。

当时冯喆的处境非常艰难。因为刚刚经历过“街头追女事件”的谣传,所以人人对他“躲避不及”。

但王丹凤却在这时力推冯喆。

她这么做,其实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殃及”到自己。

可王丹凤却她选择相信冯喆的演技和人品。

这个世界上,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最难。

尤其是当时王丹凤大红大紫,却能在这个时候向落难的老友施以援手,这是怎样高贵的品质?

一个善于“成人之美”的人,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就如同王丹凤的好朋友王晓棠在《有得盼》这篇作品中所说的那样:

她的美丽,世人公认。

但她的善却超越了她的美。

善是大情怀,包含着真与悲悯,包含着中华民族晶莹的智慧。

而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得到同样善待呢?

二、智商和情商双在线的王丹凤

无论哪个时代,女明星的花边新闻都多如牛毛。

但是王丹凤和他的丈夫柳和清,却一生恩爱,情史干净,被称为“演艺圈”真正的清流。

柳和清说:在演艺圈,像我们这样一丁点儿绯闻传说也没有的夫妻极少。

王丹凤则说:我这一生,连男朋友都只交过一个。

但她不仅无怨无悔,而且还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话说当年,围绕在王丹凤身边的追求者,不可计数。

那她为什么会从众多倾慕者中选中比自己还小两岁的柳和清呢?

这其中当然不排除柳和清是电影公司少东家的缘故。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柳和清的温文尔雅和执着坚定,最终打动了王丹凤的芳心。

有人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选择谁作为终生伴侣,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眼光。

显然王丹凤拥有一双这样的慧眼。

但他们的恋爱,也经历了长达7年的时间。

而也正是这7年,使得王丹凤对柳和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当她断定他是自己想要找的那个“白马王子”,她才决定将自己的命运与对方紧密相连。

这充分说明王丹凤对待婚姻的敬重,同时更是一个女生珍视自己和自爱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尤其是女生,首选得爱自己,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

所以,结婚之前,慎重地选择另一半,非常重要。

但结婚之后,就要学会“睁一眼闭一眼”。

这个世界,没有谁会是“完人”。也许学会接受不完美,才会有最“完美”的结果。

1951年元旦节,王丹凤和柳和清从香港回到上海,在逸园大酒店举办了盛大婚礼。有上千宾客前来为他们表示了祝贺。

这之后,两人风风雨雨携手走过了65年。

2016年,当90岁高龄的柳和清因病离世的时候,已经92岁的王丹凤紧紧攥着丈夫的手,伏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了句:我随后就来。

结果两年后的2018年5月2日,王丹凤在处理完很多事情之后,就赶去与丈夫相聚了。

据他们的女儿柳芯回忆说,父母两个人,一辈子都没红过脸。不管遇到多大的事,两人都有商有量,然后最终由王丹凤拿主意。

其实柳和清从香港回到上海后,发展并不十分顺畅。当他所创办的大同电影公司并入上影厂之后,他就安心做起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摄影师。

从老板到普通职员,这之间身份的落差,可能很多人都难以适应,但柳和清却表现坦然。

而且王丹凤也从未因此有过任何抱怨。更没有给丈夫增添心理负担和压力。

我想这一定跟他们所秉持的“知足常乐”的生活准则,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为不贪心,所以就少了很多烦恼和忧虑。

因为不内卷,所以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以及情感的稳定。

王丹凤自豪地说,她的很多照片,都是柳和清亲自拍的。

她的服装也大多由柳和清为她选择。他说,只要是他选的衣服,我都不用看,就知道一定会很合适。

她相信他的眼光,就如同信任他的人品。

两人这一辈子,始终形影不离。

无论王丹凤是站在炫目灯光下的大明星,还是下放到工作劳动的普通女工,但在柳和清的眼里,他永远都是自己应该守护的“女神”。

相对王丹凤来说,也是一样。

特殊年代柳和清因为当过私营电影厂老板的缘故,所以遭到隔离审查。这时有很多人劝王丹凤与丈夫“划清界限”,但王丹凤却说,“在我心里,他是清白的,就足够了。”

对待感情如此认真,面对磨难又如此从容淡然。

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的智慧和理性?

三、如水一般柔韧的王丹凤

王丹凤的演艺生涯,经历过好几个时代。

40年代她刚出道的时候,上海滩星光熠熠,胡蝶、周璇、李丽华等风头正劲。

这时她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但她却很善于等待。

机会没有来临前,她也不怨天尤人,安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而当遇到《教师万岁》、《青青河边草》、《瑶池鸳鸯》等这些适合自己戏路的电影时,她便全力以赴,将每个角色都塑造得楚楚动人。

1948年她去了香港,短短的两年时间,她便成为了和周璇、胡蝶等齐名的“沪港四大女星”。

1950年,她在赴广州进行慰问演出时,被祖国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所感染,于是毅然回到上海。

但最初几年,她也无戏可拍。

然而她却并没像有的演员那样,为了得到一个角色,而不惜动用一些“手段”。

她也只是静等时机。

那几年,她一连生了四个女儿。除了其中一个不幸夭折外,另外三个都活泼可爱。

这倒令她非常难得地享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馨和欢乐。

一直到1955年,她才在赵丹执导的话剧《雷雨》中,出演了四凤一角。展现了她作为“花旦”的独特魅力。

王丹凤和上官云珠在话剧《雷雨》中扮演分饰四凤和繁漪

紧接着,《家》中的鸣凤、《海魂》中的温梦媛等美丽的形象,更使她坐稳了上影厂第一“悲旦”的位置。

但这时,她却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得改变自己的戏路,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所以才又有了《护士日记》中的简素华、《你追我赶》中的周耕香、《春满人间》中的朱秀云、《女理发师》中的华家芳、《儿子,孙子和种子》中的张秀英等劳动妇女的形象。

王丹凤过去常演遭欺凌被压迫的悲苦女子,但当她以新中国劳动者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同样令影迷们感到耳目一新。

这源于她对角色的热爱,以及她对生活的体验。

为了演好简素华,她与众多护士交朋友,并写下长长的心得体会。为了演好华家芳,她又专门到南京路上的理发店亲自实践,还特地拜理发师刘瑞卿为师,用心学习各项技能。

而在《儿子,孙子和种子》剧组,她每天想方设法地到农村深入生活,唯一的心愿,就是缩短自己和角色之间的距离。

1962年,王丹凤被评为“22大明星”之一。这是她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时刻。

1980年,56岁的王丹凤,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电影《玉色蝴蝶》中女主角的创作中。

她同样为这个角色,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电影上映后,却反响平平。甚至还被很多观众吐槽“老扮嫩”、“破坏了影迷心中的形象”。

这对王丹凤的打击很大。

然后她就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非常吃惊的决定,那就是从此息影。

她说:索性就退出吧,也到时候了。

她的初心,不过是想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留在观众的记忆里。

但做出这个决定,又该是怎样的艰难和痛苦?

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像王丹凤一样,说“放下”就“放下”的。

毕竟,明星的荣耀,名人的光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比如刘晓庆,到现在都不肯服输,在“扮嫩”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所以,要真的做到像王丹凤这样“舍得失去”的人,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可王丹凤就真的做到了。

所以我觉得,她才是那个活得通透又明白的智者。

与其说她像花,不如说她更像水,那么具有包容性。

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活成什么样子,她都十分了然。

这之后,她和丈夫柳和清到香港开了“功德林素食馆”。

不以赚钱为目的,只为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以及为一些艺术家,提供一个聚会的场地。

王丹凤和柳和清这对夫妻,一生都乐于做善事。

所以他们结交了无数朋友。

而这些朋友,又总会在不经意间,回报给他们意外的惊喜。

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就任。王丹凤和柳和清突然接到一份邀请,希望他们能到白宫参加就职仪式。

当时老两口感到有点懵,因为他们与里根,没有任何交往和联系,怎么就单单会邀请他俩呢?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他们早年间,资助过一位家庭突发变故而准备辍学的女学生,并为这位女生承担了所有学费,直到她完成学业。没想到后来这位女生去了美国,而她的丈夫则是里根竞选班子的成员。这位女生,一直都记得王丹凤和柳和清的恩情,曾有意回报一笔不菲的美金,但遭到婉拒,于是她就趁这个机会,将一份特殊的礼物,送到了王丹凤和柳和清的面前。

所以我想说,任何善意,都会有回报。只是有时候它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而已。

在昔日的上影厂,王丹凤的人缘非常好。

这缘于她对每个身边人的友善和尊重。

她几乎能记住每一个见过的人的名字。

就比如上译厂的导演孙渝烽,和王丹凤前辈的接触并不多。只是1963年,他刚进上影演员剧团的时候,王丹凤老师曾辅导过他的表演。但此后王丹凤每次见到他,不仅能准确说出他的名字,而且还会讲出他所执导的众多译制片。这令孙渝烽异常感动。

上个世纪80年代,孙道临在上海举办从艺40周年庆祝活动,尽管当时王丹凤在香港非常忙碌,但她还是马上赶回上海参加。

所以,王丹凤为什么会那么受到欢迎和受人尊敬?不是没有原因的。

她一向都那么谦逊低调,与人为善,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而且为人宽容有格局,也从不参与各种“争斗”,更不谈论是非。

这样一个“事儿少”的人,谁又会将她作为“针对”的目标呢?

所以,特殊年代,她也只是被下放工厂参加劳动,并没遭到极端的冲击,是因为她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因此也就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

如今,她虽然已经离世7年时间。

但她在影迷中的形象,却永远美丽。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格魅力,就愈发闪光。

2 阅读:674
评论列表
  • 2025-04-22 17:36

    我始终认为她是中国电影史中最漂亮的女演员。

  • 2025-04-22 17:44

    真善美的化身[点赞][点赞][点赞]

DJ雅清

简介:听雅清讲那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