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英大姐又开始“唠叨”了
……
街坊口中的“喜英大姐”,就是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韩家胡同的小院院长刘喜英,她经常不厌其烦地向街坊邻居宣传反诈,于是大家笑称她“唠叨姐”。她的面容和善而温暖,声音清脆而洪亮,让人觉得格外踏实。
她和大栅栏街道的其他2000多名楼门院长一样,用无私奉献、温暖热情守护着社区和居民们。通过刘喜英,我们也能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楼门院长们对大栅栏和身边人的挚爱。
刘喜英(左一)向邻居宣传反诈
刘喜英管片儿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年纪最大的已经90岁高龄,而现在很多骗子专盯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老年人,这让她最为忧心。
88岁的赵老爷子年轻时是一名教师,起初他坚信自己绝不会上当受骗。一天中午12点,刘喜英照例给老爷子打电话询问生活情况,却得知老人收到了一份快递,里面是一盒打着“同仁堂”旗号的免费膏药和一张会员卡。刘喜英预感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急忙告诉老人:“千万不要动,我现在就来。”刘喜英赶到现场查看基本情况后,立即联系了派出所民警。最终,老人没有任何财产损失。
百顺社区“爱心符卡”
事后,刘喜英交给赵老爷子一本防范诈骗手册,以及一张社区发放的“爱心符卡”,卡上包含了反诈提示和民警电话。这样的卡片,刘喜英每天出门都随身带着,遇上邻居有需要就发上几张。“这卡关键时刻能保住咱老百姓的钱袋子。”刘喜英说,“我们院儿老人多,他们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落进骗子手里。”
前段时间,80岁的周阿姨把银行卡弄丢了,刘喜英赶紧协助老人挂失,又担心骗子会“趁火打劫”,便三番五次上老人家里“唠叨”,提醒她“可千万别中了骗子的圈套”。有时候赶上周阿姨长时间打电话,刘喜英就会留下来听一听:“作为小院院长,耳朵也得勤听着点儿,听着不对劲儿了,就上去问问。”
只要是刘喜英管片儿的居民,她隔三差五就到大家家里看看,询问老人的生活起居、身体有没有不适、家里是否遇到困难,陪老人聊天解闷。有时老人不在家,刘喜英就一天去上四五趟,确认老人安全回家才放心。为了能及时和老人联系,她还鼓励老人们“玩”微信,怎样拨打语音、怎么视频对话,她都一步一步地演示给老人看。刘喜英这个楼门院长的心愿很大也很小,让身边的老人们都能过上幸福舒心的晚年,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每天脚步匆匆,唠叨不停。
*大栅栏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