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到底是自大豪爽,还是昏庸软弱呢?这位宋朝皇帝,究竟是一代英主,还是个白痴之帝?
想当年,后周的纷争使得赵匡胤被披上黄袍,就此开创了赵宋的繁荣时代;可谁能想到,一个叫赵禥的少年登基称帝后,却成了这盛世之下的一个大笑话。历史的发展有时候真让人摸不着头脑,英雄和昏君之间的差距,说不定就在那一个瞬间。
【黄袍加身,马踏飞燕赵匡胤】
960年,赵匡胤于陈桥兵变时被披上黄袍,登上皇位,创建宋朝,此为宋太祖。他英勇且明智,数次向北征伐契丹。然而,太祖逝世后,皇位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般传予自己的子孙,而是被弟弟赵光义所获。从那时起,赵光义这一脉对皇位进行了垄断。直至1127年,赵匡胤的十世孙赵桓总算冲破这种皇统局面,坐上皇位,成为宋高宗。
赵匡胤在世时,数十年致力于北伐契丹,虽说多次取胜,可终究未能将这强大的敌人彻底打败,心中不禁泛起归乡之念。太祖临终之际,叮嘱后人要勤王护民,早日安定江山。但是,其弟赵光义夺权后,这些遗愿都成了泡影。赵光义一门心思只想着巩固自身权力,好把皇位传给自家子孙。看来,历史的进程似乎永远不会被某一个人稳稳地把控住。
赵匡胤在世时那可谓豪情满怀、气势磅礴,着实让人敬仰。他毫不畏惧强大的敌人,行事果断有魄力,成功收复了不少失地。虽说没能战胜契丹进而创建一个统一的帝国,然而赵匡胤的努力并没有白白付出。正是由于他打下的基础,宋朝在他的子孙后辈的治理下,依旧获得了一百多年的平稳发展。
现今要是说起赵匡胤,大家都会对这位开国皇帝心生敬意。想当年,他扶持宋室,那气势可谓磅礴浩大,给宋朝带来了一个强大的起始。就算后来赵光义登上了皇位,可人们对赵匡胤的功绩照样铭记于心。后人这样评价:“太祖的功德深厚广博,所建立的功绩数不胜数。”
【理宗端平更化,皇统传至赵匡胤后】
然而,高宗的几个儿子都没享长寿,一个接一个早早地离世了。为让皇室血脉能够延续下去,高宗只得同意宰相史弥远从宗室的后辈当中挑选孩子当作储君。史弥远经过一番综合考量,最终把视线定格在了一个叫赵昀的少年身上。
赵昀出身于普通百姓家庭,和皇室的关系早就变得疏远。不过呢,他为人端正且性情温厚,于是史弥远就将他立作沂王。在1162年,高宗逝世后,沂王赵昀登上了皇位,也就是理宗。理宗掌控住了局势,并推行了一连串的改革,这在历史上被称作“端平更化”。
理宗登上皇位后,便责令宰相去整顿官员作风,加强中央的权力集中,还施行激励农耕与蚕桑等办法来改善百姓的生活。在他当政的时期,理宗处理政务简洁明了,裁减多余的官员,使得百姓们生活安稳、愉快工作。他重视依据实际情况办事,设立太学来培育人才。史书上对理宗高度赞扬,称其“敦厚质朴抵御末流,能够治理好国家安定边疆,历代圣明睿智”。
理宗推行的端平更化给赵宋王朝带来了新的生机,让赵匡胤这一血脉再度掌握了皇位的控制权。在那时,朝廷内外都对宋朝的未来满怀憧憬。理宗勤勉政事、关爱百姓的形象广受认可,百姓对皇帝的情感也再次从崇敬转为热爱。理宗的治理为宋朝后期的太平奠定了基础。
现今人们说起理宗,那对这位英明之主可是极为敬重和夸赞的。理宗刚登上皇位,便显露出了不一般的政治才能,还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推行新的政策。他大力整顿官员作风,依据法律治理天下,使得宋朝百姓的心思都回归正道。理宗那虽短暂却极为耀眼的执政时期,让这一时期的朝廷呈现出崭新的活力。
【荒唐的赵禥,宋朝的昏庸之君】
和高宗类似,理宗的好几个儿子都早早地不幸离世了。这样一来,候选人就只剩下理宗的同母弟弟荣王赵与芮的独生子赵禥了。赵禥的生母黄定喜原本是荣王府里的一个小妾,常常受到欺负。她有了身孕后,荣王的正妻逼迫她吃堕胎药,可这孩子竟奇迹般地没被打掉,不过出生后却显得智力不太好。
赵禥到了8岁才学会说话,脑子反应也慢,实在是不适合当皇储。左丞相吴潜劝理宗换个人选当储君,没想到被贾似道给告了一状,最后被贬成了平民。理宗没办法,只好把有点痴呆的赵禥立为太子。1194年,理宗驾崩,14岁的赵禥登上皇位,这就是度宗。
赵禥打小就痴呆,身体也不好,因其母曾服堕胎药,致使他智力永远受到损害。他从小就被关在宫里,日子过得倒是挺舒坦。等赵禥长大了,那是相当放纵,成天就知道喝酒找乐子,国家政事压根不管。有说法讲,度宗刚当皇帝的时候,一天里有超过三十个妃嫔到合门谢恩,足见这人有多荒唐了。
赵禥登上皇位后,朝廷上下都对他的昏聩无能深感忧虑。村里的李大爷得知新皇帝既呆傻,又肆意妄为,不禁摇头感慨:“这皇帝如此没有学问和本事,让奴才们掌权,天下恐怕要乱套喽。”赵禥的老师在听闻他登基称帝后,也是连连叹气:“学生赵禥原本就愚笨,现今又放纵荒淫,只怕是会把宋朝推向绝境啊。当初我就曾劝皇上另立明智的君主,谁承想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您瞧!在那昏聩的度宗掌控之下,宋朝是越发地衰落了。1274 年的时候,度宗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年纪轻轻就丢了性命,去世时才 34 岁呐。没过多会儿,蒙古的军队就大规模地向南进犯,宋朝呢,也在度宗一手酿成的内忧外患之下,逐步走向了覆灭。
度宗这人一辈子糊里糊涂的,整天荒淫无度,压根不管朝政之事。他一天到晚就往后宫跑,跟妃嫔们吃吃喝喝、寻欢作乐,国家百姓的事儿他是一点儿都不上心。朝廷里奸臣得势,政务也越来越拖延。面对蒙古的入侵,度宗啥办法也没有,就眼睁睁看着敌军不断逼近。到最后,宋朝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彻底垮了。度宗这昏庸没本事的家伙,给这一切送上了致命一击。
历史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可有些人就是没法扛起应负的责任。度宗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他稀里糊涂地登上皇位,最后把自己给毁在了愚昧和放纵里。度宗虽说有着皇家血脉,可到底也没能够切实地当个好君主。
【历史的讽刺,英雄难逃一死】
历史向来公道,不会因某人出身尊贵,就对其格外宽容。度宗身为皇族之后,诞生于奢华的皇宫之中,原本能够拥有体面舒适的日子,乃至有可能成为一代贤明之主。然而,他却甘愿沉沦,放纵无度,最终在历史上被认定为昏聩无能的君主。
英雄和白痴,没准儿都能在同一本家谱里找着。要是权力让没本事的人攥在了手里,那国家的兴衰存亡可就没个准儿了。想当年,赵匡胤那叫一个豪迈洒脱,一辈子征战四方,可最终也没能躲得过死亡的降临;赵禥身为皇室之人,却成了众人的笑谈。由此可见,历史的发展总是超出任何人的掌控和预想。
【结语】
历史的巨轮不断前行,众多朝代兴起又衰落,无数的贤明之主和昏聩之君轮番登台。我们只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选拔有贤德和才能的人,国家才能够躲开乱世的灾难,重新开创繁荣昌盛的局面。不管出身贵贱,个人的品德和才智会直接决定其在历史进程中的表现。
当下,我们正行走在历史前行的路途之中。历史不会因为某人是皇亲贵族就对其格外开恩,也不会因为某人出身贫寒就对其置之不理。历史只会给予每个人一个公正的席位,看其怎样施展自身的影响力。我们唯有不辜负这个时代,方可成为历史的杰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