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研发为何突然不行了?赶走中国科学家,换上“印度管家”

烟雨梦江南 2025-02-11 19:16:51

引言:从“创新灯塔”到“拧不紧螺丝”

曾几何时,美国以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巨额的资本投入,牢牢占据着全球“创新灯塔”的位置,从领先别人20年的第五代隐形战机,到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臭名昭著,遍布全球的生物实验室,也体现着美国强大的生物科技能力。

然而,最近这几年,美国科技界却迅速的“拉跨”了,频繁的飞机失事,把自己宇航员送到太空却接不回来,包括花数十亿美元研发的OpenAI,被中企550万研发的DeepSeek超越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领先全球的美国科技先发,为何突然就不行了呢?

从一个伊朗科学家,被美国情报部门逼迫当间谍开始说起

2017年初,一名叫埃斯嘉里的伊朗材料科学家,在赴美国探亲的过程中,突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带走”,理由是他涉嫌在几年前欺骗意味美国真空管制造商。

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不说埃斯嘉里根本没有犯罪,就算真的犯了罪,那也应该是警方来处理,用得着动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吗?

真相很快水落石出,原来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看上了埃斯嘉里,想要让他当美国间谍,出卖伊朗国家利益。

埃斯嘉里不从,然后被以各种名义监禁,虐待了几个月。

埃斯嘉里的例子,并不是个例,最近这几年,美国对外国科学家,尤其是一些被他们视为美国“敌对”国家的科学家,态度尤为恶劣。

在这其中,到美国留学深造,学术交流的中国科学家,就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2024年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十年里,已有近2万名华人科学家被迫离开美国,其中大部分选择回归中国。

尤其是2018年所谓的 “中国行动计划”启动以来,美国政府对华裔科学家的系统性审查愈演愈烈,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统计,72%的在美华裔科学家因担忧安全审查而陷入职业焦虑,三分之一的顶尖学者选择离开美国。

简单举两个例子:

2024年,顶尖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因被美国司法部调查而回国组建实验室;同一年,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王中林,结束在美国的职业生涯,投身中国科研一线。

毫无疑问,这就等于一家企业裁员,裁到自己大动脉不说,还把核心技术人才,双手奉送给竞争对手。

美国人虽然坏,但绝对不蠢,为什么要干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呢?

傲慢与偏见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科技实力的核心优势,长期以来建立在对全球人才的虹吸效应上。华人科学家群体曾是美国科研体系的中流砥柱。

从芯片领域的苏姿丰,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李飞飞,他们在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用当年钱老那个比喻,这都是一个人能抵好几个师的关键人才。

按理说美国拉拢都应该来不及,为什么要敌视针对呢?

两个原因,第一自然就是偏见。在西方媒体长时间的抹黑和污蔑下,美国两党反华情绪愈演愈烈,这种反华情绪作用到科技界,就是越顶尖的人才,越容易受到他们偏见的中伤怀疑。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华裔科学家还没有做出成绩来,美国情报部门还关注不到呢!越是那些已经站在自身领域前沿,拥有一个人就能决定一个行业兴衰的顶尖科学家,越会受到美国情报部门的针对。

他们也未必就是要驱逐这些顶尖科学家,而是出于自身的偏见,对这些顶尖科学家总有怀疑。人家好好的进行科学研究呢,你三天两头的审查,谁能愿意?

不愿意就会返回母国,而一返回母国,更坐实了美国联邦调查局觉得这些人“不可靠”的怀疑。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自然就是回国的华裔科学家越来越多。

第二,则是源于傲慢。说的通俗一点,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虹吸全球高端人才,这个虹吸不止是对中国的,包括欧洲、印度,全球第三世界国家,乃至日韩等美国盟友,同样是美国虹吸的对象。

正是因为他们可以虹吸全球人才,所以才会有“没有你王屠户,也不会吃带毛猪”的想法。更直白一点说,就是不珍惜高端人才,觉得华裔科学家走了,还有其它族裔的,还有印度科学家顶上。

这里尤其要说的是,最近这几年印裔高端人才,更多进入美国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些华裔科学家离开后,留下的空位,实际上是被印裔高端人才拿走了。

那么为什么用印裔高端人才,取代华裔科学家的美国,在科技研发上,没能维系此前领先的状态,反而一步步落后了呢?

从“华裔科学家”,到“印裔管家”

有关近代历史的影视剧里,上海租界内经常回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为西方老板打工的“印度管家”。

以至于很多人形成刻板印象,印度人当关键很厉害。这固然有失偏颇,但多少也能反映出印度人和中国人的不同来。

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印度教育体系更强调语言表达和理论推演,但实操能力不足,导致印度高端人才们,往往PPT做的很厉害,擅长资本运作,在讨老板欢心方面也特别擅长,但是在整体科研能力方面,却未必有多强。

而中国人内敛务实,表达可能没那么强,更不擅长给别人做“管家”,但科研能力是非常突出的。

用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能说,一个能干。

这一点从华裔人才在美国,多从事核心科研工作,而印裔人才在美国,多从事管理工作,就能看出端倪。

美国人排挤中国科学家的同时,大力引进印度高端人才,原以为可以代偿华裔人才流失的漏洞,结果是表面上万事大吉,内里一点点被掏空。

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是类似的。你管家找的再好,没有人踏踏实实干活,没有人创造财富,那也是白搭。

正如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管家能力很强的,但整个贾氏家族只出不进,没有人承担大梁,最后的结果就是“落得白茫茫一篇真干净”!

结语:科技冷战没有赢家,但傲慢注定失败

当然,美国核心科技人才流失,“印度管家”大行其道,也跟其它方面因素有关。比如今天的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金融资本横行,恰好是印度管家发挥资本运作能力的天堂。

同时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大力扶持科技行业,与美西方科技差距缩小,能够为顶尖科学家提供发挥自己能力的科研平台,从而反向虹吸全球科学家,也是美国顶尖科技人才流失的原因。

但归根到底,美国科技霸权的松动,本质是封闭心态与功利主义交织的恶果。

驱逐华人科学家、依赖印度裔高管“表面繁荣”的策略,已让美国付出代价:斯坦福大学研究预测,若人才流失持续,2030年美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将缩小50%。

反观中国,通过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和全产业链布局,正逐步扭转“卡脖子”困境。

全球科技竞赛的下一幕,或将见证一个更均衡的多极格局——而美国的反思与调整,或许才是重获竞争力的起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