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遇到偏心的父母,远离是最好的选择。
深以为然!父母的偏心不会因你不够优秀,或者是不够孝顺,是那种无理由的。
有些爱,从小孩子时就缺失,不是你长大,父母就能看到你的付出,对你好。
我叫邹敏,今年56岁,退休6年有4800退休金,独生女儿早已成家。
与前夫离婚多年,如今孑然一人,不是不想找,而是心累了。
我是远嫁的女人,最初的那份憧憬,被生活琐碎撞击的一点影子都没了。
婆家认为我是外人,身边也没娘家撑腰,各种拿捏,欺负。
前夫在我女儿读初中,因外面女人怀孕,且检查出是男孩子。
一家人都劝说我要做人厚道些 ,不要断了他家的香火,放手吧。
离婚后,想回到娘家父母身边,母亲一句话,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

我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弟弟是家里的老幺,父母的老来子。
全家人都非常宠爱他,在我的记忆里,弟弟是在我背上长大。
我放学回家做啥事,都要背着弟弟,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做全家人的晚饭。
偶尔,弟弟磕着碰着,父亲不怎么说我,母亲肯定是先拧我,再上脚踹一下。
最后还要追着骂我,一直骂到母亲累了,弟弟睡着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父母保养的,要不母亲咋像我同学的后妈。
长大成人,考上大专,走出我们那个小县城,到了外地读书,遇到前夫。
母亲要了一万多的彩礼,给我的感觉是,一次性买断我们的亲情。
也因这事,我在婆家好多年抬不起头来,直到我跟前夫离婚,婆婆还拿这事说事。
前夫跟我离婚,与外面的女人结婚,也如愿以偿地有了儿子,婆家人喜笑颜开。
我和女儿在单位家属院居住,女儿除了过年去婆家打个照面,很少去参与他们的生活。
本想回娘家这边安家落户,却因母亲的一句话,让我把存款拿出来给弟弟换房。
我以为母亲会心疼我,心疼我女儿,现实却是,母亲觉得离了再找,有啥可说的。
再说了,当年是我执意要跟前夫走的,现在的结局怨不得任何人。
明白母亲的想法,我更加坚信自己的直觉,我从未被父母真心对待过。

母亲在弟弟结婚,有了孩子,这些事情上,打电话就是要钱。
弟弟结婚,母亲让我和小妹给拿20000礼金,当时,我没给这么多。
小妹跟母亲居住的近,被逼着出了这么多,我只给了10000,被骂好几天。
侄子出生,母亲又开始敛钱,跟我和小妹各要10000,还让我回家参加百日宴。
被生活各种吊打,我早已学会了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在意自己的生活。
离婚后,为让女儿安心读书,谁给我介绍对象,我都不见,不找一个人挺好。
女儿读大学了,她跟我说,若遇到合适的,还是可以接触一下,有个伴更好。
我也明白,再好的伴儿,也只能陪伴一程,根本到了头,何苦自寻烦恼。
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自己的事只能自己扛,扛过所有风雨,必然看见彩虹
一晃就到了50岁,熬到了退休时光,虽然挣钱不多,但日子清闲。

既不用承揽“孝心外包”的事,也没有男人让我在生活中料理琐碎杂事。
我只需安静地锻炼好身体,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女儿最好的支持。
女儿结婚,前夫给了5万嫁妆,还有亲家给的12万彩礼,我凑成24万给女儿。
最初女儿说啥也不拿着,说放在我手里更安心,我明白,她是留给我养老。
我告诉女儿自己有养老钱,一个人的日子,每月的退休金花不完。
退休那年,母亲喊我回家一起养老,说她每月给我1000块生活费。
还说不白让我干活,她会给我零花钱,说这些时,母亲自己都笑了。
估计她也觉得这个饼画的太虚假,我回去看看,没有留下来养老。
侄子要结婚,母亲问我给多少礼金,我说看看再说。
母亲就说我和小妹是做姑姑的,必然要给多一些,这样长脸。
我没有接母亲的话茬,说了些别的,也就过去。
提前两天回家,我没在家里居住,而是直接住进宾馆。
跟小妹约着吃一顿饭,她告诉我说,母亲让我们每人必须拿20000礼金。
小妹问我准备怎么做,我说婚礼现场再说,肯定不会给那么多。

因老家礼金是给现金,我早已准备好8800的红包,婚礼记账的写完,有人高喊一声。
这是我们老家的习惯,意思是让亲朋好友知道你随了多少礼。
其实,这是攀比之风的起源,随礼不过是一种习俗,现在成为攀比的产物。
母亲把我拉到一边,训斥我给她丢人现眼,说弟媳家的兄弟姐妹,都是10000起步。
说到激动处,母亲又拧了我一下,问我留着钱给谁花,说我就一个女儿,何必这么抠。
我没有在意母亲这些话,搀着她走向我们的座位上,小妹说我厉害,她还要做人。
也许,远嫁也有远嫁的好处,远离亲戚间的是是非非,安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守在亲戚身边,有些事,不得不随波逐流,也不得不被亲戚道德绑架。
做人啊,咋就这么难,即使是亲人也要“看钱”论感情,实在是太累,太现实了。
我辛苦一辈子挣的钱,为啥要给别人,将来留给我女儿,外孙子不行吗?
对此大家说我做错了吗?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世俗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