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外经济形势的挑战,国家不断出台刺激经济政策。财政部,央行,乃至国务院,都在推行各种积极的政策,希望经济走出低谷。从经济数据来看,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效果却无法反映到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按照道理,证券市场应该提前半年对经济的发展做出反应,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中国股市确实有着股市不反应GDP的先例,但那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我们以后再详细讨论。这里只给出一个我的观点:GDP的变化,必然反应到企业的业绩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合理的市场,企业的业绩也必然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业绩差的股票暴涨,那是炒作,只能是一时的。业绩不断向好的公司,价格理应持续上涨。如果不涨,那么一定就表示证券市场中的某些机制出了问题。如果忽略了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会演变成更大的问题,这些漏洞会演变成更大的漏洞。我们的股市正是如此。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对股市无法反映GDP的成果视而不见。当然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已经再详细阐述。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点上,我们不能允许这种现象再出现。如果再出现,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丧失了。投资融资功能打了折扣,那就无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它也在给财政部的积极财政政策,央行的积极货币政策拖后腿。这一点,管理层绝对不应该意识不到。
简单地说,宏观经济面的积极影响,必然反应到企业的业绩上。也许不能反应在某一家企业上,但是它肯定可以反应到上市公司这个整体上。如果基本面确实是积极的,那么股价如果不涨,指数如果不涨,肯定股市内部机制出现了问题。而股市内部机制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在某些经济背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了持续的消极影响。
中国证券市场被人百般诟病的制度东西有很多。过量的IPO发行、财务造假、大股东减持,机构拥有丰富的做空手段,高频量化的合法性,等等等等。究竟是哪一项,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争议性非常大。但是,我之前撰文详细讲过,中国证券市场中,各种不合理的根源,就在于T+1交易制度。这方面我写过很多篇文章,这里也不详细阐述了。
T+1交易规则,这东西看着不起眼,非常容易被忽略。但是要知道,当它和其他不合理结合在一起时,会演化出更加不合理的东西。它就像高血压,本身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如果一旦和其他基础疾病结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致命。它也像细菌,你不正视它,就无法施行外科手术。
有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给小东西,会对市场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因为之前我讲过很多次。所以这里也只能简单说说,如果你确实感兴趣,请翻阅我之前的文章。
T+1造成了这个市场,作为主体是散户,必须根据T+1交易规则进行交易。当日买入之后,必须要承担当日的交易风险,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现代股市中,任何国家的股市都一样,由于机构的积极参与,股价会出现各种虚假的走势,比如震仓,假突破等等。而这种虚假的走势,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交易决策,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
相反机构投资者那边,由于资金庞大,无法当日完成进出,所以恰好可以T+1交易规则,实现T+0交易。尤其是量化基金,天天T+0,把其他所有交易者当成玩弄的对象。以前的恶霸强抢民女,也不敢这么嚣张。当然了,他们不敢惹国家队的股票。因为分寸控制不好,会被追责,轻则罚款,重则刑责。这种机构,只要详查,随时可以戴上操纵市场的帽子。那么频繁的报单,那么频繁的撤单,总有一段,符合操纵市场的规则和规定。
证券市场,机构有机构的优势,散户有散户的优势。双方各有所长,也皆有所短。这个游戏才能进行下去。如果你锚定一方必败无疑,那么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某些人不可能不懂。只是在懂装不懂罢了。能装不懂,那是因为我们的市场比较大,有很多老本可以吃。但是这么吃下去,明显有吃不下去的时候。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出现意外。恐龙都能灭绝,散户为啥不能。
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散户直接投资的份量很大。就算不直接投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那一边的间接投资也不少。其实任何国家的市场,如果你把间接投资也算进来,大多数都是所谓的散户的资金。也正是这部分资金,支撑着市场的运转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你说这部分人不需要赚钱,这部分资金可以不盈利,那么这个市场早晚会萎缩、会消失的。就拿中国证券市场这么大的体量来说,我认为每天正常的交易量,起码应该在4、5万亿。现在又多少?只有五分之一而已。
你希望证券市场蓬勃发展,没有资金进场,能行吗?市场不公平,能有新增资金进场吗?
某些人以为,股市涨上去了,总会有新资金进场。是的,确实会有,但是这些进场的资金,会像应该的那么多吗?去年10月8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总之,市场不公平,进场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市场也可能不像健康的市场那样健康地发展。我不明白,有些人凭什么可以认为不公平的市场,可以发展得和公平的市场一样好呢?靠行政命令吗?
救市一年多来,有些部门不说天天发布政策,也是周周制定规则。100条,200条总有了吧?这么多规则,救不起一个市场,是不是有点失职了?该改的一条都不改,不该改的全改了。我再强调一下,市场没出更大的问题,那是因为有其他部门在努力。
真的,把制度搞得好一点,市场可能会因为基本面下跌,但是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危机。我们本可以不需要救市的。现在可好,我们到底是解决的问题多,还是制造的问题多。我们拭目以待。
总结: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不能失去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维持现状,不触及实质问题的改革,本质上都是一种倒退。证券市场需要大众更加积极地参与,信心是必不可少的。而信心,来自于证券市场的公平。我们很难想像,大家会积极参与一个不公平的市场;我无法想象,不公平的市场能像公平的市场发展得一样好。管理层在完善证券市场制度,积极建立公平的交易环境方面多多努力,比投入多少万亿的救市资金,要有用得多,要长远得多,要经济得多,要有效得多。否则,就会使得国家积极的宏观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直指股市弊端核心[点赞]
为什么明知道一些极不合理的制度,就这么难以改变呢?阻力在哪?
2024年9月份的七天牛市之后就一直走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