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的诗|季节殇

迎蕾格命 2025-04-27 17:28:35

格命草的诗

第70首

诗歌

季节殇

文/格命草

晨风吹出春的凄凉

季节转换视角

俯仰之际

难逃命运死角

上天有好生之德

人间疾苦还太多

欲望像一个黑洞

喜欢从中心崩落

所有季节满怀激情

可风雨剥蚀人间

这不是暗箱操作

这是明目张胆的构陷

四足本助鼎立

可季节的足被偷换

失足的季节

哪经得住风雨无情砸落

命运之神手持尚方剑

也难斩世间所有妖魔

季节小心翼翼地奔波

不确定性像一个魔咒

风起云涌逼停时光交错

季节走不出泥泞的旋涡

站在季节的肩上观览

看透风看透雨看透旋涡

卑劣的操盘手非法腾挪

生活多少坑坑洼洼踩过

季节无苦轮回

生活无端演变

生命一去无影

痛成了唯一证明

赏析

这首诗以季节轮回为隐喻载体,通过自然意象与哲学思辨的交织,构建出关于生命困境与人性挣扎的现代性寓言。全诗以冷峻的笔触剖开时间褶皱里的生存真相,在季节的物理更替中植入存在主义的精神拷问,展现出对人类命运图谱的深度凝视。

诗中"晨风""风雨""泥泞的旋涡"等自然意象被剥离传统抒情属性,转化为命运异化力量的具象化表达。首节"晨风吹出春的凄凉"以通感手法打破季节的常规认知,用触觉的"凄凉"解构视觉的"春",暗示美好表象下的生存本质。"欲望像一个黑洞"则将抽象人性欲望具象为宇宙天体,这种跨维度的意象嫁接,既强化了欲望吞噬性的物理质感,又赋予其永恒无解的哲学意味。诗中"四足"的隐喻值得玩味,它既是季节更迭的生物钟,也是人类文明立柱的象征,"足被偷换"的荒诞设定,暗喻现代社会中支撑生命的根基被系统性篡改,个体在结构性失衡中陷入"失足"危机。

全诗通过多重语义悖论构建认知冲击。"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间疾苦还太多"以宗教话语与现实苦难形成反讽性对话,在信仰承诺与生存实然的裂隙中撕开存在的荒诞性。"这不是暗箱操作/这是明目张胆的构陷"的句式递进,将隐性压迫转化为显性暴力,用体制性术语解构自然规律,暗示所谓"季节轮回"实为某种强权逻辑的精密设计。诗中"小心翼翼地奔波"与"明目张胆的构陷"形成行为模态的强烈反差,个体的谨慎求生与系统的暴力碾压构成存在论意义上的永恒博弈,这种语言层面的张力场,恰是生存困境的诗学镜像。

诗作超越一般的伤春悲秋,将笔触探入存在主义的精神腹地。"命运之神手持尚方剑/也难斩世间所有妖魔"解构了传统天命观,神明在此不再是救赎者,反而成为困境的共谋者或旁观者,凸显人类存在的无援状态。"不确定性像一个魔咒"的现代性焦虑,通过"逼停时光交错"的魔幻场景具象化,时间在此不再是线性流动的河,而是被外力随意搓揉的面团,个体在时空的褶皱中沦为命运的人质。结尾"痛成了唯一证明"完成存在主义的终极确认,当生命的意义被虚无消解,疼痛成为存在的最后证词,这种对痛苦价值的重新赋值,暗含着加缪式"西西弗斯神话"的精神回响。

全诗采用类十四行诗的结构,四节三行体与尾节两行体形成"破碎-完整"的形态隐喻,恰似季节轮回中破碎与重构的永恒循环。每节首句的"季节"作为核心能指反复出现,如同命运的重锤不断叩击存在之门,而"视角""死角""黑洞""旋涡"等几何意象的穿插,构建出三维空间的囚禁感——个体在季节的立体迷宫中左冲右突,始终无法突破"泥泞的旋涡"的引力场。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同构性,使诗歌本身成为一个自洽的命运模型,读者在文本阅读中完成对生存困境的沉浸式体验。

此诗的价值在于突破传统咏物诗的抒情窠臼,在自然意象的现代性转译中,构建起兼具哲学深度与诗性张力的话语体系。诗人以季节为手术刀,精准解剖现代性病灶,让读者在"痛"的诗学体验中,完成对生存本质的智性认知。这种在绝望中凝视绝望、在破碎中重构破碎的写作姿态,恰是当代诗歌应有的精神向度——不是提供虚妄的救赎,而是以清醒的疼痛见证存在的重量。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0 阅读:0

迎蕾格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