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首富廖荣纳:携百亿巨款潜逃,被遣返回国后,一家3口均入狱

蓝莓果味 2023-03-19 17:32:41

有些人出身平凡却不甘落寞,他们始终相信贫穷与苦难只是暂时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要坚持必然就有收获。

一个出身贫困乡村的少年,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一步步地向前迈进、不断打拼。

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看不见的商机他一眼洞穿。

凭着这份胆量和头脑,最终他走出小山村,成为了柳州首富。可却因一念之差,成为阶下囚。

廖荣纳到底经历了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梦想的诞生

廖荣纳,1956年出生在广西贺州市石塔屯的一个贫困家庭,一家兄妹八人。

在这样的年代,一个家庭要同时抚养八个孩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父亲每日在外辛苦工作,母亲则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

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母亲每天都要出门挖野菜,可即使是这样,每顿饭大家也只能吃个半饱,饥饿成了廖荣纳小时候习以为常的事情。

但廖荣纳并没有因此而对父母不满,反而将父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

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他要出人头地!

才华初显

1974年,在生产队里当队长的大哥将廖荣纳招进了生产队,当一名看水员(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负责调节和控制水稻田里的水深浅)。

在别人眼里看水员这个工作就是负责田里水稻的“日常起居”,可独具慧眼的廖荣纳却发现了藏在田地里的商机。

他说服哥哥和大家一起在田里种起了烟叶、花生、果树、甘蔗等经济作物,随着作物的丰收、出售,让大家的生活终于有了一点点的起色。

但是在廖荣纳的眼里,这些都只是基础的生活保障而已。为了实现当时的理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廖荣纳认为只做这些还远远不够。

经过一番深思,廖荣纳提出要在生产队办加工坊,带着大家一起搞副业。

在这样一个居于保守的时代,搞副业这种事情是不允许做的。即使是贺州这个小城市也管得很严,被发现就会受到处分。

这种提议无疑让大家难以接受,毕竟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大家的生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的艰难,不想再冒着风险去做这些。

廖荣纳却告诉大家:“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远爬不上成功的梯子,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闯敢干。”

廖荣纳耐心讲解、分析利弊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不仅开办起了大米和豆腐加工坊,还搞起了加工烟丝和手工烟圈的生意。

也是上天眷顾,这些加工坊的收益也都不错,大家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虽然当时的廖荣纳依旧只是生产队里的一个看水员,但他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想到别人前面,抢先一步抓住机遇。

在看到了弟弟的这些才能之后,大哥也是经常和廖荣纳分析讨论生产队的发展,认真听取廖荣纳的意见。

加工坊正常运转不久后,廖荣纳又提出了要在生产队养猪的想法,而且要大批量的养殖。这次大家出奇的都没有反对,反而一个个信心满满。

虽然当时大家都没有养殖的经验,但是在廖荣纳的带领下,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先进的养猪知识,养猪场蒸蒸日上,笑容出现在了每个人的脸上,他们也对廖荣纳更加的信任和钦佩。

1977年春季的一天,年仅二十岁的廖荣纳就被大家推选成为了新一届的生产队队长。

上任之后他更是努力学习、借鉴其他村的先进经验,并大胆运作。生产队加工、养殖产业的规模都渐渐扩大。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的生活也都富裕了起来。

1978年石塔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政策,将原本生产队的田地按人头分给了每家每户自己种植,生产队也被改为了村民小组。

大家都忙于经营自己的土地,之前生产队的养猪场也因此而停办了。

唯独廖荣纳不一样,他的点子多、胆大心细,决定自己在家开办养猪场。说干就干,养猪场发展很快,不久就达到了存栏二百多头猪。

养猪场所产生的粪便他也没有就此浪费,而是开动脑筋,将收集起来的粪便用于养鱼和改善农田土质,土地有了营养,庄稼涨势自然格外的好,产量也就更高。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廖荣纳成功地走在时代的最前段,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初,贺州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之一。

商业帝国的崛起

成功赚到钱的廖荣纳,并没有因此就沾沾自喜、安于享受。

他深知待在这个小小的石塔村,终归是有限制的,生意已经无法继续做大,想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出去闯一闯。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迅猛,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

随着一条条公路的修建,城市之间有了更好的联通,各种交通紧张的问题开始出现,公路运输的缺口渐渐变大。

廖荣纳正是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缺口,于是准备投身于运输行业。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哥,本以为会得到大哥的支持,没想到大哥却表示现在已经衣食无忧,劝他不必再去碰其他行业了。

听了大哥的话,廖荣纳也是思虑再三,最终还是他心中那股子信念推动着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运输行业这条路上。

1980年,廖荣纳花一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解放牌汽车,成为了当时全广西第一个购买汽车的人,也预示着他的“运输大业”就此开启。

他把农产品拉到城市卖,再把城市的工业品拉到农村卖,这中间的利润可是非常可观。

随着积蓄越来越多,廖荣纳开始购买更多的货车开展货运业务,不久便是打通了广西和江浙的货物运输通道。

随着货运生意的扩大,廖荣纳也顺势开展了客运业务,并在不久后就成立了“贺县客货汽车运输队”。

在短短的两年间,运输队就发展到了200多辆汽车的规模,将其他县级车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随着祖国不断的发展,运输行业也是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这个行业,客车、货车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

车辆不断地使用,必然就有消耗和损坏,那车辆维修及配件更换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廖荣纳又萌发了进入车辆维修与配件制造这个领域的念头。

1982年26岁的廖荣纳在柳州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汽车配件公司“柳南区汽车配件公司”。

虽然廖荣纳的学历并不高,但从小的艰苦生活与在生产队的历练,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雄才伟略。

通过他的精心经营,运输与维修两个板块不断扩大,很快就几乎将生意铺满了整个广西,廖荣纳也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企业家,成为了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十年打拼,他所积累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想象,但廖荣纳却没有因此而满足现状,他将目光又投向了其他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因为适应不了当时的市场经济,而逐步衰退甚至破产。这时国家也是鼓励各大民营企业收购并重组国企。

经过了细细的考量,廖荣纳决定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了他的国企大收购行动。

廖荣纳首先参与了义乌、嘉兴这些沿海地区的国企改革,收购了一些与自己产业有相关的厂子,如板簧厂、农用汽车厂等。

而后更是把重点放在了广西一带,1999年收购了原柳州市柴油机配件厂、2000年成立了桂泰车辆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又收购了柳州市罐头食品厂。

后来更是将手伸向了各个行业,陆续收购了原广西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鹿寨县水泥厂、齿轮厂、玻璃厂等。

并在2003年9月成立了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当年就成为了“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廖荣纳的商业帝国已逐渐成型。

从柳州首富到落网逃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又让廖荣纳看到了新的机遇——资本市场。

他认为现在的实业市场成本高、来钱慢,而且竞争压力巨大,资本市场将会在未来变得炙手可热。

2005年正菱集团开始从实业市场向资本市场转型的计划,廖荣纳注资两亿元创办了柳州正菱担保有限公司,这也是广西当时的第一家担保公司,也表示着正菱集团正式进军金融市场。

之后,又相继成立了典当行、拍卖行等相关公司,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各个领域。

2008年,正菱集团参股桂林银行,廖荣纳成功当上了银行董事。这些行业的回报率很高,又因为是刚刚发展起步,所以赚钱也很容易。

2009年53岁廖荣纳终于上了福布斯排行榜,也成功成为了柳州的首富。这位从小村庄里走出来的客家少年终于完成了自己当时的梦想,靠着自己不断的拼搏与努力赢得了胜利。

但正是这份荣誉却使廖荣纳的内心开始有些膨胀了。他开始肆无忌惮地扩张起来,也变得不像往日那般深思熟虑了。

当时的正菱集团横跨各个汽车、地产、金融、物流、投资等各个领域。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的了。

特别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就像滚雪球一样,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雪球越滚越大,如果你掌控不住,迎来的就只有崩塌。

廖荣纳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对资本市场的把握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和意愿,随着集团飞速的扩展,慢慢的廖荣纳发现自己有些掌控不住了。

他已经无法控制集团发展的方向,只能看着“雪球”越滚越大,越跑越偏。

从2008年开始,集团的飞速夸张,导致现如今后续资金跟不上,身为董事长的廖荣纳,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他开始疯狂地筹集资金,想要补上自己的资金链不足。

他利用自己柳州商会会长的身份,在各种组织会上大肆宣扬自己的融资理念和集资平台。

并让集团旗下的各个信贷公司疯狂聚拢资金,就算如此所筹到的资金也是无法满足集团扩张所需。

到了2013年,就连银行也开始缩小了对正菱集团的贷款金额。

此时的廖荣纳被逼得走投无路,他不愿让自己的商业帝国就此崩塌,最终贪婪战胜了良心,一个恶毒的计划慢慢在他心中酝酿。

廖荣纳把目光转向了个人信贷,他以集团发展扩张需要资金为由,向投资人借贷,许诺大家月息两分的利率。

这么高的利率本身就极具诱惑,加上正菱集团强大的背景和这么多年集团所积累的信誉,吸引了大批个人投资人注资。

很快这些被高息吸引而来的投资人就发现了问题,以信誉著称的正菱集团开始不能按照承诺的每月发放利息了。

但是基于对企业的信任,他们也没有多想。

可他们越等越不对劲,正菱集团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给过利息了,当他们找到正菱集团楼下时才发现,集团项目早已在暗中全部停工,廖荣纳和其家人也音讯全无。

原来早在准备开始借贷之前,廖荣纳就已经做好了携款潜逃的准备。资金到账之后,他便立马带着百亿巨款和家人一起潜逃国外,销声匿迹。

从2014年3月份开始,没有收到利息的债权人陆续发现了不对,于是他们联合在一起将正菱集团告上了法庭。

警方在得知这样的事情之后也是很震惊,于是马上下令调查此事,并前去逮捕廖荣纳,却发现廖荣纳早已潜逃海外。

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这个案件波及了2000多名债权人,涉案金额高达100多亿。并在5月对外正式发布称正菱集团涉嫌非法集资,董事长廖荣纳潜逃海外。

2014年8月份警方就非法集资为名,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廖荣纳发布了“红色通缉令”。

在通缉令发布没多久后,在国外到处躲藏的廖荣纳就被发现了,并立即被遣返回国。回国当天,廖荣纳和妻子叶祉群、儿子廖昌首就被送进监狱,等待法律的制裁。

到了2017年11月22日,经历的各种调查走访之后,柳南区人民法院终于对此案做出了宣判,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财产罪,对廖荣纳、叶祉群等8名涉案人员判处一到八年有期徒刑,并没收违法所得财产。

昔日柳州首富、商界大咖却因为一时贪念而成为通缉犯,这样突如其来的转变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总结

老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廖荣纳这一生充满起伏,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前半生确实令人钦佩,白手起家30年打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但打下这份基业之后如何守住,却成为了廖荣纳最大的难题。知识的匮乏、盲目的自信、随意的投资,使得廖荣纳的商业帝国逐渐崩盘。

贫穷不丢人,为了钱放弃自己的信誉、良心才会受万人唾弃。当内心被欲望和贪婪所吞噬,就会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希望以后廖荣纳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做人。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廖荣纳:柳州前首富的跌落之路;彭飞;法人;2015年03期

2、中国知网;客家骄子 海纳百川成大业——记柳州市人大代表、柳州正菱集团董事局主席廖荣纳;王军;当代广西;2011年05期

0 阅读:47

蓝莓果味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