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宇系自缢身亡,发现遗体地点是第一现场,录音笔内容显示自杀倾向。”
失踪当天曾试图从学校宿舍里五楼天台处轻生,但最终放弃。最后录音时间在当天晚间接近凌晨时分。此前有关部门曾4次到达发现现场附近搜查,但因各种原因未搜寻到事发现场。
胡鑫宇事件随着2月2日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历时36分钟,这个全民关注的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在发布会上,针对网上的质疑,官方做了详细的解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结果已经成为了定局,绝没有翻案的可能。
从胡鑫宇失踪到最终结果发布,经历了110天的时间。106天的毫无进展,和5天时间内迅速做出最终结论,这样的转折让很多人很难接受,对于这样的质疑,发言人做出了检讨,承认工作有疏漏。
胡鑫宇事件无疑是一个悲剧,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这样的结果都让人扼腕叹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悲剧频频发生,让我们意识到在教育方面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必须扭转社会观念,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这一点。
尽管胡鑫宇事件已经水落石出,但仍有很多人各种质疑,不接受官方的结果。也正是这些天马行空般的网络舆论,让事件引起了空前高度的关注。谣言、臆想、质疑的同时,情绪中夹带私货都让这个事件变成了一场闹剧。
事件的进展和蹊跷,引起大家的质疑在情理之中。但一些过度的猜想和阴谋论,则让案件扑朔迷离的同时,对社会的信任构成了威胁。
从事件一开始,“二楼白布裹尸”“后山发现带血衣被”“后山发现实验室”“化粪池发现碎骨”“被光头老师杀害”“被化学老师用药水化掉”“被人带进医院割去器官后抛尸河内”“SUV汽车运人”各种传言在网络中疯传,这些谣言有的是无中生有,更有一些相当玄幻,最终都被一一排除。
类似的质疑和谣传在每个社会关注的事件中都有发生,比如唐山打人案、丰县铁链女事件等,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情况的发生?
玄幻、灵异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在胡鑫宇事件中,各种猜测充满了天马行空,却被很多人深信不疑。这些玄幻的情节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逻辑,更像是玄幻文学中的情节。而近些年,此类文学作品的盛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毒还不小。
无底线的质疑官方,情绪中夹带私货。很多网友宁愿相信网络上的道听途说,也不愿意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他们质疑一切官方的信息,而对阴谋论深信不疑。这样逻辑的底层思维来源于网络舆论对社会公信力的破坏。凡事必有黑幕才符合他们的逻辑,而这种危险认知的背后,是令人不安的反社会思想。
发布会同时声明,将对散布虚假信息,造谣视频、音频的个人进行追究法律责任,这次事件中带节奏的个人将付出代价。
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舆论监督的加强,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够完美,但冤假错案明显减少,公平公正成为了主流。有些人对此视而不见是这个社会的悲剧,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