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生表现不好,不仅纪律性差,个人卫生差,而且学习很差。这样的学生并不一定是自己很差,有可能是老师没讲清楚。

按照传统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没学好,就一定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没什么关系。因为老师教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学习好的,有学习不好的。学习好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学习不好的也是老师教出来的,只是智力有差异,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有差异,就会表现出学习差异。老师就好像一个广播电台,学生就好像接收老师信息的电视,只是被动接受,却不能质疑老师。而在西方却有质疑的精神,康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虽然古代很多人在老师的教育下能够成才,但也仅仅是在官场上做官。有的通过世袭做官,有的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做官成为人生最大的目标。学好了就能做官,学不好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如此功利化的评价标准,很容易让书生质疑自身,而不会质疑老师,更不会质疑官位世袭制度和科举制度。封建式教育往往是这样,总是强调老师的作用,却忽略学生质疑的能力。老师让学生从小学习,而且给他们灌输很多知识和文化,而这些知识和文化是经过统治阶级改造了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知识和文化,也不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知识和文化。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学不好,只能怪自己智力不好,或者怪自己用功不到家,却不能怀疑老师没讲清楚。
古代老师教学生总是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从小学习“四书五经”。老师教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学生会完全背过“四书五经”的内容,而且会熟练运用,会用来写文章,用来口语交际,当然会存在成绩优劣的差别。学生从来不会质疑老师,即便成绩不好也会认为自己平时不用功,或者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倘若学生跟着一个老师学习,成绩始终不好,除了质疑自己,就可以换一个老师来学习。学生不敢当面质疑老师,也就违背了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信条。就像人们求医问药,找一个医生看病,看不好并不会质疑医生,而是认为自己的病很重,即便对医生产生了怀疑,也不会当面质疑医生,而是换一个医生来治疗。又像人们求神拜佛,能办成事算是神佛保佑,不能办成事就认为自己心不诚,或者求错了神佛,换一尊神或佛来求,效果就会好很多。还像人们求官员办事,给官员送礼了,或者送了银子,办成了当然是官员的作用,办不成就是自己送的太少,或者没有求对官员,换一个官员再去求,就有可能办成事。

当代教育有了资本的介入,也引入了民主精神,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有的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但很多家长委员会都成了学校一伙的,要替学校变相收费,有的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老师送礼,有的帮助老师办辅导班,怎么说都变了味道。长期形成的传统仍然在起作用,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不敢质疑老师。孩子学不好,就认为是自己智力问题,或者不认真听课,没有认真训练,却不会认为老师没讲清楚,因为一些孩子听清楚了,但并不能证明所有孩子都听清楚了,也不能证明老师讲课方式适合所有的孩子。就像一个厨师做菜一样,并不能做一道令所有人都感到好吃的菜,叫做众口难调。老师的教法也是一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却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在一些村里的学校,即便老师的教法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也不会改变,而是学生认为自己智力不好,或者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不是学习这块料。一些老师敢于偷着办辅导班,收费很高,即便跟着他辅导的学生考不出好成绩,也不会质疑他,而是会认为自己不用心学。客观地说,老师的教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明智的家长会学孟母三迁,觉得自己孩子不适合老师的教法,就让孩子转学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老师来教,当然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权力,或者肯花钱。
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只能就近入学,不会随便转学,也不会经常上辅导班。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是智力差,而是没有认真学,没有接受老师的教法。老师没有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让他们变得主动学习,而是让他们被动接受,最终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可以这样说,在一些学校,老师上课只是针对能接受自己教法的学生,而对于不能接受自己教法的学生,就算是无效了。能接受老师教法的学生上课专心致志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这部分学生人数很少,而不能接受老师教法的学生人数却很多。并不是学生不能接受,而是社会风气变了,资本进入学校,要打造民主化的教育,最终让教育成为产业,而没有走向真正的民主。很多家长和学生质疑老师本来是好事,但往往跑偏。家长质疑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质疑老师的为人,却不会质疑自己孩子的学习态度,不会质疑自己的认知水平,最终形成对老师的误解。俗话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老师也是人,不是神,不能提供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的教法。如此一来,家长就要督促自己的孩子,放下各种成见,要努力接受老师的教法。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好,不仅认为学习没用,不认真学,而且经常违反纪律,个人卫生也不好,最终成了班里的差等生。虽然差生这个概念要在主流话语系统中消失,但差生确实是存在的。按照现在教育改革的思路来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似乎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学生没学好,有可能是老师没讲清楚。当然学习是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能过分强调一方面,但也不能完全忽略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并不笨,一般不能改变老师,但可以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就要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入手,当然就容易忽略了老师没讲清楚的问题。就像求官员办事的人一样,只是强调自己的办事态度和送钱的多少,却忽略了官员本身的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