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艺术是上流社会的人干的事

铁剑帮看事 2025-04-26 03:56:59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往往被忽略。很多搞艺术的似乎没有什么出息,不能弄出科学研究成果,也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其实,搞艺术是上流社会的人干的事,并不是底层老百姓干的事。

古代上流社会的人大多都是官员,或者是豪强地主,整天吃了喝了没事干,就要搞点艺术。他们衣食无忧,不用直接参与社会劳动,不用搞农业生产,就没必要担心形而下的物质需要,只需要满足形而上的精神需要就行了。他们可以吟诗作赋,可以训练琴棋书画的功夫,可以讲究烹饪的功夫,可以品茶,可以交友,可以探讨多种艺术理论,甚至可以成为艺术家。皇帝李煜成为一代词宗,宋徽宗成为书画家,还发明了“瘦金体”,乾隆皇帝会欣赏著名画作,作诗几万首。很多官僚都是文学家,不管是韩愈、柳宗元,还是欧阳修、苏轼,都是大文学家,而且他们都属于上流社会的人,没事就搞文学艺术,搞书法和绘画的研究,甚至还搞音乐理论研究。诗歌到了唐代才出现了平仄律,发明者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属于上流社会的官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不用参加农业生产,也不会为生计发愁,而是会琢磨诗律和诗艺,发明了平仄律之后,诗歌才有了律诗,而杜甫发明了长篇排律,简直就是文体的创新。倘若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发明平仄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发明的。搞艺术的需要有所创新,需要不断进取,需要专注于形而上的精神世界,而不能专注于行而下的物质需求。

古代农民大多不读书,不识字,不知道如何摆脱自身悲苦的命运。当他们看到官员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就要努力供养一个书生,而且要花费三代以上人的努力。一旦书生考中,就会成为体制内的官员,不但会想方设法搜刮财富,用于官场运作,而且会写诗作词,会搞一些诗文创作,范围不能超出皇帝宣扬的理念,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不能超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范围。他们搞的艺术只是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却不能取代科学技术。他们玩的艺术可谓精妙绝伦,却没有科学技术做支撑,也不会探索科学技术原理,更不会搞科学研究。不但王公大臣和普通官员喜欢玩艺术,而且皇帝也喜欢玩艺术,商人、土豪、地主也喜欢玩艺术,最终弄得艺术理论和技法非常高妙,却没有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皇帝喜欢愚民,喜欢让老百姓老老实实做农民,为此要诋毁商人,说“无商不奸”。上流社会的人都跟着皇帝搞艺术,就会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会以为科学一无是处,甚至根本不知道科学为何物。似乎科学研究只是下层人或普通人才能干的事,而上流社会的人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财富和官职,没必要搞科学研究赚钱,也没必要通过搞科学技术获得官职。

上流社会的人喜欢音乐、舞蹈、绘画、茶道、书法等,却并不喜欢科学技术。古代社会没有科学概念,而科学在实际操作中进步,并不能引起权贵的关注。上流社会的权贵已经获得了社会财富和官位,等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不喜欢靠研究科学技术上位,不但不喜欢实际操作,而且不喜欢科学技术的颠覆作用。俗话说:“穷则思变。”上流社会的人并没有“穷”,也不会思变,不会考虑社会变动中科学技术起到的作用,更不会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他们只会在酒足饭饱之际搞社交,搞一些艺术,有的还能成为艺术家,却对于社会的发展没什么贡献。但他们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身处高位,就应该搞艺术创新,搞艺术的创作。如此一来,他们就会产生自大甚至自恋的心态,以为只有自己认为的对,跟着皇帝搞艺术没错。

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来看,上流社会的人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而且享受荣华富贵,就可以搞艺术,陶冶情操,甚至可以让人生充满趣味,而不至于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衣食无忧之后,就会专注于精神层面的创建,尤其要通过艺术来丰富精神世界,而且还要玩得精致,玩得地道。越是这样,就越能在艺术领域搞创新,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钱财和时间,也有知识和文化储备,当然可以在艺术领域游刃有余,还可以和艺术家们交流,不断进取,最终会成为艺术领域的创作者,甚至会成为艺术家。试想,太子整天跟着大学士学习,整天欣赏艺术品,最终会成为艺术鉴赏专家,甚至会成为艺术家。太子不会去耕地,更不会改进耕地技术,不会发明飞机和大炮,不会直接参加战争。即便到了现在,上流社会的人也不会主动搞科学研究,而是会投资科学研究团队,享受科学研究的成果。因为科学研究比较艰辛,不是权贵们能够忍受的,而他们搞艺术,却可以颐养精神,濡养心灵,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而不会像科学家一样整天辛辛苦苦搞研究,甚至成为科学怪人。

艺术是形而上的东西,也是让精神变得美丽动人的东西。艺术品隐藏了人性,艺术家就是深通人性的学问家,却不是科学家。或许,上流社会的人对科学存在偏见,抑或许世界本身就是虚幻的,即便科学研究一日千里,也离不开人的作用,离不开人的感触,离不开人生,而艺术关注的人性始终都是永恒的话题。由此来看,上流社会的权贵并非舍本逐末,而是有自己人生的考量。

0 阅读:5

铁剑帮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