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数字化:看到“文物永存”的希望

InKr 2021-03-26 09:57:48

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签署新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3月19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签署新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引入AI病害识别、沉浸式远程会诊等技术,为壁画“看病”,助力敦煌壁画保护与修复。双方还将共同推进藏经洞文物的数字化呈现和传播,进而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2017年,敦煌研究院就与腾讯开启合作,利用新技术和新文创能力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双方共同推出了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QQ音乐“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超过1600岁的敦煌,又再次因为年轻化的表达被关注和喜爱。

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存贮与再现敦煌石窟艺术的想法就已出现——“数字敦煌”项目启动,逐步实现对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经超过700万人次,累计超过2.5亿人次参与了“数字供养人”相关线上互动。超过4000万年轻人在王者荣耀中遇见了敦煌飞天,“云游敦煌”小程序目前已接待超过3700万人次线上游客,40多万用户设计了自己专属的敦煌丝巾,24万用户在腾讯公益平台为敦煌石窟保护项目捐款,15万用户在线用声音演绎敦煌动画剧。

不只是敦煌研究院,近年来,全国各文博单位都已经开始数字化探索,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单位已经走在前列。陕西也有所行动:

山村孩子和博物馆现场连线互动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2020年5月,陕西省文物局联合腾讯,选取14家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博物馆通过腾讯大秦网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借助新科技和新手段、新渠道,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展览活动。其中包括,为山村孩子和博物馆现场连线互动讲解文物的前世今生、线上不间断云游博物馆、基于H5的三维数字化文物展示等。活动备受观众欢迎和社会关注,网友反响热烈,点击量超过百万,有效地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为社会大众带来了崭新的博物馆体验。

同月,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协办方参与国家文物局指导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博领域文创节——“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受邀直播讲述文物、文创背后的故事,并有大咖直播带货甄选文创潮品。在新零售体验经济时代下,解锁“直播+文创+零售”的新玩法。

… …

可以说,数字化赋予了文物新的活力。对历史大省甚至文明古国来说,文博数字化是史诗与文化传播并得以延续的新机遇。

而在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不仅文物工作内容篇幅明显提升,并两次提到“博物馆数字化”,规划暗示着文博数字化大发展时期已至:

在第三十五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明确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在“专栏9数字化应用场景”的重大工程项目中,设“智慧文旅”工程,其中再次明确提到“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文物科技创新也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 …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数字化让人们看到“文物永久保存”的希望。目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都已将文物科技创新、数字化建设纳入未来发展计划。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数字化将带给文博行业更多的可能性。文博单位只靠“孤军奋战”达成文物保护好、活化好、利用好的任务非常困难,趋势下需要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一方面需要紧跟国家规划,用好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借助先进科技与平台优势,实现文博数字化创新发展。

作为历史大省,陕西以“一城文化半城神仙”闻名,陕西文博数字化虽有尝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方向已经明确,能否趁势而上?

1 阅读:6

InKr

简介:连接最优秀,打造枢纽型共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