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铸造的钱币主要分为两类:流通货币“大顺通宝”和非流通赏赐钱“西王赏功”。此外,还有争议性较大的**“三鬼钱”**(鬼万历、鬼天启、鬼崇祯),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其在湖南永州铸造的地方版钱币。以下从种类、尺寸重量、品种、书法特点、存世量及价格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大顺通宝
铸造背景: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铸造,流通时间仅1年余,后因清朝销毁而存世稀少。
1. 尺寸与重量
- 川版:直径2.6-2.8厘米,厚约1.5毫米,重5-6克。
- 滇版:直径2.7-2.8厘米,重量略轻,约4-5克(孙可望入滇后补铸)。
2. 品种与版别
- 川版:
- 光背:存世最少,约占总数10%。
- 背工:常见,占比约60%。
- 背户:较少,占比约30%。
- 滇版:仅见背工,面文“通”字走之底呈直折(区别于川版的弧形),存世量较大。
3. 书法特点
- 川版:楷书端庄娟秀,“通”字为三角头,“顺”字末笔呈八字分开。
- 滇版:字体遒劲,“通”字为方头,与云南“兴朝通宝”风格一致。
4. 存世量与价格
- 存世量:川版约2万枚,滇版约5万枚。
- 价格:
- 光背:100-500元(极美品可达1万元)。
- 背工:200-1500元(普通品),2000-3000元(美品)。
- 背户:300-2000元(极美品突破1.5万元)。

二、西王赏功
铸造背景:1644-1645年铸造,用于赏赐军功,分金、银、铜三品,非流通货币。
1. 尺寸与重量
- 直径:4.5-5厘米。
- 重量:
- 金币:35-53克(江口沉银出土者多为40克左右)。
- 银币:33-38克。
- 铜币:30-35克。
2. 品种与材质
- 金质:存世仅5-6枚(含江口沉银出土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
- 银质:存世约20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
- 铜质:存世约10枚,多为传世品,铸造工艺较粗糙。
3. 书法特点
- 楷书:笔力雄健,“西”字横画起笔顿笔明显,“王”字末笔略残。
- 铸造工艺:阔缘厚肉,地张粗糙,部分可见纵向锉痕。
4. 存世量与价格
- 存世量:金质约5枚,银质约20枚,铜质约10枚。
- 价格:
- 金币:2011年嘉德拍卖成交价230万元,2025年市场参考价500-800万元。
- 银币:2011年嘉德成交价55.2万元,2025年市场参考价80-120万元。
- 铜币:2019年拍卖成交价40万元,2025年市场参考价50-80万元。
三、争议品种:“三鬼钱”
铸造背景:部分学者认为是张献忠1643年攻占湖南永州后铸造,借前朝年号(万历、天启、崇祯)发行,实际为崇祯年间铸造。
1. 尺寸与重量
- 直径:21-23毫米(小于普通明钱)。
- 厚度:1.5-2毫米(厚于普通明钱)。
- 重量:3-4克。
2. 品种与版别
- 鬼万历:字体粗犷,“万”字草头弯弧,“宝”字倾斜。
- 鬼天启:窄边无背文,“启”字末笔短促。
- 鬼崇祯:隶书风格,“祯”字“贝”部简化为圆角方框。
3. 书法特点
- 整体风格:钱文扭曲怪异,被形容为“鬼画符”,与官铸钱币差异显著。
- 工艺特征:铸造精良,铜质细腻,非私铸品。
4. 存世量与价格
- 存世量:总量不足千枚,鬼天启最少,鬼崇祯较多。
- 价格:
- 鬼万历:200-500元(普通品),1000-2000元(极美品)。
- 鬼天启:300-1500元(普通品),3000元以上(特殊版别)。
- 鬼崇祯:200-1000元(隶书版),2000元以上(美品)。
四、市场与收藏建议
1. 真伪鉴别:
- 大顺通宝:真品铜色金黄,钱文深峻,伪品多为黄铜翻砂,文字模糊。绿锈很假。
- 西王赏功:真品阔缘厚肉,地张粗糙,伪品多为精细铸造,缺乏时代特征。粗糙和粗犷是不同的。
- 三鬼钱:真品直径小、厚度大,伪品多仿官铸形制。谨慎购买。
2. 价格波动:
- 西王赏功因江口沉银出土品流入市场,价格较2010年代有所回落,但仍属天价。
- 三鬼钱因地域性和独特风格,近年价格稳步上涨,成套收藏更具潜力。
3. 收藏渠道:
- 大顺通宝可通过正规拍卖或钱币商购得,西王赏功和三鬼钱建议通过专业藏家或权威机构入手。
五、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 大顺通宝:反映明末农民起义政权的经济政策,是研究大西政权货币制度的重要实物。
- 西王赏功:作为中国古代赏功钱的巅峰之作,其材质与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三鬼钱:见证了张献忠政权在湖南的短暂统治,为研究明末地方货币铸造提供了独特视角。
张献忠的铸币以**“大顺通宝”和“西王赏功”为核心,前者流通短暂但存世较多,后者因赏赐性质而成为泉界大珍。争议性的“三鬼钱”**虽未被完全确认为张献忠所铸,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历史背景仍具研究价值。对于收藏者而言,需结合历史背景与市场动态,谨慎选择真品,方能领略这些钱币背后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