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年)是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阶段,由于政权更迭频繁,钱币种类复杂,存世量和价值差异极大。以下是该时期主要钱币的概况:

一、东晋钱币
东晋沿用东吴和西晋旧钱,官方铸币较少,主要有:
沈郎钱(沈充五铢)
特征:轻小薄脆,直径约18–20毫米,重约1–1.5克,钱文“五铢”模糊。
存世量:较少,因易损毁,完整品罕见。
价值:普通品数千元,品相极佳者可达数万元。
其他旧钱
东晋流通汉五铢、蜀五铢等,存世量较大,价值较低(数百至千元)。
二、十六国钱币
各政权铸币风格迥异,存世稀少,多为珍品:

直读汉兴
1. 成汉·汉兴钱(中国最早年号钱)
特征:直径约16–18毫米,重约0.8–1.2克,钱文“汉兴”直读或横读。
存世量:存世几百枚。直读的常见。
价值:拍卖价可达数万

2. 前凉·凉造新泉
特征:直径约20–22毫米,重约2–2.5克,篆书钱文。
存世量:不足百枚,多出土于甘肃。
价值:普通的几千,一级珍品,拍卖价50万–100万元。

丰货
3. 后赵·丰货钱
特征:直径约24毫米,重2.5–3克,钱文粗犷。
存世量:相对较多,但品相好的稀少。
价值:普通品千元,极美品万元。

4. 大夏·大夏真兴
特征:直径约23毫米,重约3克,钱文兼隶楷。
存世量:仅数百枚传世,国家博物馆藏有。
价值:普品几千 美品数万。
5. 其他政权钱币
北凉·太清丰乐:疑似北凉铸,存世百位数,价值高。
前秦·货泉:沿用新莽钱,存世量较大(数百元至千元)。

太清丰乐
三、存世量与价值规律
稀有度:多数十六国钱币铸造量少,因战乱损毁严重,存世罕有。
品相:锈蚀、磨损对价值影响极大,同类钱币品相差可能价差十倍。完整无缺的很少。
历史意义:如“汉兴”“大夏真兴”因年号或政权独特性。
新出土情况影响价格:近年考古发现可能影响市场(如凉造新泉新出土会拉低价格,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