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里的大消费,能走多远?

白猫学 2025-03-19 15:02:51
大消费,是政策的重中之重。 因为拉动内需,是当务之急。 但大消费本身,在这轮牛市却多大的表现。 从2021年高点下来,大消费在熊市里跌去了57%,而牛市至今,反弹的力度也仅有25%左右。 相比大盘指数2689,到3400附近,大消费的反弹还没上证涨的多。 大消费,真的就这么弱吗?未来又能走多远? 首先,我们要把这个问题的底层看明白。 很多人对于大消费的评判标准,是大消费的指数。 如果你仔细去研究一下,会发现,大消费的指数权重,主要有几样。 五大酒业,茅五泸、洋河、汾酒,占比高达40%。 牛奶的伊利占比超过10%,猪肉的牧原、温氏,占比超过10%。 然后是食品的海天,饮品的东鹏,粮油的金龙鱼等。 可以这么说,食品、饮料、白酒、猪肉等,占整个权重比例超过80%。 这些股票不出现大涨,是因为上一轮牛市已经炒过头了,现在只是一个修复行情。 或者换句话说,整个大消费当下的估值,也并不是特别低。 就拿业绩最好的茅台来说,当下25倍的市盈率,虽谈不上高,但也并没有低估。 再回到当年70多倍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了。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即便是牛市,整个大消费的空间,似乎并不是特别大。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大消费,情况就完全不同。 我们去看这两年比较火的消费领域。 诸如,新零售,谷子经济,跨境电商等板块,总体的涨幅其实都超过50%。 再去看看宠物经济赛道,母婴赛道,底部起来总体的涨幅也同样超过了50%。 包括整个消费电子,指数最近同样创出了新高,底部起来也是涨幅超过50%。 包括汽车(新能源汽车),对应的消费指数,涨幅也有40-50%。 包括家电(白电和黑电),对应的指数,底部起来也都超过了50%的涨幅。 这就说明,整个大消费领域,其实在牛市里涨幅已经不小了。 只不过,这些涨幅本身,没有反馈在大消费指数上,而是反馈在细分赛道。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的概念里,消费还是以白酒为代表的主流,而现实情况大消费早已延展到各大领域,并且有不错的结果了。 也就是说,消费的权重,纵然没有走不出大牛的走势。 但整个消费领域,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尤其是在上面多次提到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名词之后,消费本身的路还能走很远。 我们不能一棍子把消费打死,消费的出路其实非常多。 从本质上来讲,大消费并不仅仅是传统概念里食品饮料、医药等等。 2019-2021年炒作的大消费,更偏向于普适化的大消费,更多的是传统消费,衣食住行。 而这些大消费领域,因为整个经济情况的变化,消费升级确实停滞了。 但这并不代表某些领域的消费力没有出现增长。 就比如这两年的电商,其实逆势增长,拼多多的财报节节攀升。 而一些单身经济,对应的消费电子,宠物消费,也是呈现上升趋势。 虽说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但大家对于孩子更舍得花钱了,导致了母婴消费也是在不断升级。 而年轻人对于谷子经济,IP经济的热爱,也是另一个方向的消费升级。 泡泡玛特,最近2年多的时间,股价已经翻了10多倍。 这充分说明,大消费一定是有机会的,只不过方向非常的重要而已。 再加上当下处于牛市之中,大消费又是政策扶持的重点。 大消费的行情,是需要投资者自己去挖掘机会的,而不是等着大盘赏饭吃。 区别于科技的鸡犬升天,大消费的细分才是重中之重。 从宏观上来讲,引导消费升级,以及对外输出(出口、跨境电商),都是消费的重头戏。 而资金对于消费的关注,也势必在这些潜在的新增长点上。 传统消费不具备大的机会,这是必然的。 但新的消费升级,一定会贯穿这轮牛市,成为又一大重要的分支线。 另外,国补对应的消费领域,其实也是一大轮的红利期。 虽说国补面对的是消费者,不是这些企业。 但国补的刺激下,消费势必会迎来一定的新增,那么这些对应的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家电、家具、消费电子等行业,也是大消费的主力军。 整个大消费,不是没有炒作的点,更不是没有空间,只不过细分的赛道得更仔细的选择。 基于炒新不炒旧的大原则,用消费升级的眼光去看待整个行业,寻找更多的机会。 大消费的红利期已经过了,但消费升级永远存在。 投资讲究的是审时度势,找到新的消费增长势头,拥抱新的消费赛道,才是重中之重。 大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真正的消费升级,在下一轮牛市里,会有更明显的体现。 当下总体的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消费的全面复苏,靠补贴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路还很长。 =============================== 头条更新不定时。 更多底层逻辑,欢迎关注同名的微信公众号。
5 阅读:328

白猫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