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珅是清朝那会儿出了名的大贪官,也是乾隆皇上特别信任的一个大臣,能被乾隆皇上一直信任,这就足以看出和珅有本事。刚开始的时候,他以清正廉洁出名,但官当得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他就被权力和钱财迷住了心窍,慢慢开始收礼收钱,娶小老婆,甚至乱用职权。
和珅滥用权力,害了不少人。他家里居然藏了一张人皮,据说是因为某件事情,导致他每天上朝前都得去给人皮上香鞠躬。
为啥和珅家里会藏着一张人皮呢?为啥他每天上朝前都得给这人皮上香鞠躬?后来他被抄家,皇帝知道了真相,为啥又急着喊人赶紧烧掉呢?
【事件缘由:】
和珅是在乾隆十五年降生的,他属于满族正红旗这一支。他们家族啊,世世代代都有军功在身。他老爹呢,做过福建副都统这个官。和珅的亲妈,那是河道总督嘉谟的闺女。后来,他的继母又成了吏部尚书伍弥泰的女儿。小时候,和珅和他弟弟和琳一块,在私塾里听先生给他们开蒙讲课。
后来家族衰败了,和珅和琳两兄弟年纪尚小,只能互相依靠。为了不让别人欺负,和珅拼了命地学习,盼望着能有出息。他天生聪明,读书又特别用功,因此学会了满、蒙、汉、藏等多民族的语言文化,四书五经也是倒背如流。官学里的老师,像吴省兰、吴省钦这些人,经常夸他、表扬他。
和珅成年后,试着去考了科举,结果没考上。不过还好,他因为是正红旗的人,比汉族的年轻人多了个当官的法子。后来,和珅就被挑去做了三等侍卫,被派到粘杆处工作,这样他就能进皇宫里了。
和珅当的侍卫活儿不重,他老利用空档自己学东西,攒下了不少学问,也练出了不少本事。他这人挺会来事儿,做事也机灵,结果有次碰巧,就让乾隆皇帝看上了。
【受到赏识:】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那会儿,乾隆爷打算出门,结果轿夫们一时找不到黄盖,乾隆爷就随口说了句《论语》里的话,“就像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美玉在匣子里被毁,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听到这话,周围那些侍卫全都愣住了,一个个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的,压根不明白皇帝在嘀咕啥。就只有和珅,他接了话茬,说:“看守的人嘛,责任推不掉咯。”
就是这句话,让乾隆来了兴致,他立刻让人把和珅找来。一看和珅长得端正,还挺有学问,乾隆心里就喜欢上了这个人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珅,看他是不是真的能成大事,乾隆二话不说,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当侍卫了。
跟和珅打了几次交道后,乾隆发觉这家伙挺机灵,记性特别好。到了乾隆四十年,和珅就从三等侍卫一跃成了乾清门的御前侍卫,还兼职管着正蓝旗的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那会儿,和珅升官升得特别快,这一年大家都叫它“和珅年”。不过呢,和珅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官,自然有些官员心里不平衡,嫉妒他。后来还出了档子“安明案”,文官们就抓住机会,一个接一个地弹劾和珅。但好在和珅有乾隆罩着,这才没被狠狠收拾一顿。
【安明案事件:】
到了乾隆四十二年那会儿,27岁的和珅被提拔为户部左侍郎,同时还管着吏部右侍郎的活儿。人们一说起和珅,就想到他是个大贪官,但其实他刚开始做官那会儿,还是挺清廉的。
和珅刚开始做官那会儿,也是想着要做个清白人。但后来,有个人叫安明,他特别想升官,就给和珅送了好多东西,想让和珅帮他一把,提拔他做司务。那时候的和珅,廉洁着呢,没收安明的东西,但他跟安明说,自己会想办法帮他升官。后来,安明真的升官了,他又给和珅送来一块玉,这次和珅还是没要。
安明好不容易当上了司务,可没多久就收到家里来信,说他爹没了。清朝那时候有个规矩,爹娘走了得回家守孝三年。安明心里头盘算着,这刚得来的官儿可不能丢,于是他就把这事儿给瞒下了。
没过多久,尚书丰升额就把这事儿给查出来了,还一并告发了朝中的大官永贵,说他们跟和珅一起护着安明。可谁想到,和珅老早就知道了风声,赶紧写了两份报告,一份送到了军机处,另一份自己留着备用。
第二天,永贵就向上面告发和珅,说他护着安明。和珅马上反击,写了份奏章,说安明不回老家办丧事,这是大不孝,他自己没看出来,也得受罚。永贵一听,吓了一跳,赶紧反驳和珅,说他偏心,不管手下人,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顾了,必须得治他的罪。
乾隆皇上说,他已经看到了军机处送上来的和珅弹劾安明的那份折子,这说明和珅并不是故意护着安明。所以乾隆皇上觉得和珅是被安明给骗了,就直接下令把安明给处死了,用的是凌迟这种极刑。至于和珅呢,因为没看清楚安明的真面目,被降了两级,但还留在原来的位子上继续干活。
和珅心里明白,光靠皇上喜欢是没法长久保住地位的,他得拿出真本事。所以,和珅打算通过整治贪污这事儿,来向大家展示下自己的能力。
查办李世尧一案时,对和珅来说是个大转机,让他从官场底层一路攀升,也是他官场上性格大变的关键时刻。案子一了结,和珅就悄悄把李侍尧和他手下的一大堆财产给吞了,再加上乾隆给的奖赏,和珅头一回尝到了手握大权和大把银子的甜头。
和珅能得到重用,一来是因为乾隆那会儿讲究“满人优先”,二来也是因为和珅自己确实有两把刷子。而他之所以能一直得宠,关键还是在于他对乾隆那叫一个忠心耿耿。乾隆说啥是啥,和珅从不问为啥,照做不误。不光工作上如此,生活上他对乾隆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简直就是像个贴心老仆在照料主子那样,乾隆这老爷子,岁数大了,精力也不如从前,碰到这样尽心尽力的臣子,能不招人待见嘛。
一开始,和珅本是个不收贿赂的人,但慢慢地,他也挡不住那些诱惑,开始搞起了贪污,还拉帮结派。没多久,他就走上了庇护自己同伙的路子。
【偏袒党羽:】
到了乾隆四十七年那会儿,江南道有个御史叫钱沣,他上书告发山东巡抚国泰。说这国泰啊,又贪又自私,拼命搜刮老百姓的钱财,结果呢,把山东历城这些地方搞得财政亏空了一大笔。
乾隆一听,心里头那个火大,惊讶中带着愤怒。他一拍桌子,立马指派了心腹大臣,尚书和珅还有左都御史刘墉,让他们赶紧去查清楚这事儿。另外,还叫上了钱沣,一块儿去帮忙协查。
所以,三个人还没出发呢,和珅就赶紧通过国泰的弟弟国霖,给国泰送了消息。国泰一收到和珅的秘密通知,立马行动起来,他从那些富商大贾那里,借了些银子,很快就填上了国库的亏空。
三个人一到济南,就火急火燎地跑去检查山东历城的银库,看看里面的银子够不够数。和珅让手下随便抽查了几十封银子,一看数量都对得上,没问题,然后就直接回住处了。
刘塘和钱沣瞧出和珅办事不认真,心里直犯嘀咕,感觉这里面有问题。所以,等和珅一离开,他俩二话不说就把银库给锁上了,还特地安排人手在那盯着。
他俩找了个复查的借口,非要把和珅叫上,一块去了银库。到那儿一瞧,没想到银库里全是借来的普通银子,拿来冒充官银。
然后,刘墉和钱沣又去查了章丘、东平、益都这三个地方的银库,结果发现都少了钱,没有一个够数的。经过一番详查,他们发现整个山东的州县银库加起来,竟然亏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更糟糕的是,这些亏空都是在国泰当山东巡抚那会儿发生的。
这个案子继续审下去后,国泰供认了自己贪污公款和向手下要钱的罪行。到最后,案子初步的处理意见是要“全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不过,等乾隆皇帝下旨的时候,改成了“先判死刑,缓期执行,再交给刑部监狱关起来”。
乾隆觉得,国泰虽然犯了大错,但他贪污的钱财大多都上交给了朝廷,跟那些偷偷把钱装进自己腰包、还卖官鬻爵的家伙不太一样。要是他能老老实实认罪,那就可以考虑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那么严惩,所以就判了个死缓。
后来调查发现,国泰借着他弟弟国霖和两个侄子的名头,悄悄购置了八千多亩地和五栋大庄子,转手租出去捞钱。这事儿是易简帮忙一手操办的。
乾隆皇帝瞧过后,火冒三丈,立马下令让他自杀,还让人抄了他的家,把所有财产都充公了。
钱沣打那以后,就成了那些贪官们的心头大患,恨得牙痒痒。到了乾隆六十年那会儿,和珅使了个坏,悄悄把钱沣给毒死了。这事儿一看,和珅那是越陷越深,坏事做绝了啊。
到这时候,和珅官职一路飙升,把朝廷大权都攥手里了,权力大得没法再往上封了。他仗着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和特别身份,开始拼命攒钱,没多久就整了个大钱庄,这事儿也为他以后惹祸上身留下了根儿。
【埋下伏笔:】
嘉庆四年时候,乾隆太上皇去世了,和珅这位乾隆一直宠着的大臣,也走到了头。那年,英国来的使者马戛尔尼在自己的记录里写到,“好多中国人在背后管和珅叫二皇帝。”你想啊,站在嘉庆皇帝的角度看,他还敢用这样的大臣吗?根本不可能。嘉庆一当上皇帝,就得稳固自己的位置,和珅是非除不可的。
嘉庆早就对和珅心怀不满,终于开始动手了。为了把和珅拉下马,他立马就把计划给执行了。
嘉庆帝先叫和珅一手操办乾隆的所有丧事,接着就悄悄削了他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权力,这样一来,和珅就等于被变相地关起来看着了。
接着,他把内阁、军机处、京城守卫,还有一些关键的部门大官,全换成了自己信得过的人。最后,他不仅下令抓了和珅,还指派成亲王永瑆、仪亲王永璇他们,去搜刮和珅的家财。
在搜查出来的巨额财物里,有上亿两白银和好几万件宝贝,更让人震惊的是,里面竟然还有个穿着官服的完整“人皮袋子”!
这事儿其实是和珅家的管家刘全搞的鬼。几年前,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出门时被人欺负了,回家就跟和珅讲了。刘全一听,就出主意说,不如把那家伙抓来,给杀了剥皮,好让其他人看看,以后不敢再惹事。和珅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点头答应了。
后来,和珅吩咐刘全把那个人皮弄干,再往里头塞满了干草,最后把它搁到了存放皮子的仓库里收好了。
没多久,放皮草袋的屋子里老鼠就窜来窜去的,仆人们心里犯嘀咕,觉得是那人的皮在捣鬼,就赶紧跑去跟和珅说了。和珅一听,心里也直打鼓,赶紧吩咐下人拿油漆给它涂上,还找了套朝服给罩上,从那以后,就把它当神一样供着了。
抄完和珅府邸隔天,嘉庆皇上召见了负责抄家的那些王公大臣,从他们手上接过了一份详细的抄家财物单子。此外,他还听闻了关于找到一个“装有人皮的草袋”的消息,心里头直痒痒,想亲眼瞧瞧这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嘉庆帝一瞧见那玩意儿,吓得不行,赶紧叫太监们赶紧拿走烧掉,还反复交代:这种不吉利的东西,可千万别留在世上害人。
嘉庆四年那会儿,嘉庆皇帝发了道旨意,把和珅干的那些坏事,像独揽大权、贪钱、不守规矩等二十条罪状都给列了出来。嘉庆帝原本打算以谋反的大罪,把和珅千刀万剐了。但和珅以前当过朝廷的一把手,而且他的儿媳妇和孝公主也多次进宫,替和珅求情。
于是下令,赏给他一条白绸,让他自己了断。接着和珅就上吊自杀了,终年50岁。
【结语:】
和珅这家伙,在乾隆那会儿可是个大官,他手握大权,干了不少坏事。比如说,他滥用职权,最后还被逼得自杀了,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儿。他在位二十多年,一直靠着权力和地位,不停地收礼收钱,把国家的钱财都往自己腰包里揣。这样一来,清朝的政治和经济都被他搞得一塌糊涂,影响可大了去了。
一开始,和珅也算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但到后来,在权力和好处的双重吸引下,他慢慢滑向了罪恶的泥潭,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说白了,权力和好处搅和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贪心变大。所以啊,只有守住道德那条线,时刻让自己脑袋清醒,才能在权力面前站稳脚跟,不被诱惑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