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代为什么没有疯狂的腐败现象?

奇史怪谈 2025-04-21 11:39:32

说起来,国家现在反腐力度是真的大,效果也挺明显的。但话说回来,这只是个开头,还没能彻底挖掉腐败的根儿。整体来看,腐败问题还是有点儿扩散的意思,就像是有人前赴后继地往里跳。

现在来看,腐败的形式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比较单一,现在花样可多了。在政治方面,就是不好好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老是想着怎么绕过规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思想上呢,就是一门心思追求享乐,觉得享乐主义才是人生真谛。经济上,主要就是利用权力捞好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挪用公款,还有骗税、套汇、走私,什么违法的钱都想赚,甚至贪赃枉法。工作作风上,也是一言堂,家长制,官僚气十足。

腐败说白了就是这几个问题:首先,它把权力当成了商品,拿着公家的权力为自己捞好处;其次,有人想方设法通过不正当路子,用钱来换国家权力;再有,就是权力之间的互相交换,拿着老百姓给的权力去捞更大的权,或者拿去做交易;最后,还有权钱交易,用手头的权力来换钱或者个人利益。

【为什么毛泽东时代腐败现象很少】

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开始想念毛泽东那时候了。因为在毛泽东的年代,咱们国家的干部清廉是出了名的。毛泽东没专门去搞反腐败,但他定的规矩简单明了,大家也都照着做;惩罚的人不多,但警告一直响在耳边。

为啥毛泽东那时候腐败那么少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壮大起来的过程中,毛泽东特别看重反腐败这事儿,他留下了好多让人记住的好方法和精神上的好东西。新中国刚建立那会儿,毛泽东就用他的反腐败想法,让整个国家都特别清廉,这在世界上都少见,也给社会主义建设铺平了路。

回看过去的领袖和国家,成功往往因为节俭,失败常常因为奢侈。毛泽东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特别清楚,每一顿粥饭都得想着是怎么辛苦得来的,一丝一缕的东西也得常想着生产有多不容易。所以,他提出了“勤俭节约,靠节约建设国家”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土地革命那会儿,毛主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头儿,但他给自己的口粮定得比普通战士还少四分之一。到了延安时期,他自己动手种粮食蔬菜,吃饭也是按规矩拿钱。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亲戚们也没一个能搞特殊。从1952年到1962年这十年里,毛主席一件新衣裳都没做过,有件睡衣穿了二十年,补丁都打了七十多个。碰到那三年困难时候,他整整七个月都没沾过肉星子。他一辈子吃得简单,睡得硬板床,穿的是粗布衣服,生活过得非常朴素。可以说,建国头几年我们党风气正,廉洁自律,这多亏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他们严于律己,给大家树了榜样。

土地革命那会儿,党里面就开始冒出贪污、挥霍、还有官僚主义这些坏毛病。为了整治这些,毛泽东搞起了反腐败的快速反应队,还有工农法庭这些老百姓能参与的组织,号召大伙儿一起动手,打赢了苏区反腐败的大仗。他给全党同志提了个醒:“得让老百姓盯着政府,政府才不敢偷懒。要是每个人都能担起责任,国家才能长久安稳。”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直强调,反腐败的关键在于依靠老百姓,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发扬真正的民主精神。

毛泽东觉得,腐败问题主要是受到资产阶级那套思想和做法的带动。因此,他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入手来反腐,让全党和全军都得时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强调,“咱们得常常检查工作,在检查的时候多发扬民主,别怕批评自己,也别怕别人批评,这样才能挡住那些政治上的歪风邪气和小毛病。”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成了我们党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法宝。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心里明白,那些王朝为啥会垮掉,大多是因为掌权的人变坏了,不想着怎么把国家搞好。所以,他对腐败是深恶痛绝,眼里容不下党里有半点腐败的影子。要是发现谁腐败了,他绝不会手下留情,肯定会严惩。他说话历来干脆利落:“谁要敢搞腐败,我毛泽东绝不会饶他,非得要他的命不可。要是我毛泽东哪天也腐败了,那人民也可以要我的命!”

【毛泽东对腐败干部的惩治】

对于那些胆敢搞腐败的领导干部,毛主席处理起来可不会手下留情。

在中央红色区域,毛主席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廉洁行动,主要是为了解决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这些问题。红四军28团的司务长在宁冈的葛田乡买了头猪,却说没钱,直接把猪给牵走了。这事儿被老百姓告发了,后来这个司务长就被处决了。

叶坪村的苏维埃政府头头谢步升,日子过得腐化,欺负老百姓,还偷偷把物资运到白区去赚黑心钱。这事儿传到毛泽东耳朵里,他立马火了,直接说:“腐败问题不解决,苏维埃这面旗子就竖不起来,共产党在老百姓心里的威信也就没了,民心也丢了!”

谢步升被执行枪决以后,毛泽东发出了《严惩贪污浪费》的命令,里面写明“谁要是贪污了500元以上的公款,那就得判死刑”。

训令一出,居然还有人敢继续搞腐败。中央政府总务厅的头儿左祥云,在负责建中央政府大礼堂和红军烈士纪念塔这些项目时,偷偷贪了不少公款。这事儿被毛泽东知道了,他一点没含糊,直接下令把左祥云给枪毙了。

1937年10月份,抗日军政大学的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为追一个女学生没追上,一气之下在延河边把人家给枪杀了。这事儿一出,大家都在讨论,到底该不该判黄克功死刑。好多人都帮他求情,但毛泽东就是不听,坚决要判他死刑,并且很快就执行了枪决。

1943年的时候,毛主席出了个新规定,叫《边区贪污处罚办法》,里面说了,谁要是贪污超过500块大洋,那就得判死刑或者坐5年以上的牢。那时候,陕甘宁边区贸易局的二把手肖玉壁,老觉得自己是个大功臣,规矩对他来说就像不存在一样。这规定一出,他还是照样滥用权力,又贪钱又受贿。更过分的是,他还把咱们根据地特别缺的粮食和油偷偷卖给国民党军队,这事儿影响坏透了。

肖玉壁被抓后,他给毛泽东写了封求情的信。毛泽东看了信,直接说:“你还记得我怎么处理黄克功那事吗?这次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肖玉壁被处决后,陕甘宁边区的党风政风有了很大改善。

在快要解放那会儿,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同志:“有些共产党员啊,拿枪的敌人他们不怕,在那些敌人面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可要是遇上糖衣炮弹,也就是那些甜言蜜语、诱惑啥的,他们可能就顶不住了,得吃败仗。咱们得提防着点这种情况。”

但偏偏有些人对毛泽东的告诫置若罔闻。就拿五十年代初的刘青山和张子善来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例子。当有人为这两人求情时,毛泽东深感痛心地说:“处决他们实属迫不得已。要是党的高级领导都毫无廉耻,贪污腐败到没边,肆意妄为,国家还拿他们没办法,那天下肯定会大乱,老百姓迟早会起义反抗!国民党有过这样的教训,共产党也不能幸免。”

刘青山和张子善被处以枪决后,这案子给全党都上了一课,让后面几十年风气都变好了。他俩的事,算是给中国官场带来了至少20年的清廉。

【毛泽东反腐的“秘籍”】

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徐友渔觉得,毛泽东之所以能搞定腐败问题,反腐时得心应手,主要是因为他有五个“绝招”和六条反腐“宝典”,让腐败分子一听就害怕。

五大重要“本领”里头,“读书本领”算一个。毛主席对学习特别上心,尤其是党的思想建设这块,他总是把思想工作看作是“最先要做的事”,经常安排各种学习教育和风气整顿活动。他致力于改变党员干部的看法和想法,提前解决可能出的问题,让干部们不断提升自己,不被腐败诱惑所动摇。

另外就是“纪律效能”。毛泽东着重指出,全党上下得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指令和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从日常的小事开始,培养良好的作风和纪律习惯,让每个党员干部都主动自觉地遵守规矩,这样才能尽最大努力避免腐败问题的滋生。

第三条是“民主的力量”。毛泽东非常重视民主政治的发展,他多次指出,“只有让老百姓去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偷懒。只有当每个人都愿意担起责任,国家才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失去活力。”

第四点说的是“以身作则的力量”。毛泽东不光是党的良好风气的提倡人,更是亲自实践的榜样。朝鲜战争一打响,他就让毛岸英第一个去参军,毛岸英最后还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他的女儿上学,他不让用公车接送;别人送的礼物,他都让上交;亲戚朋友找他帮忙找工作,他全都不答应。毛泽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广大的党员干部,激励着人民群众,让大家团结一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第五个要点是“批评的力量”。毛主席多次强调:“咱们跟其他政党不一样的地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咱们会认真地做自我批评。就像流动的水不会发臭,常转的门轴不会朽烂一样,咱们得时常检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扬民主风气。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话的人没罪,听的人得警惕。这是防止各种政治上的不良风气和小问题侵蚀咱们党员的思想和党的肌体,最最管用的方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五项绝招,毛泽东还有六招治腐的高招,让那些贪官污吏一听就吓得要命。

一条是“以身作则,不用下令大家也会跟着做”。早在井冈山那会儿,毛泽东就在红军里头身体力行,做到官兵一个样。他一辈子都没觉得自己比老百姓高人一等。他那公正不贪的作风,给全党做了个好榜样,让政府和官员们谁也不敢偷懒放松。

另外就是“提前预防,不让问题发生”。毛泽东这一辈子,不光领导还亲自参与制定了许多专门用来反对贪污腐败的法律规矩。在井冈山那会儿,他就定下了《井冈山反贪规定》;到了瑞金时期,又发出了《严惩贪污浪费》的命令。在新中国还没成立前,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强调了“两个必须”的反腐原则;等到新中国成立,他又公布了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贪污惩治条例》、《公务员违法失职处罚暂行条例》,还有《中央关于贪污浪费处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的规矩,这样一来,反腐败的工作就有了制度保障,也有了法律规矩可循。

第三条是“痛恨腐败,亲力亲为查大案”。一遇到大的、重要的腐败案件,毛泽东都会亲自介入,一直追查到底。前面说到的肖玉璧、黄克功、刘青山、张子善这些人,曾经都为革命立过大功,但毛泽东却能痛下决心,就像古代“挥泪斩马谡”一样,把这些败类给处理了。他们的案子一经处理,就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也给全党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第四条是“讲究民主作风,确保监督有力”。为了避免国家机关变得独裁、不接地气、疏远民众,甚至滋生腐败,毛泽东提倡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权力的民主监督手段。他鼓励老百姓通过书信或亲自来访,有理有据地批评、举报、揭露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同时,他也强调要加强党员群众对党的领导的监督,以及党组织内部的管理监督,确保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解决。

第五点是“严明规矩,从小事抓起”。不管是打仗那会儿,还是现在和平时期碰上的贪污问题,毛泽东都下了狠心,采取了实打实的行动,号召老百姓一起加入到反贪的队伍里。有了大家的参与,反贪工作做得特别彻底,结果让人吃惊,竟然揪出了不少大贪官。

第六条是“坚决抵制腐败,守护纯洁底线”。为了从根子上拔除腐败思想,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多次发起党的整顿和风气改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强调各级党组织得围绕主要任务,大胆开展互相批评和自我反思,要改掉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存在的那种自认为有功就骄傲自满、追求享乐、官僚作风、命令主义,还有少数人的贪污堕落、违法违纪行为。

【结语】

在多次党的整顿和反腐败行动中,毛泽东总是努力让老百姓参与其中,并给予大力支持。有了老百姓的眼睛盯着,问题才能更多地被揪出来。

再者,毛主席觉得反腐败这事儿得从年轻人开始抓起。他很看重对年轻人的教育,想着得从根儿上挡住那些封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坏影响。他盼着通过年轻人过上新的文化生活,能彻底清除掉老思想留下的痕迹。在毛主席那会儿,教育年轻人,帮他们摆脱这些老旧思想文化,这样一来,就能带动广大老百姓,乃至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变革。所以说,转变年轻人的教育思想文化,是防止腐败的一个关键根基。

一个国家要是腐败问题不解决,那就没法站稳脚跟;一个政党要是腐败现象不铲除,那就没法站稳脚跟。像毛泽东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公建党,执政全是为了老百姓,不图回报地付出,吃苦耐劳,和群众紧密相连,尽心尽力干到最后一刻。这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他们真正做到了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像清水镜子一样清澈透明,成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敬佩的榜样。

历史就像是个参照物。毛主席提出的反腐败策略,不光在过去起到了关键作用,保证了党和政府的清廉,而且现在看来,仍然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在咱们在构建反腐倡廉的制度框架时,可以多参考参考。

4 阅读:504
评论列表
  • 2025-04-21 15:36

    毛主席真心灭腐,重拳惩腐!用好人,坏蛋机会少!群众监督,灭腐于腐始!有关于部门负责,干群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