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数据,包括相关人口变化数据。

结合其它相关数据,我们选择三组人口变化的数据,让我们看看中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是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而人口的年龄结构,则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从人口数量看:截止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死亡率为7.76‰;自然增长率为-0.99‰。

这是我国人口数量自2021年达到141260万人的顶峰后,第三年连续下降,2022年、2023年分别下降85万人、208万人。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截止2024年末,全国0-15岁、16-59岁、6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比为17.1%、60.9%、22.0%。分别较上一年提高-0.5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
而2019年,这三者占比分别为17.8%、64.0%、18.1%。短短六年,这三者的占比就提高了-0.7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1)我国的总人口数量连续三年持续下降。我国三年总人口净减少432万人,印度已经在2023年超过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我国的儿童及青少年、青年及劳动力人口占比在持续下降。短短六年,我国0-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人口占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16~59岁的青年及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相当明显。(3)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持续上升。短短六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为15.6%,提高3个百分点。
而老龄化社会的两个标准是:轻度老龄化社会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而中度老龄化社会和重度老龄化社会,这两个标准则分别≥20%or14%以及≥30%or21%。
我国现在已经妥妥地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是结婚对数、出生人口情况的变化
结婚、生育,是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起点。
从结婚对数看:从1985~2024年的30年中,2013年全国结婚1346.9万对达到顶峰,而2021~2024年,每年结婚分别为763.6万对、683.5万对、768万对、610.6万对,为30年以来最低的4年,2024年又是遥遥领先的最低。

从出生人口看:2000年~2024年的25年中,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85万人达到顶峰,而2020~2024年,每年的出生人口分别为1200万人、1062万人、956万人、902万人、954万人,为25年以来最低的5年。其余的20年,全国出生人口最少为1465万人。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1)结婚对数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非常大,不知道是生活压力大还是结婚成本高的原因呢?(2)出生人口越来越低,且下降幅度很大,这与前面的儿童与青少年占比逐渐下降密切相关,与之相关联的数据是2020~2025年,每年离婚的对数分别是373.33万对、213.90万对、210.00万对、259.30万对、262.10万对,这也应该对出生人口下降有一定关系。
三是各类教育学生人数及高校毕业生的变化
各类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及科技水平的基石,而高校毕业生则是走向社会的高精尖人才。
从在校学生看:2024年,全年在学研究生409.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3891.3万人,这些数据,连同普通高中、初中的相关数据,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而普通小学的在校生和幼儿园的在园生分别为10584.4万人和3584万人,比上一年分别减少251万人和509万人。

从高校毕业生看:2024年,研究生毕业生108.4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059万人,分别较上一年增加6.9万人和12.万人,为历史高峰。从2001年的114万人,到2008年的559万人,再到2022年的1076万人,仅仅21年的时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先后突破100万、500万和1000万大关。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1)我国自从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就业压力,大学生找工作难已成为现实。(2)由于结婚人数逐渐降低,导致出生人口逐渐减少,向上已经传导到幼儿园、小学在校学生的减少,从而进一步传导到幼儿园及小学数量的减少,下一步必然传导到中学、大学招生数及在校生数量的减少,甚至是相关学校数量的减少。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
通过上述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变化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体现在:
其一,人口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从每年结婚对数的减少到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后必然导致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以及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减少。
其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短期难以改变。由于高校毕业生增长过快,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就业难”短期难以改变,一部分毕业生加入“就业三件套”(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
其三,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老龄化会进一步严重,国家养老金缺口会越来越大,年轻人赡养压力会越来越大,不仅老年人医疗和养护是很大的社会问题,一些老年人会不会像赵本山说的“人活着,钱不够了”呢?

凡事有一弊就有一利,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机遇体现在:
一是好的教育机会相应增加。由于这几年出生人口的不断减少,导致一些幼儿园及小学的关闭与合并,儿童进入好幼儿园及好小学的机会增多。接下来,这种趋势一定会传导到中学和高校,那么它会不会反向提高适龄夫妻生二胎、三胎的意愿呢?
二是“工程师红利”已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劳动力人口占比降低的问题。而印度尽管年轻人占比较高,但大部分都是文盲半文盲,和我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就是“工程师红利”的驱动与实现。

三是人口老龄化可以缓解或一定程度上解决。老龄化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金、养护与劳动人口减少。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会弥补劳动力的缺口,而且富裕人口还可以更多参与第三产业,包括老年人的养护,不断升级的机器人也会在不久的未来参与老年人的养护。另外,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也会逐步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并进一步提高人均GDP水平,这也有助于补充养老金缺口。
中国以往取得的硕果,是建立在前辈的砥砺前行、高瞻远瞩。而下一步要想更加富强,不战胜新的艰难险阻,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