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比普通人的地位还要低下,那就是古代堕民

黄毅来聊 2023-11-11 15:09:30

人人生而平等,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理念,而在古代这样的言论是行不通的,人家也会认为这个人就是个神经病,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贵族除非被贬才能成为庶民,被皇帝剥夺了所有享受的权力,而我国历史上还有一类人比普通人还要低下,他们根本就没有学习、耕种的权利,为何会如此呢?

我们总是听说一个词:贱民,本以为这样的话是一种侮辱,一种骂人的话,没想到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而这一类人的存在要从朱元璋开始说起,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清算曾经那些与自己作对的人,像是陈友谅的军队还有亲属,还有曾经元朝的官员及其家眷,最后一类就是为元朝服务,拥有官职的汉族官僚和他的家眷,这一类人朱元璋规定,划分为堕民一类,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够种地,可以做一点小生意,或者是做一名矿工。

由于他们获得的权利非常的少,因此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低下,属于第五类人,正常人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尊重可言。都说龙生龙凤生凤,那么堕民的孩子依旧是堕民, 正常普通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参加科举,而他们却被剥夺了读书,还有参加科举的机会,所以这辈子都不可能获得一定的权利。那么这些规定都是针对于男子的,女子有哪方面的规定呢?

这些女子是不可以嫁给正常男子为妻,毕竟古代是讲究门当户对的,高攀这样的事情存在,却非常稀少,加上他们的政治地位,实在是过于低下,所以这些女孩只能在自己的圈子内婚配,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一代一代的扩展开来,等到清王朝建立的时候,堕民,的数量已经非常的庞大了。

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有些人会去捡破烂,到了晚上就会去田野里捕捉田鸡,以此来生存。这些都是男人们干的活,而女人们的作用基本上是在红白喜事的时候,这时候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所以他们主动帮忙主人家是不会将其驱赶,并且也会在红白事结束之后给予他们一定的酬劳,获得安身立命的本钱。不过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很难做到持续,也就没有办法供养一个家庭。

于是他们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用玉米还有碎米,加上糖还有坚果,制成饴糖,这种东西的产生能够让他拿这个物品换取其他生活物品,一次来贴补家用。此外像是抬轿子的轿夫,还有剪头发的师傅,也是由他们来担任的。不要以为那些富贵人家的轿夫,都是普通百姓,其实普通百姓并不愿意做,因为这种力气活得到的报酬非常低,所以这也就由这一群人来补充。

长期受到压迫的他们,也曾有过反抗行为,而他们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就是想要普通人的生活,只可惜他们的势力实在是过于单薄,几乎每一次都失败了,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恨意也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因此他们成为了厌世之人,秉承着自己不好过,别人也别想好过的想法,开始肆意破坏生活秩序。

为了让国家长治久安,明清两朝的皇帝对此作出了一些改革,首先就是不允许其他人称呼他们为堕民,而雍正却直接废除了他们的贱籍。不过这些都是杯水车薪,根本就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直到封建统治覆灭,新中国成立,他们一举将堕民,所有的条条款款全部废除,让他们成为了真真正正的公民,享受所有应该享受的权利。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