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挽救中国股市的最终将是全体投资者的信心而不是国家队的资金

孙莹莹的交易世界 2025-04-25 15:50:56
今天是4月24日。即便在美国股市这两天大涨,国内媒体一片唱多声音的背景下,股指整体走势仍然偏弱。上证指数勉强收红,上涨0.03%,估计这算是完成了任务。深证成指下跌0.58%,创业板下跌0.68%。上海市场上涨了735家,下跌1492家;深圳市场上涨了791家,下跌2025家。 表面上看看,还行。实则市场上涨的力量已经出现疲态。这个位置,这种走势,除非放出惊天巨量上涨,否则回调的风险日益累计,除非汪汪队不遗余力地天天接盘,有把半个股市都买走的打算。这些前文都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算算时间,救市一年半了,市场还在挣扎,投资者的心也在挣扎。 上证指数很好看,但这是银行股带出来的,是有意而为之。它并不能反应投资者的真正绩效。而投资者的真正绩效,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将直接与其信心有关,将直接与其消费和投资(购买住房)有关。而这些又会与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有关。 我们说,救市,是拯救证券市场的意思。从来没有一个词,让我们去拯救指数。托住指数,也许是拯救证券市场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不是最终目的。如果指数稳在高位,投资者却大多丧失了信心,市场没有增量资金的加入,那么这能算是救市成功吗? 所以说,拯救指数与拯救证券市场,可能有联系,但这两者并不完全是一个意思。我们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就很容易把政府利益与国民利益对立起来。国家队有大量的资金,有大量的人才,有着大量的信心,有着数不尽的先天优势。如果想在股市中获利,那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可是,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这么做——因为与民争利,最终损害的是国家的公信力和整体投资融资环境,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试想,汪汪队的盈利,大多来自于其他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本可以很容易地转变为居民消费或者居民投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不是汪汪队赚走100元,居民消费就减少100元。叠加心理作用,居民的消费会更谨慎,很可能减少150元。这里肯定有个乘数。而居民消费减少150元,肯定不表示GDP减少150元,这里也有个乘数。比如系数是20%,那就是5倍。那么GDP减少750元。所以说,简单地分析,汪汪队的盈利,实际上是对GDP的增长,有着负面的影响作用。更别说投资环境和投资信心了。 但是,我们又不能任由股市下跌。这可怎么办? 首先,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提前考虑金融风险。尽量不要让人为因素引发市场的系统风险。比如在IPO方面,在对量化投资的认可方面,等等等等,要极为慎重,不能犯低级错误。很多投资者都能意识到的东西,管理层要警觉。 其次,救市应该以挽救投资者信心为主要目的,而不是去挽救上证指数。前面说过了,这是两回事。我们的政策应该支持树立投资者信心的事情。指数只能作为参考。如果投资者的信心丧失,挽救了指数,也挽救不了市场。如果投资者信心十足,指数的下跌,终究是暂时的——市场机制会发挥作用的。树立投资者信心,包含财务造假的处罚和赔偿,市场交易制度公平化等等方面。尤其是T+1交易规则,为人诟病,千夫所指。恢复T+0规则的那一天,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从此以后的改革,才是朝着正确方向的改革。 第三,不要过度依赖行政命令的手段调节证券市场。行政命令是一种调节手段,但远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旦行政命令出错,再会引发更多的行政指令,频繁的行政指令,会让市场无所适从,震荡加剧。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依靠市场手段进行管理,更有利于树立投资者的信心。 总之,我认为,能挽救中国股市的,促进中国股市长期繁荣发展的,最终将是全体投资者的信心的恢复,而不是汪汪队的资金苦苦支撑。树立投资者信心,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建立公平又有效的证券市场,才是救市之良策。管理层应该多多在此处用心。至于让汪汪队尽全力护盘,这其实真的只是权宜之计。这种挽救股市的方法,只解近虑,不解远忧,而且留下很多隐患,非智者长期所为。用资金托住股市,能给管理层争取时间,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争取到的这些时间,我们要善于利用,及早利用。如果什么都不做,错过了时机,汪汪队的努力,也终将只能换到打了折扣的救市效果。 总结:1.汪汪队托市的救市方式,只能是权宜之计。但是能争取时间。 2.争取到的时间,管理层应该尽早有效利用。制定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的、更完善的交易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树立投资者信心,让市场变得更公平。首先是恢复T+0交易规则。 3.如果不能及时制定政策,去恢复和提振投资者信心,那么汪汪队的努力,最终也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付之东流。市场最终会萎缩,投资者会逐渐离去。市场不再具备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功能。 4.最终能挽救中国股市的,促进中国股市长期繁荣发展的,最终将是全体投资者的信心的恢复,而不是汪汪队的资金苦苦支撑。
0 阅读:0

孙莹莹的交易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