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个月,全球资本市场正上演一场史诗级的“转向风暴”:外资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印度资产,疯狂涌入中国股市。这场逆转不仅撕碎了印度“新兴市场宠儿”的光环,更暴露了莫迪政府治下结构性矛盾的全面爆发——从“税收恐怖主义”到经济增速“四年来最低”,从企业盈利失速到外资信心崩塌,印度正为激进民族主义与失衡发展付出惨痛代价。而中国凭借人工智能(AI)技术突破与经济刺激政策的双重发力,成为资本风暴中唯一的安全港。
印度“高光时刻”终结:1万亿美元市值蒸发,外资撤离创历史纪录自2024年9月印度股市创下历史新高后,一场资本大逃亡便拉开序幕。截至2025年3月,印度基准股指Nifty 50已暴跌16%,市值蒸发超1万亿美元,外资撤资规模达290亿美元,创下六个月内最大抛售纪录。这场崩塌早有预兆:印度2023/24财年GDP增速预期从6.6%下调至6.4%,创四年新低;企业盈利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腰斩至个位数,而股市估值却高达历史峰值,泡沫破裂已成必然。
更致命的是,莫迪政府引以为傲的“印度制造”战略,因**“税收恐怖主义”**彻底沦为国际笑柄。2024年印度净外国直接投资暴跌85%,小米、OPPO等中企被冻结数百亿资产,美国铁姆肯、韩国起亚等跨国企业因税务纠纷集体撤离。印度三级税收体系的模糊解释权、官僚机构的低效腐败,让外资感叹“投资印度如同穿越雷区”。就连莫迪亲自发起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也因现场“抢食如战场”的混乱登上热搜——连一顿饭都管不好的国家,如何管理万亿资本?
中国逆袭:AI革命引爆“低成本颠覆”,政策红利重塑估值逻辑当印度深陷泥潭时,中国正以两大杀手锏重夺资本信心:AI技术革命与超预期政策刺激。中国AI初创企业DeepSeek推出的R1模型,以“十分之一的成本实现顶尖性能”,彻底打破美国对AI算力的垄断叙事。受此推动,MSCI中国指数自2024年9月以来飙升36%,恒生科技指数创三年新高,外资对中国科技股的配置比例从26%跃升至33%。
政策层面,中国2025年财政赤字率上调至4%(近50年最高),发行1800亿美元特别国债,并推出“新质生产力”战略,覆盖商业航天、6G、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高盛直言,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折价将逆转为溢价,AI应用渗透率每提升1%,利润可增长2%。相比之下,印度股市估值溢价高达55%,但盈利修正势头却是亚洲最弱——资本用脚投票的背后,是“性价比逻辑”的彻底反转。
莫迪的“被迫害妄想症”:战略短视如何摧毁资本信任?莫迪政府将外资撤离归咎于“外部势力干扰”,却对自身政策顽疾视而不见。为迎合美国制衡中国,印度加入美日澳“四方联盟”、强推“去中国化”产业链,甚至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然而,当莫迪向特朗普献媚求投资时,却遭美方勒索“取消关税壁垒、进口美国军火”,最终热钱未至,反遭华尔街抛弃。这种“战略投机”不仅激化中印矛盾,更让外资担忧印度营商环境的政治风险。
更讽刺的是,印度投资者普什卡·辛格公开承认:“印度经济规模仅为中国1/5,基础设施落后25年,2050年才能达到中国2025年水平。”9当莫迪沉迷于“大国幻梦”时,中国正以开放政策吸纳全球资本——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限制、关税降至7.3%、对54国过境免签,仅2024年新增外资企业便增长9.9%。资本从不相信口号,只追逐实利。
风暴远未结束:2025或成中印经济分水岭这场资本迁徙的背后,是两国发展模式的终极对决:印度依赖民族主义与地缘博弈,中国凭借技术创新与制度型开放。
摩根士丹利预测,外资撤离印度的“拐点”或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而中国“科技十雄”(阿里、腾讯、比亚迪等)将接棒美股“七巨头”,引领全球AI投资浪潮。若莫迪政府仍拒绝结构性改革,印度恐将沦为“下一个巴西”——一个永远在潜力中沉浮,却从未兑现承诺的失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