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这几天引发了广泛关注,此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涉及智能驾驶安全、电池起火、车门逃生等多个关键问题。

这场事故,不仅影响了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还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信任危机。
一些网友认为,新能源汽车碰撞就会起火,也有网友认为,新势力造车压根不靠谱。
正因为这种信任危机的出现,让小米SU7的这场事故不能单独视为一场事故,更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所以这个话题所带来的流量也是巨大的。
这时候,就会有车企想要通过蹭热度的方式搞流量,从而达成曝光量,特斯拉尤为积极。

小米SU7事故发酵后,特斯拉官微转发了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的一条微博,其中就重点提到了“安全”。
其实这条微博内容放在平时转发,问题倒不大。
但偏偏就是小米SU7事故发酵当天,特斯拉官微这样转发这样一条内容,不禁让人产生联想。
除了特斯拉以外,另一家车企创维汽车就玩得更过分了,做了一张题为“创维汽车自上市以来交通事故无一死亡案例”的海报。

创维汽车的这张海报,没有意外地遭到了大V们的集集体打脸。

或许是公关团队有KPI指标吧,又或许是管理层认为黑流量也是流量吧,所以搞出了这么一出乱事儿。
但我想说,这时候车企为了一点流量去碰不该碰的话题,完全就是在引火烧身,属实是脑子有问题。
你说自家汽车事故率为0,你一家做彩电的企业,总共做了两款车,一年就卖了1万辆,路上跑的能有几辆?
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同样是做彩电出来然后造车的,人家现在正在美国造车,是不是也可以用事故率为0吹自家的车安全呢?

其实作为车企品牌公关或负责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让品牌与小米这次的事故牵扯上,任何话题都不要牵扯上。
各家车企的老总们、公关经理们,自己偷偷看看就得了,千万别策划着吃一些所谓自家车安全的黑流量,因为搞不好就会陷入舆论危机。
倒不是说小米SU7这事儿完全是小米的问题,或完全不是小米的问题,而是这类事故每天都存在,任何品牌都不敢说能完全避免。
就在这篇内容撰写时,重庆就发布了通报,小型普通客车追尾重型半挂牵引车,造成7死1伤。

看吧,交通事故是时有发生的,没有任何一家车企都敢在这方面做文章,说自家的车是绝对的安全,一旦未来出现问题,很容易中回旋镖。
所以这波小米SU7事故,真建议各家车企不要踩小米。
首先,小米肯定是踩不死的。
如果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小米汽车就会完蛋,那么去年问界就没法卖38万辆。
特斯拉那么多次重大事故,林志颖都毁容了,能踩死估计早就倒闭了,结果人家恢复后反手又买了一辆特斯拉。

其次,车企不要再带节奏了,尤其是新能源车企。
如果让这件事持续发酵,真的会导致一部分本来考虑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和智驾产生抵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起到消极作用。
最后,没有哪家车企敢百分百保证不出事故。
当然,除非是贾跃亭的FF91,但贾跃亭不能用“事故率”来评判,而是要用“故事率”来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