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浚自夸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毛主席:确实是,但我没见过他

独钓一江秋 2025-04-25 18:32:30

1950年5月份,北京功德林里头新收了个不一样的战犯,这人就是在莱芜战役里被抓住的国民党73军中将军长韩浚。

韩浚这人本来就不怎么会说话,被抓了之后心情更糟,所以在管理的地方就更不爱开口了。可他那帮以前的同事呢,老爱凑一块儿,聊以前那些得意的事儿,还有的甚至想办法跟共产党套近乎,这让韩浚心里头别提多反感了。

一回大家聚在一起瞎聊天,国军中将汤尧又开始自夸,说他是陈赓在黄埔军校时的教官。周围人一听,都跟着捧场。可这时候,韩浚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撇撇嘴对汤尧说:就算是又怎样?我还做过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呢!结果呢,不也成了俘虏?

韩浚一说完,屋里立马静得连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大家的眼睛齐刷刷瞪得老大,满脸惊讶地看着他。没一会儿,大伙儿就像商量好似的,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嚷嚷着,非要他从头到尾讲个明白。

韩浚这才回过神来,心里头直犯嘀咕,生怕自己说错话惹祸上身。他一巴掌狠狠拍在自己脸上,挤开人群,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屋子。打那以后,不管人家怎么追问,他都是咬紧牙关,半个字都不往外吐。

秋收起义的影响力非常大,你肯定也清楚,没想到那次起义的副总指挥后来竟然被抓了起来。韩浚虽然不再公开提及此事,但大家的议论纷纷哪能堵住,这事儿很快就让毛主席知道了。

旁边的工作人员不满地跟毛主席讲:主席,韩浚这家伙是不是在说大话啊?他一个国民党的反动头头,咋可能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呢!

毛主席抽了一口烟,神情挺复杂地说:他讲的是真话,他真的是起义军的副总指挥,不过我以前没见过他。

毛主席那时候是起义军的头头儿,中央派来的特派员,还当着前委书记,他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起义。可奇怪的是,韩浚作为起义军的副总指挥,毛主席却说压根没见过他。这事儿吧,还真是挺玄乎,让人摸不着头脑!

韩浚,1894年在湖北黄冈呱呱坠地,他老爹是个教书的私塾老师。受家庭环境影响,韩浚小时候就接触了不少好东西,文化底子打得牢。长大成人后,他特别有抱负。到了武昌起义那会儿,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民主革命的大潮中。

1924年那会儿,韩浚考上了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一期,跟陈赓成了同班同学。他在学校里头表现特别出色,跟陈赓关系也很铁,没过多久就被选为了共产党员。

1925年9月份,韩浚和陈赓两人被党组织安排去苏联进修。过了大概半年,他们就被叫回来参加北伐战争,韩浚当上了北伐军的连长。韩浚这人既勇敢又有计谋,在北伐那会儿立了好多功劳,所以到了1926年10月以后,他就升官了,成了张发奎第11军教导营的营长。

4月12日反革命事件发生后,韩浚被党组织调去张发奎的警卫团,做了参谋长。警卫团的头儿卢德铭是团长,辛焕文是指导员,他俩都是共产党的人。

警卫团下面管着四个营,其中一、二、三营都是共产党带的队伍,唯独第四营,那是张发奎的铁杆手下。虽说这第四营平时还算听团部的话,但韩浚他们心里都清楚,想跟这帮人套近乎,难!

汪精卫7月15日跟共产党闹掰后,没过多久,韩浚他们几个就同时收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是党内通知,说警卫团得立马悄悄地赶去南昌,参与起义。另一封呢,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命令,让警卫团去庐山,负责庐山开会时的安保工作。

韩浚他们三个人,在收到那两封紧急的电报后,立马聚在一起开了个短会。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对外就说搞演习,实际上呢,让第四营在驻地守着。而他们三个,就带着第一、二、三营,悄悄地离开国民党那边,往南昌赶,去参加起义。

韩浚和卢德铭他们带着队伍,先是坐船,然后又换走路,一路上还得小心躲着敌人的检查,真是吃了不少苦头。等他们走到江西修水这个地方时,却听到南昌起义的军队已经往南去了潮汕。

韩浚他们三人愣住了,回不去原来的地方了,部队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可咋办呢?商量来商量去,他们最后决定,去找地方党组织帮帮忙。

湖南省委的干部夏曦在搞清楚状况后,让部队先在修水歇着,等命令。夏曦还自己拿主意,说南下的起义军里军事干部不够,就让韩浚、卢德铭、辛焕文三个人悄悄地回武汉,去领南下的任务。

卢德铭把队伍交给了第一营的营长余洒度来带领,他自己则和韩浚、辛焕文换了装,悄悄回了武汉。一到武汉,他们仨就去找了负责中央日常工作的向警予。

听完韩浚他们三人的讲述,向警予一脸纳闷,她说中央目前对南下起义军的状况也是一头雾水,压根就没打算派他们三人去追那支部队。

好在中央八七会议一拍板,就定下了在湘赣边界搞秋收起义的事儿。巧的是,秋收起义前委书记毛泽东,就在起义前一天,从长沙给中央发了电报,说想带着一支正规部队加入起义。

向警予正为部队失踪的事儿头疼呢,结果韩浚他们三个人就突然冒了出来。向警予赶紧跟中央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让卢德铭当上了秋收起义的总头头,辛焕文做了党代表,韩浚呢,就成了起义军的二把手。他们三个得立马回修水,去找毛泽东带队,一起参加秋收起义。

韩浚他们三个人高高兴兴接了任务,立马就往江西赶。可倒霉的是,半路上被当地的民团给突袭了。指导员辛焕文不幸中枪,没了。韩浚呢,他拼死保护团长卢德铭,子弹打完最后一颗,还是被敌人给抓走了。

民团把韩浚抓住后,交给了唐生智。可唐生智查了两个月,也没找出韩浚有啥错处,最后就只好把他给放了。但那时候,秋收起义的队伍已经跑到井冈山去了。韩浚没了部队的联系,没办法,只能往南去广州。还好有熟人帮忙,他在陈铭枢的手下找了个小官当当。

可不知道是哪个家伙给蒋介石透了信儿,蒋介石就让陈铭枢去抓韩浚,打算把他带到南京去审问。不过韩浚也是机灵,提前听到了风声,赶紧脚底抹油,跑到武汉躲起来了。

1928年那会儿,韩浚在武汉搞了个黄埔革命同学会,公开跟蒋介石对着干,可没多久这事儿就黄了。他成了通缉犯,手里也没几个钱,只好溜回老家,藏着掖着姓名,过上了种田养蚕的日子。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急着找军事方面的高手,韩浚在黄埔时期的老同学给他牵了线,让他去找蒋介石。蒋介石也挺大度,没计较以前的事儿,直接就让韩浚去中央军校当政治教官了。

1932年那会儿,韩浚当上了国民党的一个军团长,加入了打中央苏区红军的队伍。这时候的他,早就把自己的初衷抛到九霄云外了,一门心思地给蒋介石卖命,干起了杀害红军战士的残忍勾当。后来,他在守京山的时候,表现得挺给力,蒋介石一看,挺高兴,就提拔他当了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一开打,韩浚就带着队伍拼命跟鬼子干,从头到尾都冲在前面,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还当上了第73军的军长。

在解放战争时期,韩浚是王耀武麾下的一名猛将,他带领队伍一路从济南往东冲,跟解放军交手了好几次。后来,他们成功占领了淄博,还在那里安营扎寨。

1947年那场莱芜战役里头,韩浚又带着队伍给王耀武当起了开路先锋。但这回他可没那么好运了,刚指挥着手下离开莱芜城没多远,就被华东野战军给团团包围了。韩浚拼死突围,左躲右闪,最后还是打了败仗,被活捉了。

结果是这样的,韩浚这位在秋收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副总指挥,最终却走到了人民的对头那边,变成了被解放军关押的俘虏。

韩浚虽然是秋收起义时的副总指挥头衔,但实际上他从头到尾都没参与起义的任何行动,因此毛主席压根儿没见过他。

韩浚在功德林经过十多年的思想转变和教育,1962年得到了特别释放。出来后,他先做了湖北政协的文史工作专员,后来又成了湖北省政协委员,还当上了常委。

1989年的时候,韩浚老人在武汉安静地离开了我们,那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