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他与董建华竞选特首失败,没想到,却成了香港头号包租公

独钓一江秋 2025-04-22 16:36:32

1996年12月11号那天,在香港会展中心二楼的大会议室里,大伙儿都绷着神经,等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这天上午11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头一任行政长官就要在这儿选出来了。在三个候选人里头,董建华和吴光正的较量,说起来,从他们老爸那辈,俩人都是船运界的大佬时,就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

那天,董建华赢得了320张选票,成功当选为香港特区的行政长官。这场较量从父辈起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而他,总算是为这一方赢得了关键的一胜。

董建华心里明白,就算自己在这次选举中胜出,吴光正也绝对是个不能轻视的对手。

以前,董建华的老爸董浩云和包玉刚,就是吴光正的岳父,在商业战场上斗得挺狠。多亏了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出手相助,包玉刚这才顺利站稳了脚跟。

但董建华那会儿可能压根没想到,过了几年,吴光正竟能把老丈人创下的基业一点点壮大,资产飙到上千亿,在胡润富豪榜上名列前茅,成了“香港第一包租大佬”,大家都叫他“最强上门女婿”。

以前啊,董浩云对自己那位宁波同乡包玉刚,其实是不太瞧得上的。

董浩云比包玉刚大了六岁。1931年的时候,董浩云已经北上到了天津,开始了在航运公司的工作,而那时候的包玉刚才13岁,正跟着老爹搬到汉口,白天上学,晚上还得帮忙照看鞋店。

董浩云业务能力特别强,很早就显现出来了,22岁那年,他就直接被大家选为了天津轮船航业公会的执行委员,从此在天津航运界有了不小的名气。

过了好些年,董浩云搞起了自己的船运生意,踏上了成为船界大佬的征途,接着他就搬家去了香港。

1949年,包玉刚带着全家老小迁居到了香港。但那时候,他还没法涉足航运这行当,只能先做些买卖贸易的活儿。

这时候的董浩云,在航运这行当里,已经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包玉刚琢磨着要进军航运界那会儿,他直接跑到董浩云家去,打算以同乡的情分讨教讨教。可没想到,董浩云一开口就给他浇了盆冷水:“怎么着,你想涉足航运啊?那可是个资本密集型的大坑,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你在这方面啥都不懂,这胆子也太肥了点吧!”

但是,这盆冷水浇下来,包玉刚可没被打倒,他依旧没有放弃。

他在英国淘了一艘老旧的烧煤船回来,打一开始,包玉刚心里盘算的航道,就跟董浩云的不太一样。

董浩云和那时候的同行们,一般都是选择短期租船,这样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价格,资金也回笼得快。但包玉刚不走寻常路,他用的是长期租赁的方法。这么一来,他收到的租金虽然比其他公司少点,但好处是风险降低了,还更容易从银行贷到款。

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中东和越南那两场大战一开打,航运这行当可真是赚翻了。包玉刚的船运公司也跟着沾光,规模噌噌往上涨。但董浩云呢,对包玉刚那一套做法,压根儿就没瞧上眼。

直到一次成绩排名公布,董浩云才真正如梦初醒。

1977年的时候,有个西方的船运中介公司搞了个船王排名。包玉刚因为手里有1300万吨的船,成了全球头号船王。反过来看看董浩云,他的船只有800万吨,所以就排在了第七位。

董浩云心有不甘,觉得那个算法算得不准。

这边,董浩云还在为名次的事儿较着真儿,而另一边的包玉刚呢,已经没啥心思继续斗了,打算放弃海上生意,转到陆地发展了。

人一辈子能碰上的大选择,其实就那么几个。这几个关键的决定,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那时候,董浩云和包玉刚都瞅准了,全球航运马上就要走下坡路了。董浩云还是抱着他那套老掉牙的周期理论不放,硬是要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抄底,妄想着再当回船王。可包玉刚呢,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大肆抛售油轮,而接手这些油轮的,不偏不倚,正好是董浩云。

包玉刚能够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全靠他的女婿吴光正在旁边给出主意。吴光正作为包玉刚的女婿,在他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包玉刚的每一步行动,几乎都有吴光正在背后出谋划策。可以说,没有吴光正的帮助,包玉刚可能难以如此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吴光正的智慧和眼光,为包玉刚带来了不少好处。他的建议和意见,让包玉刚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包玉刚的成功,也离不开吴光正的贡献。

吴光正是宁波人,他老爸是个很有名的建筑师。

上世纪六十年代,吴光正跑到美国去念书,专业是物理和数学。学着学着,他发觉自己其实对商科更有兴趣,于是就直接去考了哥伦比亚大学的MBA课程。

吴光正压根没想到,他这一改,可不仅仅是专业上的变动那么简单。

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时,有次舞会,吴光正碰见了包玉刚的二闺女包陪容。两人一聊,发现老家都是宁波的,说话也合得来,没多久就谈起了恋爱。

包陪容跟老爸说了自己谈恋爱的事儿,包玉刚也没说啥不行。吴光正的家庭背景虽然没法跟船王世家比,但好歹也是个中国人。想想之前大闺女找的那个对象是奥地利人,包玉刚还郁闷了好长时间呢。

吴光正完成学业后,直接进了大通银行,干上了他心仪的金融活儿。就在这时,包玉刚提出了个事儿:让他回国办婚礼。

1973年,吴光正回到了香港,办完了婚礼。结婚后,他就进了包玉刚的环球航运公司,当上了董事。不过那时候,在包玉刚看来,吴光正这个女婿还挺普通的,没啥特别之处。

几年后,包玉刚察觉到航运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心里琢磨着得找个新方向。就在这时,他的女婿吴光正给他出了个主意:进军陆地市场。

吴光正瞧出了香港老百姓对房子那股子热乎劲儿,还瞅见李嘉诚他们几个在房地产这块地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当他跟包玉刚提这事儿时,包玉刚心里头还是犯嘀咕。说到底,他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日子,心里头有点怵。

吴光正动用了自己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的学识,给老丈人来了个全面细致的分析。说来也巧,这时候李嘉诚正好碰上难题了。

说起来,李嘉诚其实早就盯上了香港那块头最大的码头——九龙仓,而且他已经不动声色地从一些小股东那里买下了九龙仓20%的股票。九龙仓真正的老板,是英国四大银行里的老大怡和银行。李嘉诚这一出手,怡和银行那边可不高兴了。

怡和银行在九龙仓拥有的股份是百分之二十,而李嘉诚的股份紧随其后,紧逼怡和。为了牢牢抓住九龙仓的控制大权,怡和银行赶紧采取了反收购行动。

那时候,李嘉诚手里的钱还没后来那么多,他心里清楚,自己根本斗不过怡和,所以就去找了船王包玉刚帮忙。

在吴光正的一再劝说下,加上他之前给岳父指的那条进军房地产的“上岸”之路,包玉刚最后点了头,决定从李嘉诚那里买下1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不止如此,他还出手帮李嘉诚收购了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到现在,包玉刚手里的股份和怡和银行差不多了,都是20%。吴光正也被他岳父正式扶上了九龙仓董事的位置。

但真正的资本较量,得等到两年之后,那才叫一个刺激。

1980年4月份,吴光正一点一点地买下股份,最后手里有了九龙仓30%的股票。怡和在香港一直挺有名气,这么多年混得风生水起,哪肯轻易认输。

过了俩月后,到了1980年6月20号那天,怡和突然把股价猛地拉到了每股100元,然后开始大批量地买回九龙仓的股票。

这时候,包玉刚不在国内。吴光正赶紧把这事儿跟他岳父说了,然后他自己留在香港,开始给各大银行打电话。只用了两天,他就从汇丰银行那里弄到了22亿的贷款。这笔钱,就是收购九龙仓最关键的资金后盾。

过了两天,股市一开门,股价就到了105块一股,散户们赶紧把手里的股票都卖了。短短俩钟头,吴光正带着他的人,一下子就掌握了九龙仓的大权。到这儿,这场轰轰烈烈的收购大战,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这次并购大事,意味着船王包玉刚顺利进军新领域。这里面,他女婿吴光正可是出了大力气,也因此,吴光正坐上了九龙仓头把交椅,成了那儿的第一位华人董事长。

这时候的包玉刚,也慢慢步入了人生的晚年。他和老婆一共就四个闺女,这家里的财产怎么分,可真让他头疼。

1985年的时候,包玉刚查出了癌症。那会儿,包玉刚对吴光正的本事和胆识,心里头那是明明白白的。

而且,大闺女嫁了个奥地利律师,三闺女找了个日本建筑师当老公,四闺女呢,丈夫是位美籍华人医生。唯独吴光正,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当然,包玉刚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要怎么分配财产。

他把航运、做生意和金融投资这几块大蛋糕,分给了其他三个闺女,唯独把分量最重的九龙仓,留给了二闺女和吴光正。

但是,包玉刚见多了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所以他做了个决定,让女婿来打理企业,不过最后的拍板权还是留给女儿。

事实证明,包玉刚的眼光真的很准,他挑的人确实没错。

吴光正瞧见九龙仓的老码头跟和记黄埔比起来差远了,于是他决定来个大变身。他亲自动手,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打造出香港时代广场和海港城这两个地方。

2003年那会儿,香港旅游火得一塌糊涂,成了内地人眼里买东西的好地方。时代广场成了香港的一个名片,海港城呢,则是亚洲最能赚钱的商场之一,它每年的零售额能超过370亿港币,这么算的话,那就是说它每天都能赚一个多亿港币。

吴光正帮他岳父买下的会德丰,刚开始每年能赚个十几亿,后来慢慢发展到一年能赚上百亿。

2022年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上,吴光正凭借1150亿身价排到了第四名。大家都眼红他,说他命好,出生在船王家庭,一路都走得顺顺利利。但其实,要不是他自己有本事,哪能得到老丈人的看重呢。

美国作家史塔威尔说过一个挺有意思的看法:

很多香港的大佬们,要么就是生来家境就好,要么就是娶了家境好的老婆,成了人家的女婿。

能当上优秀家庭的女婿,得到厉害岳父的青睐,这本身就是一种很牛的能力,就像在游戏里一路打怪升级一样。

就像有钱人找老婆,长相其实是最不顶用的,而且还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没优势。难道会傻到,只带个贵得离谱的花瓶进门吗?能混成富豪的,哪个不是聪明绝顶。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