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叶挺独立团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部队,也是解放军部队的起源部队,那么叶挺独立团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来说清楚叶挺独立团,就要先说粤军的来历
1917年12月中旬,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将自己的警卫军二十个营交给孙中山,孙中山将这二十个营兵力整编成粤军第一师,陈炯明担任粤军第一师的师长。粤军第一师当时在广东属于正规军,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武装,但是地方武装势力是没法挑战粤军第一师的地位,所以很快陈炯明升任粤军总司令,能够指挥广东境内的所有武装。因为当时是规矩总司令不能兼任正规军的师长,所以陈炯明辞去粤军第一师师长职务,由粤军第一师参谋长邓铿担任粤军第一师师长。
粤军第一师编制师长:邓铿,参谋长:陈可钰,政治部主任:李济深,参谋处长:蒋中正,
下辖两个旅:第一旅(旅长:陈铭枢),第二旅(旅长:陈济棠)
师直属部队:特务营(营长:张发奎),机炮营(营长:薛岳),工兵营(营长:叶挺),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
1921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决定北伐,为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粤军第一师将师部直属部队改编成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大元帅府警卫团团长原本由粤军第一师参谋长陈可钰兼任,后因为这一位置太重要,所以长陈可钰辞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职务,粤军第一师参谋长由李济深担任。
大元帅府警卫团编制团长:陈可钰,团付:李章达,下辖四个营:第一营(营长:张发奎),第二营(营长:薛岳),第三营(营长:叶挺),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
1924年初,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决定组建陆军军官学校,因为陆军军官学校的位置是在广州黄埔,所以称之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向军队提供优秀军官,当时在广东的正规军队只有粤军第一师,所以最开始黄埔军校属于粤军第一师的随营军校。原本黄埔军校的校长是由粤军第一师参谋长李济深兼任,因为当时第一师师长邓铿遇刺,李济深代理粤军第一师师长职务,所以黄埔军校的校长由蒋中正担任。
1924年11月,苏联赠送给黄埔军校四辆铁甲列车,铁甲列车类似现在的装甲车,车厢都装有铁甲,车厢两侧开了几排长条形的射击窗孔,车厢内可用不同姿势射击,同时配置机枪与火炮。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组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编制人数150人,队长:徐成章,副队长:周士第,下辖三个排:第一排(排长:莫奇标)、第二排(排长:李海涛)、第一排(排长:高超)、
1924年年底,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留在黄埔学校编入黄埔军校教导团,部分学生派往其他部队实习,其中有不少黄埔学校军校学生补充入大元帅府警卫团,特别是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成了共产党可以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因为陈可钰调任宪兵司令,李章达调任大本营参军,所以第一营营长张发奎升任大元帅府警卫团团长
大元帅府警卫团编制团长:张发奎,下辖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朱晖日),第二营(营长:薛岳),第三营(营长:叶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随后大元帅府警卫团划归粤军第一师建制。
1925年7月,国民党为了北伐对广东地区的所有部队进行整编,粤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担任军长,陈可钰担任副军长,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扩编为第四军第10师,师长由陈铭枢担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扩编为第四军第11师,师长由陈济棠担任,大元帅府警卫团扩编为第四军第12师,师长由张发奎担任
大元帅府警卫团扩编为第四军第12师,团长张发奎升任第12师师长,第一营扩编为第36团,团长由朱晖日担任,第二营扩编为第35团,团长由缪培南担任,原第二营营长薛岳调任第一军第十四师副师长兼第十四团团长。第三营与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合编为第四军第12师第34团,因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属于机械化部队,铁甲列车是要经常维护的,而叶挺的第三营原本是工兵营,专业对口,所以才将二者合并。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编制师长:张发奎,下辖三个团:第34团(团长:叶挺),第35团(团长:缪培南),第36团(团长:朱晖日)
1926年初,张发奎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进攻海南随后占领,因为叶挺的第34团是机械化部队无法渡海作战,所以叶挺的三十四团留守在广州,随后划归第四军第直属,也就成真正的叶挺独立团了。
叶挺独立团编制团长:叶挺,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个营一个机枪连:第1营:营长曹渊(连长:莫奇标,吴兆生,高超),第2营:营长许继慎(连长:卢德铭,刘光烈,袁也烈),第3营:营长毕士悌(连长:张伯黄,李海涛,胡焕文),机枪连(连长:练国梁)
1926年5月初,叶挺率独立团在肇庆出师北伐,经广州,出韶关,向湖南进军,先后击败敌军4个团的兵力,然后兵临武汉。
面对北伐军面临城下,吴佩孚组织重兵布防三面环水、一面高山耸立的天险汀泗桥,叶挺率独立团连续冲锋10多次,汀泗桥4次易手,双方损失惨重,最终在独立团猛攻下,叶挺独立团占领了汀泗桥。
随后吴佩孚在同样地势险要的贺胜桥布防,叶挺独立团作为第一线主攻,连续作战不给吴佩孚任何的喘息机会。吴佩孚为了稳定军心亲自枪毙了一个旅长,把他的头挂在贺胜桥上,并在动员大会说:“怕什么,他第四军是铁打的吗?”,随后吴佩孚很快被打脸,叶挺独立团很快突破防线占领贺胜桥。
国军北伐是沿粤汉铁路线进攻的,叶挺独立团因为装备了铁甲列车,所以作为北伐的先锋部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都是叶挺独立团最先突然防线的,所以叶挺独立团所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
当然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损失也是相当惨重的,三个营长中第1营营长曹渊阵亡,第2营营长许继慎重伤,十个连长阵亡了六个,卢德铭(秋收起义作战牺牲),袁也烈(55年授衔少将军衔),刘光烈(黄麻起义作战牺牲),张伯黄(南昌起义南下作战牺牲)四人也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办公,国民革命军进行扩编,叶挺升任第11军副军长兼任第24师师长
叶挺独立团扩编为六个团第11军第25师73团(原叶挺独立团),第11军第25师75团(团长:许继慎),第11军第24师第70团,第11军第24师第71团,第11军第24师第72团,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卢德铭),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叶挺掌握的六个团中有5个团参加起义,因为卢德铭的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原本在武汉没有能够赶南昌起义,后来毛主席利用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发动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第11军第25师作为后卫部队阻击追兵,由于时任第25师师长周士第离开部队,朱德负责指挥第25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残部在湘南地区打游击最终与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毛主席曾对叶挺将军说过:“你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朱德元帅也曾说过:“叶挺独立团“是研究军史的‘老根’”。
国军威武!
叶挺不牺牲绝对是十大元帅之首,战功资厉都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