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各国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
贸易作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一旦出现摩擦,便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让整个世界陷入紧张的氛围之中。

近年来,贸易战的硝烟弥漫,让不少人开始担忧,这是否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中国在应对贸易战过程中的一些举措,也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正在做战争准备。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贸易战与所谓 “战争准备” 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2025年4月7日海峡网报道, 美国彭博社曾直指中国连续 60 天未从美国进口天然气。
要知道在全球化的能源贸易体系中,中美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天然气贸易一直是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这一贸易往来却出现了 “断流” 现象。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关税成为双方博弈的重要手段。
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国也不得不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后,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商言商,成本的提升必然会影响采购决策,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替代气源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深知过度依赖单一能源供应源的风险。
多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全球能源市场,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合作关系。
俄罗斯通过 “西伯利亚力量” 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大量天然气,而且随着管道建设的推进,输气量还在逐步增加。

澳大利亚凭借地缘优势和长期合作基础,成为中国重要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2024 年其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可观。
卡塔尔与中国签订的长达 27 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也为中国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气源。

相比之下,美国天然气在供应稳定性、价格竞争力等方面,逐渐失去优势,这也是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天然气的重要原因。
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的稳步增长,也为减少对美国天然气进口提供了底气。

2025 年 4 月 5 日,中国在柬埔寨的 “联合保障基地”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位于柬埔寨南部沿海,地处东南亚的 “心脏” 地带,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犹如一颗镶嵌在东南亚版图上的战略明珠。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的启用,极大地提升了海军在周边海域的行动能力。
在过去,中国海军舰艇在远海执行任务时,由于缺乏海外保障基地,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物资,这不仅限制了舰艇的作战效能,也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

如今有了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舰艇可以在这里进行及时的补给和维修,大大提高了在远海的持续作战能力 。
可没想到在国际上,部分势力对该基地的启用进行了无端猜测和恶意解读,声称这是中国在海外的 “军事扩张”。

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中心建设和使用符合两国国内法、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两军务实合作,更好履行国际义务和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也多次强调,根据柬埔寨宪法,不允许任何外国在境内设立军事基地,该基地完全由柬埔寨海军管理,不存在外国驻军问题,并且欢迎所有友好国家军舰在基地停靠,或参与联合演训 。

而最近除了以上两则新闻以外,还有一则就是在我国西部广袤的戈壁沙漠中,解放军一次性发射 16 枚弹道导弹,进行新型反导系统的实战测试。
反导系统作为国家战略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如同国家头顶的 “保护伞”,是抵御外部导弹威胁的关键防线。

在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具有速度快、射程远、威力大等特点,一旦来袭,若没有有效的反导系统进行拦截,将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巨大的冲击。
此次在西部地区进行的 16 枚弹道导弹实战测试,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测试规模来看,一次性发射 16 枚弹道导弹,模拟饱和攻击场景,这在世界反导测试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如此大规模的测试,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新型反导系统性能的严苛要求,也展示了中国在反导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和坚定决心 。

此次测试的新型雷达在面对大规模导弹袭击时,展现出 100% 的探测成功率,这一成绩在全球反导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它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战略防御能力,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综合以上三个事件来看,中国的一系列行动并非如外界所猜测的那样是在做战争准备,而是基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责任等多方面因素的战略自保与积极应对 。
从能源贸易角度而言,减少从美国进口天然气是中国在贸易战背景下,基于能源供应多元化、成本控制等经济理性考虑的决策,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的必要举措。

这并非是对美国的 “能源战争” 信号,而是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寻求更优化资源配置的正常商业行为 。
柬埔寨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的启用,是中柬两国基于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提升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积极探索。
其目的在于为中国海军在远海执行任务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确保海上贸易通道安全,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这与所谓的 “军事扩张” 毫无关联,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履行国际义务的体现 。
解放军在西部地区进行新型反导系统实战测试,是提升国家战略防御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下,面对潜在的导弹威胁,加强反导系统建设是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关键举措,是防御性的战略行为,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在苏丹、南苏丹、马里等地区,中国维和部队冒着生命危险,为当地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
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方面,中国也从未缺席。当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厄瓜多尔遭遇强烈地震时,中国迅速派遣救援队和提供救援物资,展现了大国担当 。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贸易摩擦 。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多次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意愿,即使在采取反制措施时,也保持着克制和理性 。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对话与合作,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机制,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

所谓 “贸易战可能成为三战导火索,中国正在做战争准备” 的观点,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臆测和无端猜测 。
中国的行动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基础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 。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贸易战的阴影笼罩下,国际形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种种无端猜测和不实言论甚嚣尘上 。
但只要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审视中国的一系列行动,就会清晰地看到,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 。


海峡网在2025-04-07关于《美媒紧盯:中国已连续60天没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了》的报道

京报网在2025-04-06关于《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启用,军事专家:提供了一种探索模式》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