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盟来说,卷入俄乌冲突实在是性价比不高,伤害性极大。马克龙访美证实了美欧的面和心不合,米歇尔访华为欧洲带回新考量,如何及时止损,如何解决俄乌冲突的不断消耗,对欧盟变得颇为重要。
在与拜登探讨了俄乌冲突以及如何继续支持乌克兰等问题后,马克龙在回国后接受采访时抛下暗示:“俄罗斯需要得到安全保障”,惊起轩然大波。
俄乌谈判新思路在以往,推动俄乌进入谈判的要素被认为是一方彻底击败一方,或是一方禁不住消耗要求谈判,再或者是欧美停止了对乌援助。
目前,欧盟内部已经出现了许多国家对援乌的倦怠和反感,有人把援乌称为“欧洲的自残”,有人游行示威反对政府的援乌政策,从援乌才是政治正确到厌倦援乌的转变,成为了欧盟中的大趋势,所以不排除欧盟停止援助的可能性。
这一次马克龙提出的“俄罗斯需要得到安全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马克龙开始为俄罗斯考虑。
马克龙认为,解决俄乌冲突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普京所担忧的北约直接扩张到家门口,以及在俄罗斯家门口部署具有威胁性的武器。
所以马克龙在俄乌谈判推动中将这一议题加入,一是确实可能对美国太失望,二是现在欧盟糟糕的整个大环境不容许再拖,打算从俄方入手尽快解决问题。
同样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正在阅读欧洲作家关于普京的著作、普京本人的一些文章、以及普京受到了什么书的影响,他决定更深入地了解普京。
俄乌能否谈判但马克龙这一说法,就像一滴水落到沸腾的油锅里,激起了乌克兰以及波罗国家的强烈反对。
“有人想为一个恐怖分子和杀手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在推特上质问。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则反过来表示,俄罗斯不需要得到安全保障,世界需要俄罗斯提供安全保障,俄罗斯应该对此负责。
不希望和谈、更不希望其他人站在俄罗斯一边的,是因历史问题对俄罗斯充满仇视的“邻居”。波罗的海三国倒向欧洲后,迅速加入欧盟,成为北约成员国,一直有反俄和仇俄言行。
立陶宛一直活跃在反俄最前线。俄乌冲突期间,先后四次驱逐俄罗斯驻立大使及代办等外交人员,还禁止俄罗斯经由立陶宛运送货物到飞地加里宁格勒,近日又宣布:驻立美军从威慑进入战备状态。
拉脱维亚外长则在北约外长会上公然提议,不要怕冲突升级,“北约应该允许乌导弹袭击俄本土”,强推美国入场。拉脱维亚副总理帕布里克斯则认为,有向俄罗斯提供安全保障以结束冲突的想法,才是落入普京的圈套。
对于这种指责马克龙对俄“态度软弱”的说法,一名法国官员的驳斥很能代表欧洲目前的态度,他一是指出法国谴责了俄罗斯,还调查了俄军的“战争罪行”,二是提到了欧洲“需要一个新的安全架构”,以避免未来的战争。
由于冲突双方及支持者各执一词,欧洲虽然想加速俄乌谈判的推进,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和平谈判的契机。(晋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