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江苏,这个标签太牛了;还有一个更牛的:苏锡常熟天下足!
说的是当年啊只要江苏的苏州、无锡、常熟的粮食丰收天下就不愁吃的啦。
江苏长江以南的苏州、无锡、常熟,加上镇江和省会南京,就是江苏的苏南地区,一个字:土豪;
江对岸的杨州、泰州、南通,沾着财气,地区财富榜排第二,属于江苏的苏中地区;
再往北的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在前三甲中垫底第三,所以是苏北地区。
当然以上说法纯粹是民间版本,方便记忆而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也有将盐城划入苏中地区的,依据的是还有一条南北分界的淮河流经江苏,那就是长江以南的属苏南,淮河以北的属苏北,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属苏中,好象也合理。这与江苏西边的邻省安徽非常类似了。
笼统地概括的话,夏商年代之前的江苏,还属于东方东夷之外的荒服之地,所以当年当地的原住民统称为“越”,越就是远的意思,美国人称亚洲东方为远东就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按距离来划定:近东中东远东什么的,毫无疑问这就是跟我们当年中原人邯郸学步了。
苏南地区的苏州一带,是春秋吴国的核心区域;无锡,属于吴国地盘;常州,曾经存在过一个叫淹国的小诸侯国;镇江一带,有过梅国,这里梅国可能是从安徽北部迁徙而来;南京有可能也是吴国的势力范围。
吴国是这一带的主力诸侯国,现今无锡、常州武进区一带发现了吴国在此兴建的类似于军事城堡的城邑遗址,春秋地缘格局中有一句“楚头吴尾”,这一带应该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分界地带。
常州,有一处春秋淹城遗址,就跟当年淹国的存在一样象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苏中地区的杨州、泰州一带为邗国,国姓为赢,与西边的秦国同宗,邗国能出名是因为出了一个能铸剑的大匠师——干将;
泰州南部一带,连着常州的,都是属于淹国的地盘;
南通,连着南通北边的盐城、淮安一带,是当时东方淮夷部族盘踞的势力范围。
苏北地区,靠南部的淮安、盐城,与南通一道应该是东方淮夷部落最后的大本营了;
宿迁一带,属于一家叫做宿国的诸侯国领地;
连云港北部赣榆县一带,存在过一个小诸侯国鄣国,连云港其余连着淮安、盐城的应该也是淮夷的地盘;
情况较为复杂的是徐州了:雎宁县、邳州一带,属于邳国;新沂县接壤宿迁市一带,属于钟吾国;徐州市铜山区一带;属于彭国;徐州西北部的沛县、丰县一带是曾经的东方东夷大国徐国的领土。
东周周简王即位之初,是公元前585年,吴国的国君姬寿梦也刚即位不久。吴国传承到姬寿梦的时候,从正式获得西周王朝册封起经过十三世的累积,国力发展成了区域强国。
这一年,吴国开始发动了攻打楚国的试探性战争,分别攻打了属于楚国控制的地盘徐邑和巢邑。
徐邑,就是古徐国,江苏的地盘已经退缩至徐州的丰县沛县一带;
巢邑,就是古巢国,现今安徽合肥下辖的巢湖市一带。
如果时间拉长到第二年公元前584年,吴国在现今安徽淮南市的州来邑正式展开与楚国争霸战争。
以上三个地带:安徽淮南、安徽巢湖、江苏徐州,基本是楚国控制下的势力范围,那么倒过来可以说明,此时吴国控制下的地盘已经与楚国接壤了。
公元前584年,姬寿梦即位后两年正式称王,这时中华版图上有三个王了:“宅兹中国”的东周天子周王、南方的楚国楚王、东南方的吴国吴王。
吴王寿梦的吴国,此时应该已经基本占据了整个江苏地界,而且自淮河以南安徽境内的淮南至合肥巢湖的东段以及芜湖、宣城也已经纳入到吴国的版图范围了。
上述江苏境内的大大小小各诸侯国,都被吴国收入囊中了。
自公元前584年始,直到公元前505年,吴国成为了中原晋国的接盘侠,晋楚争霸战中晋国抽身离场,晋国的战争代理人吴国下场,和楚国展开的吴楚东南争霸战前后持续了近80年时间。
八十年的时间里吴楚争霸双方共打了十二场大规模的战役,前面十一场战役全部发生在现今的安徽省境内。
最高潮的最后一场战役,吴国打到了楚国的本土,从江苏苏州直接打到了湖北荆州除了,那就是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楚国本土的郢都之战。
吴楚争霸十二战,吴军大约取得8胜3 平1 负的骄人战绩。
后来,楚国打不动了,也离场了,楚国发展的战争代理人越国下场。吴楚争霸告一段落,吴越争霸开始,大约再过30年的时间,吴越争霸结束,公元前475年越国灭了吴国,江苏短暂地纳入到越国的版图中。
吴楚争霸80年,以吴国攻入楚国国都收尾;接下来晋楚双方的代理人吴越由客串打成了主打,吴越争霸30年,吴国被KO了。再下来是越国直接挑战楚国,双方拉锯了100多年,楚国终于吞并越国,江苏又被整体并入楚国的版图,那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