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的1970年代,苏联正处于冷战的高压与紧张之中。勃列日涅夫作为苏共总书记,掌控着这个超级大国的命脉。他的统治依赖于严密的监控体系和忠诚的卫队,而克格勃作为国家安全的支柱,时刻警惕任何背叛的苗头。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表面上是个铁板一块的强国。1964年,他通过推翻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初期以稳健的形象示人。然而,到了1970年代中期,苏联内部的官僚体系日益僵化,经济停滞的迹象开始显现。

城市里的市民排队购买面包,乡村的集体农庄产量下滑,宣传机器却仍在高唱胜利的赞歌。勃列日涅夫的权力依赖于克格勃,这个情报机构不仅对外搜集敌方信息,还对内严密监控官员、军人和普通市民。任何对体制的不满,都可能被视为背叛,遭到无情的清算。

勃列日涅夫的贴身卫队隶属于克格勃第九局,负责保护最高领导人的安全。这些卫兵通常从军队或安全机构中精挑细选,背景清白,训练严格。他们驻守在克里姆林宫,负责检查来访者、巡逻走廊,甚至陪同勃列日涅夫出访。

卫兵的工作要求绝对忠诚,因为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如领导人的行程、住所的安保细节——一旦泄露,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冷战期间,西方情报机构如CIA和MI6不断尝试渗透苏联高层,卫兵这样的岗位自然成为招募目标。

1976年,苏联与西方的对抗进入白热化。美国和北约在欧洲部署新型导弹,苏联则加紧核武研发。莫斯科的街头,外国记者、外交官和游客中混杂着特工,克格勃的线人无处不在。电话被监听,信件被拆封,连普通市民的聊天都可能被举报。

在这样的环境下,背叛的代价极高,但诱惑同样存在。西方特工通过金钱、移民承诺或假身份,诱惑那些对苏联体制不满的人。卫兵虽然待遇优厚,但长期的压抑和高强度工作,也让一些人动摇。

一名卫兵的背叛行为逐渐显露。他试图将勃列日涅夫的行程和克里姆林宫的安保细节传递给西方联络人。这种行为在克格勃的监控下难以长久隐藏。克格勃的情报网络遍布莫斯科,从街头的小贩到高层的官员,都是潜在的线人。

卫兵的异常举动如频繁外出、与陌生人接触,很快引起注意。一封寄往西方的加密信件被截获,内容涉及勃列日涅夫下一次出访的安保计划。克格勃高层震怒,决定迅速采取行动,以儆效尤。

克格勃在确认卫兵的背叛后,迅速制定了行动计划。公开逮捕或审判会暴露内部的漏洞,可能引发西方媒体的炒作,因此高层选择了暗杀。任务交给了一名代号不详的女特工,她的背景被严格保密,仅知她有华裔面孔。

苏联远东地区居住着不少华裔族群,他们在情报工作中常被利用,因为他们的面孔在莫斯科既不显眼,又能伪装成外国记者或游客。女特工的身份可能是克格勃精心设计的掩护,具体来源无从考证,但她的任务明确:清除叛徒,销毁证据。

女特工的武器是一支小型喷雾装置,内装化学毒剂。这种毒剂由克格勃的实验室研发,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呼吸衰竭,且尸检难以查明死因。

1978年,保加利亚叛逃者马尔科夫在伦敦被毒伞刺杀,使用的就是克格勃提供的毒剂。女特工的喷雾器设计精巧,藏在手提包内,操作时无需直接接触目标。她在莫斯科的行动经过周密计划,避开了克格勃的内部监控和西方的情报网络。

卫兵藏身于莫斯科郊区的一栋公寓楼,试图等待西方的进一步指示。他的背叛行为已无退路,西方联络人承诺的报酬尚未兑现,而克格勃的追捕已步步逼近。女特工在深夜行动,她以记者身份进入公寓楼,避开了门卫的盘查。

卫兵的房间位于三楼,门锁老旧,周围没有监控设备。女特工敲门后,卫兵短暂迟疑,最终开门。喷雾器在瞬间启动,毒剂迅速扩散,卫兵吸入后倒地身亡,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女特工随后检查了房间,拿走了卫兵藏匿的微缩胶卷和美元。这些证据可能暴露西方情报机构的网络,必须彻底销毁。她在房间内点燃煤炉,制造了煤气泄漏的假象,然后悄然离开。

整个行动没有目击者,公寓楼的居民大多熟睡,寒冷的冬夜掩盖了她的行踪。克格勃的特工训练强调效率和隐秘,女特工的每一步都经过反复演练,确保不留任何破绽。

次日清晨,邻居发现异常气味,报警后莫斯科警察赶到现场。卫兵的尸体躺在地板上,房间内煤炉仍在冒烟。警方初步勘查时,两名克格勃特工出现,出示了证件。他们要求警方立即撤离,并将案件定性为意外中毒。
莫斯科的地方警察在国家安全事务中毫无话语权,克格勃的介入意味着案件到此为止。警官们没有质疑,迅速结案,现场的物证被克格勃收走。卫兵的死讯没有上报,档案被封存,公众对此一无所知。

克格勃派人前往卫兵的家乡,找到他的家属,送去了一笔钱作为补偿,同时警告他们不得对外提及。家属收下了钱,选择了沉默。在苏联,普通人对克格勃的指令从不敢违抗。

女特工在任务完成后立即撤离莫斯科。她乘坐夜间火车前往外地,所有的身份证明都被销毁。克格勃对执行敏感任务的特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任务结束后,他们的档案通常会被删除,以防泄露。

女特工的去向无人知晓,她可能被调往其他地区继续执行任务,也可能被安排隐匿一段时间。她的华裔背景在任务中起到掩护作用,但在克格勃的记录中,这只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西方情报机构很快察觉到联络人的失联。他们推测卫兵已被清除,迅速切断了与莫斯科相关的情报线。CIA的内部报告记录了这次行动的失败,但没有公开。西方特工在苏联的活动受到进一步限制,莫斯科的间谍战变得更加谨慎。

克里姆林宫内部,勃列日涅夫听取了简短的汇报。他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要求加强卫队的监控。克格勃第九局随即调整了安保措施,卫兵的通信被加密,出行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克里姆林宫的氛围更加压抑,卫兵们在岗位上更加小心翼翼。勃列日涅夫继续执政,直到1982年因心脏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