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效率的竞争。”
这一论断在中国在线旅游(OTA)行业的最新数据中得到了完美印证。
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携程以533亿元营收支撑起1.2万亿元GMV,综合佣金率仅为4.4%。国际巨头Booking同期GMV虽与携程持平,佣金率却高达14.3%。
这意味着,携程用不足国际同行三分之一的抽佣比例,实现了同等规模的交易生态。
两组数字的对比,揭开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认知误区:国内OTA并非依赖高佣金“吸血”商家,而是凭借效率优势,重构平台经济的价值链条。
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升维,也是对平台经济竞争规则的重新定义,更指引了技术创新的方向。
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行业,属于那些利用技术创新,将成本洼地变成价值高地的企业。
作者 | 分淼
编辑 | 方远
4.4%佣金率撬动万亿生态,携程财报中的效率魔法一直以来,一些国内媒体与消费者对OTA行业佣金比例高昂,甚至影响酒店或民宿的定价和收益。但这一刻板印象,并不符事实。
跟电商、外卖等平台经济一样,国内OTA平台在发展初期,低佣金曾是攻城略地的核心武器。初期以较低佣金率,广泛吸引大量的酒店、航司等合作伙伴,迅速占领市场,培育消费习惯。
随着流量红利消失,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OTA行业的佣金定价也日渐稳定。
数据显示,2024年携程24年营收533亿,GMV为1.2万亿,整体佣金率为4.4%;同程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31.06亿元,GMV为2010亿元,整体佣金率为6.5%。
若将目光转向国外,2024年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的佣金率为12.3%,在线预定平台Booking佣金率为14.3%,线上民宿平台Airbnb为13.6%。
换而言之,国内OTA平台佣金率仅为国际巨头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远未及行业巨头平均水平。

国际OTA平台佣金率计算
然而,国际OTA巨头长期维持高佣金率,看似利润丰厚,实则折射出全球化布局的效率困境。
以Booking、Expedia为代表的跨国企业,业务覆盖超200个国家和地区,承受着多语言服务体系的运营冗余、多货币结算的汇兑损耗、跨国家的合规成本三重压力,经营成本高企。欧盟市场强制征收的20%增值税,将欧洲运营成本进一步推高。
硬性成本倒逼之下,巨头们只能提高佣金并扩大经营范围,以规模换利润,以空间换时间,用长期高佣金弥补短期利润缺口,支撑其全球业务网络的持续扩张,用增长掩盖一切问题。
反观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则为本土OTA的低佣金生存模式,构筑起天然壁垒。
作为全球最大单一旅游市场,中国超14亿人口流量池,形成规模经济的前提,得以让国内平台更低边际成本分摊研发、运营投入,使平台能在降低佣金的同时吸引更多商户,形成“规模扩张-成本下降-让利商户-吸引客流”的正向循环。
制度性成本的差异,更形成关键变量。国内统一市场监管框架规避了跨国合规成本,叠加劳动力比较优势,使得国内OTA平台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才能以更低的佣金率,撬动国际巨头同等量级的交易规模。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携程综合佣金率仅为4.4%,远低于Booking的14.3%,但携程的1.2万亿GMV已与后者持平,揭示出市场集中度对商业效率的根本性重塑。
AI驱动商业升维之战,携程开启效率革命下半场佣金的差异印证了国内外OTA市场环境不同,而这只是效率战争的中场。
当国际巨头还在提高佣金率、弥补利润空洞时,由AI驱动的升维之战,已悄然开启下半场赛点。
今年2月,携程高管迎来换血,由陈刚出任集团首席产品,牵头集团AI相关产品的战略制订,意味着携程进一步加码AI战略。
截至目前,携程的AI战略已在消费、供给、平台三端全面铺开,效率革命在AI的驱动下,进入关键的下半场。
在消费端,携程通过AI赋能客服,打破了“低价必然低质”的行业魔咒。
此前,消费者经常会反馈订单咨询、行程变更、退改签等需求,若客服资源有限,便极大影响使用体验。携程利用AI大模型打造智能客服系统,大幅提升客服应答能力。
数据显示,平台上80%的咨询问题可由AI解决,售后服务自动化率超70%,95%的需求可在20秒内极速响应。
这并不意味着人工客服退出舞台。当简单需求由AI接管,携程客服便可以投入更有价值环节,提供AI无法给予的有温度的服务,强化人工客服的价值,提高用户黏性。
在平台端,携程引入AI大模型,提高了用户的决策效率。
当用户面对拥有海量SKU的旅游产品库时,传统人工筛选模式难以有效匹配供需,大量时间都消耗在无效信息过滤环节,一旦选择不合适产品,也会大幅降低旅行体验。
2023年,携程发布了首个旅游垂类大模型产品“携程问道”,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旅行咨询服务,大幅提升决策效率和使用体验。
2024年,携程基于AI推出“旅行热点”,可以实时抓取热点动态,提供时下热门选择,并上线“线路规划”功能,帮助用户自动生成个性化行程方案。
在供给端,携程为商家提供AI运营工具,为商家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助力。
在携程后台,商户可以实现AI录入信息、AI内容生产、AI生成及美化营销广告,并可以借助AI与客户交流沟通,释放商家人力成本,提高服务能力。
数据显示,在AI工具助力下,商户信息录入时长可减少10%,内容生产时间从8.5分钟缩短至15秒,广告物料生产时长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咨询解决率达60%以上。

携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正在重构“平台-商家-用户”的价值分配三角:
在新的价值链条中,商家获得经营增效,用户享受服务升级,而平台则通过生态价值的增强,而非单纯的佣金抽成来维系增长,形成更健康的商业生态环境。
当技术压降成本、规模摊薄边际、生态创造增量,携程通过技术赋能与效率革命,将成本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
由此,平台不再是交易抽成的“收费站”,而是产业效率升级的“加速器”。
OTA创新叙事跨行业共振,中国重塑全球竞争规则在以流量与佣金为竞争基准的平台经济中,国内OTA悄然完成效率革命,将“低价让利”进化为“效率造血”。
这场效率革命的意义,远超OTA行业本身。
如在外卖行业,海外GrubHub、DoorDash等巨头对商家的外卖抽成分为15%、25%、35%三档,另加2.9%的信用卡处理费。据外媒报道,餐饮外卖巨头Deliveroo对部分外卖订单收取高达35%的佣金加增值税。
而在其他区域,外卖平台JustEat在欧洲抽成为20%-25%,外GrabFood在东南亚抽成25%-30%,韩国“外卖的民族”抽成30%-40%,意味着消费者每订一单外卖,平均服务费与配送费要花人民币30元左右。
相比之下,国内的美团和饿了么抽佣比例通常为5%-15%,经营效率高下立判。
而基于餐饮配送服务,国内外卖平台还在向即时零售战场开拓、向B端服务深耕,谋求更大生态价值,创造更多交易撮合空间。
效率革命的本质,在于重新定义平台经济的价值衡量标准:不再是“抽佣多少”,而是“创造多少”;不再是“规模大小”,而是“效率高低”。
当国际巨头们还在依赖高佣金维系增长时,中国的平台经济已另辟蹊径,竞争赛道已从“成本控制”升维为“价值创造”,从“佣金率高低”转向“生态价值厚薄”。

相似的创新叙事,在其它领域发生共振。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开源模型DeepSeek-R1,训练成本仅600万美元,且仅使用2048块H800芯片,推理时只激活10%参数量,大幅降低计算资源消耗。
海量场景的数据积累、算力基建的成本优势、政策导向的产学协同,共同铺成中国AI的创新之路。DeepSeek的诞生,将全球AI拖入全新的效率战争,重塑了技术创新的坐标系。
很快,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深度搜索,电信企业接入Deepseek开源模型,工业、能源、政务等各行业在AI洗礼下,先后进入智能进化的通道。
就像投石入水,一次技术升级便可扩散涟漪,推起了更广阔的效率浪潮。
可以说,这场携程财报折射出的“效率革命”,正是中国各行各业通过创新,重新定义产业价值标尺的缩影。
当传统商业红利消失,成本曲线陡峭难降,唯有将每一分技术投入转化为效率红利的企业,才能在全球规则重塑中掌握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