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25通缩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挑战?

笑看大杂烩 2025-04-15 22:19:46

一个不幸的消息趋势已经完全改变,从14亿人消费不动,到大基建的被叫停;再到外贸受阻,又面临美国征收关税的大背景下,经济三驾马车已经开始失速。随着这两年居民存款暴涨,市场上的车子房子以及其他大件商品,无论怎么跌也没人买了。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1-8月住户存款再次暴涨9.65万亿元,这其中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假如大家都开始不消费了,后果将无法承受。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可能会导致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这不是危言耸听。

首先众所周知,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没人消费会导致商品持续暴跌,从而导致经济陷入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因为老百姓不愿意消费,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

当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一路下跌时,你可能会觉得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了。挺好的事情,可问题在于,这会影响人们对物价的预期。比如工作几年的人,手里有点钱想分期付款买个房子。但突然发现房价这两个月不仅没涨,还跌了一些。于是张三开始觉得等等看说不定还会继续跌。果然到了年底,房价不出意外又跌了。这时候张三就会想着,也许还会继续跌。于是就捂紧了口袋继续等。可是地产商们却发现房子还是卖不动,开始着急了。毕竟公司的运营成本很高,房子卖不掉就赚不到钱,公司的现金流也会受影响。有可能发不下来工资,有可能公司会裁员或者降薪。

这时候员工们也为失业或者收入减少,也就勒紧了裤腰带,减少消费,能不消费的就不消费。失业的人去市场找工作,却发现情况更糟,不仅房子卖不动,连车子家具家电、电子产品珠宝等商品都卖不动,而且价格还在一路下跌。各行各业都在裁员降薪,失业率一路飙升,整个经济都陷入了萧条。通货紧缩,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治理通货紧缩,可以通过加息让银行利息足够高,市场上的货币就会回流到银行,让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趋于平衡。但是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太少时,降息也没什么作用。因为商人们不愿意借贷扩大产能,毕竟商品都卖不动,借钱就等于亏钱。因为失业和收入减少,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也不好,担心借钱消费后还不起。所以哪怕降息了也没人愿意借钱。就像当年美国大萧条时,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低价卖出去一样。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卖了10块,明天可能就要卖5块,后天可能只能卖两块。各行各业也是这样。所以当商品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商家宁愿把多余的产能全部销毁,并且缩减产能也不会再降价。因为继续降价就意味着一直亏损,而且市场也无法触底。

如果社会上缺少货币,且没有人愿意去银行借贷,增加市场的流通货币量,那么直接打开印钞机印钱,也不会有用。央行印出的货币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需要商业银行的借贷形成杠杆,货币才能到社会上流通。如果没有人愿意,借再多的钱也没用。所以治理通货紧缩非常困难,必须改变人们对商品价格下跌的预期。但一旦形成预期就很难扭转。只有当商品供应一路下降,到和流通货币总量匹配时,才能自然扭转,但这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因此通货紧缩的危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货紧缩的预防和治理。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帮助经济发展,只能让钱每天贬值一点点,这样大伙才会心甘情愿的花钱投资和消费。要是今天不买,等到明天花钱的时候可就更多了。这种消费热情也能助长其他行业的繁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