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富士山计划:用五百枚超级炸弹,沉没日本

时生的手记 2022-06-07 09:41:34

意大利倒戈,希特勒自杀,二战欧洲战场正式结束。轴心三巨头,只剩下日本苟延残喘。

盟军相继拿下太平洋战场和亚洲战场,日本本土成为日本军部的最后壁垒。此时疯狂的日本人拿出了玉碎计划,打算用日本人灭种的风险,打算换一些盟军的伤亡。

此时美国人正在准备“13号特别轰炸任务”,打算给日本人来一次核轰炸。而苏联的另一个计划“富士山计划”也在酝酿之中,而苏联人的计划根本不在乎日本是否投降,而是要将整个日本沉入海底。

美苏两国殊途同归,都是想要避免在对日作战中的大量伤亡,再者则是日俄两国本就是世仇,苏联提出此项“灭种”计划也就能理解了。

13号特别轰炸任务

这一任务脱胎于美军“没落行动”。这一行动与苏联的“富士山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计划在日本进行本土作战时,将日本打回石器时代。

在没落行动中,又由“奥林匹克计划”和“小王冠计划”共同组成。“奥林匹克计划”是在盟军登陆日本本土之前,美军派遣24艘航母和24艘战列舰以及400多艘各型号战舰对日本本土进行狂轰滥炸,与此同时派出14个师登陆日本,对日本进行本土作战。

“小皇冠计划”则是在“奥林匹克计划之后”,再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登陆作战,这次的登陆规模将会远超过诺曼底登陆,登陆人数高达90万人。前后两支登陆部队从南北两端同时向东京推进,最终完成会师。

而日本为了应对盟军的登陆计划,组织起了近3000万人的民间战斗队,打算来一场全民玉碎计划。这些人未曾接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有的女性甚至只是发了一把匕首和锥子,要求这些女性去刺杀登陆的盟军。

就在此时,美军参谋部就登陆问题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明确表示,如果盟军的“奥林匹克计划”时间持续90天,将会有45.6万人伤亡,“小王冠行动”也持续90天,那盟军的伤亡总人数可能达到120万人,这个数字是美国军方和民众不可能接受的。

因此美国军方开始寻求一种非接触式的不对称作战方式。与此同时,美军核试验已经取得成功,核爆炸巨大的威力迅速吸引了军方的注意力。

美国作为第一个研发出核武器,一架飞机可以搞定一座城市,这对于正在寻求替代方案的美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作为“没落行动”的替代计划,“13号特别轰炸任务”也就应运而生,盟军要对日本进行核轰炸。

“富士山计划”

如果说美军是想把日本打回石器时代,那苏联的“富士山”计划就是想让日本绝户,甚至还想让日本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

苏联人认为,日本处于太平洋地震火山多发地带,可以通过军事力量引发日本的地质灾害,威力将会超过任何形式的武器,毕竟人类所有武器在大自然的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鉴于此,苏联人计划用超级炸弹,对日本富士山展开轰炸,引起富士山的火山喷发,衍生出地震海啸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将日本埋入海底。

为了计划的顺利实施,专门研制了pe-8型的大型轰炸机以及名为“斯大林炸弹”的超级炸弹。值得一体的是,为了执行“富士山计划”,苏联著名的雄鹰飞行大队也由此建立。这一切都在1945年5月前夕准备完毕。

根据苏联人的计算,只要用超过500枚超级炸弹对富士山进行轰炸,就能引发富士山的喷发,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沉没。

苏联人向来崇尚暴力美学,但从未实施过此类计划,那苏联为何对日本如此狠心?

时间线拨回到1895年,日本作为新兴帝国主义,与沙俄来了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结果赌赢了,整个东北亚都成了日本的后花园。从这开始沙俄就和日本结下了梁子

1905年,日本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打的落花流水,将势力范围伸进了我国东三省。沙俄对我东三省垂涎已久,就这样被日本捏在了手中,这是俄国人不能接受的。

二战时期苏联在欧洲战场忙得不可开交。日本在诺门罕给了苏军当头一棒,逼得苏联不得不向蒙古国派兵。这一战尽管苏军拿下胜利,但属实还是被日本恶心到了。

日本人是典型的忌吃不记打,因此苏联想对日本下死手也就能理解了。

投降诏书,救了日本一命

1945年8月,两枚原子弹被相继投向了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瞬间灰飞烟灭。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进入麦克阿瑟太上皇时代。

然而日本不知道的是,苏联的“富士山”计划已经是箭在弦上,加入日本能再坚持一个月,很有可能就换苏联上场,“富士山”计划实施,日本正式进入无人无岛时代。

苏联这一计划一直是处于绝密状态,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此项计划才被公之于众。美国计算机团队对此有过专门的模拟,最终证实苏联的这一计划一旦实施,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从日本人的角度而言,即便是两颗原子弹给日本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但相对于苏联的“富士山”计划而言,两座城市的毁灭和几十万人的伤亡,换来了日本的希望,这无疑是极其幸运的。

但从中国人的角度而言,只要日本不承认二战侵略史,不断漂白二战史,那无论日本遭受什么样的苦难,都不值得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去同情。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