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面前,特朗普已经无牌可打,“认怂”是迟早的事。据观察者网报道称,特朗普宣布要降低对华关税,可能超过50%。
在特朗普宣布这些消息之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首次公开承认,持续五年的中美高额关税战已"不可持续"。
美国对华商品税率高达145%,直接导致两国月度贸易额较战前萎缩37%。说白了,两国贸易都有“脱钩”的风险。
期间,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的CEO们不得不集体造访白宫,希望特朗普停止这个愚蠢的行为,因为他们货架上的日用商品库存正以每周2.3%的速度递减。
在这样下去,美国经济将遭遇重创,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对华加征关税已导致美国企业额外承担超过1360亿美元成本,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0.5个百分点。
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特朗普改变主意,一开始,特朗普还在社交平台呼吁美国民众,要求他们挺住,但很快,他就发现,事情越发失控。
中国反击快狠准!咱们别的不说,光是手里握着7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就足够让华尔街那帮西装革履的精英们晚上睡不着觉。
仅是中国现在左手握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右手牵着欧洲、拉美、非洲的贸易伙伴,就足够让美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欧洲国家集体投奔北京,西班牙宣布要深化对华合作,法国总统马克龙喊话欧洲企业"别再去美国撒钱"。而欧盟7月份要组团来北京谈生意。
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完备的工业体系(41个工业大类齐全),以及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网络。
中国手里的牌还有很多,对等关税,稀土管控,停止接受波音等等措施只是中国反制的第一步。更让美国感到惊恐的是,中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据麦肯锡调查,跨国公司在华采购比例已从2018年的73%降至2023年的58%,同时东南亚采购份额提升至22%。这种"中国+N"的供应链布局策略,正在重塑世界经贸版图。
而美国,要面临的困境是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通货膨胀,根据美联储测算,现有关税若维持到年底,将推高美国CPI 0.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普通家庭每年要多支出1276美元!
其次,美国还要面临产业链断裂的风险,美国制造业协会报告指出,汽车行业因零部件短缺已累计停产84万工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占比达43%,若彻底脱钩,全美工厂设备开工率将骤降12个百分点。
现在美国农民看着满仓的大豆玉米直发愁,中国转头就签下巴西的万吨大豆订单,去年光是前8个月就从巴西进口了5750万吨,直接把美国大豆挤出了采购清单。
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矿产,全球有二十多个国家排着队想接盘。可美国想要替代"中国制造"?
美国商场里的电子产品货架空了一半怎么办?找越南?找印度?但那边工人连基础配件都组装不利索。
更扎心的是,现在连自家后院都起火了,美国消费者协会最新调查显示,83%的民众担心关税推高物价,沃尔玛、塔吉特这些零售巨头的财报里,中国制造商品的价格涨幅已经突破15%。
更令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关税大战,让他的支持率断崖式下跌,目前,全美已经有11个州起诉特朗普!如果接下来特朗普不能逆转口碑,明年的中期选举,可就悬了。
当然,爱面子的特朗普,是不会轻易就彻底“认怂”的,所以,特朗普仍维系"对华强硬"的人设,他说,关税会大幅下降,但不会清零。有白宫官员透露,对华关税应该会降到50%-65%之间。
可笑的是,特朗普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还阴阳怪气的指责其他国家在占美国的便宜,掠夺美国的资源。他一边埋怨中国这样对美国“很不公平”,一边有表示,想和中国达成协议......
不得不说,还是美国的“双标”玩得溜。
不过中国的态度始终不变,如果美国想和中国谈,那么就必须停止威胁讹诈,不能一边极限施压,一边又想在中国这里拿走大部分好处。
接下来,特朗普如果想结束这场荒唐的闹剧,就必须得拿出点态度来。
短期看,美国可能在对华光伏组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做出关税让步,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中长期则会在高科技领域加强出口管制,既想"关税松绑",又想"技术封锁"。
但是,中国还是那句话,如果美国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极限施压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