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称,美伊已经结束第二轮间接谈判,但未深入探讨双方分歧。特朗普虽然嘴上狠话不断,但是真对伊朗动手,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但和美国不同,以色列一向豁得出去,目前,以色列已经仍旧主张要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甚至有要绕开美国打伊朗的打算。
美军现在的大部分力量都用来对付胡塞武装,美国积极打击胡塞武装,实际上就是警告伊朗的一种方式。
据外媒报道称,参战的除了美军,还有法军。当然,胡塞武装的导弹可是无差别攻击,近日,法军的战舰就中招了,"阿基坦"级护卫舰4月18日公布的作战影像显示,被击中的胡塞武装无人机在爆炸解体后,仍有重达23公斤的金属残骸以每秒300米的速度撞击舰体。
胡塞武装改造的"沙赫德-136"无人机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机身,在遭受拦截爆炸时,内置的50公斤高爆战斗部会形成上千枚高速破片。
法军技术人员透露,仅今年1-3月,参与护航行动的欧盟舰艇就累计出现47处舰体凹痕损伤,其中3次导致雷达系统暂时性失灵。
美军的双航母战斗群正在实践"饱和打击"战术。部署在红海的"杜鲁门"号与阿拉伯海的"卡尔·文森"号形成钳形攻势,配合B-1B战略轰炸机群,对也门境内目标实施全天候打击。
4月17日深夜的荷台达港空袭中,12枚AGM-158C反舰导弹造成港区90%设施损毁,直接导致这个承担也门70%燃油进口的关键港口陷入瘫痪。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数据显示,此次袭击已影响约250万民众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目前,美国和胡塞武装之间的对抗正在演变为战略消耗。胡塞武装采用"蜂群战术",以每月约200架次无人机、弹道导弹的袭击频率,迫使美欧舰队持续消耗昂贵的防空导弹。而美军则定点清除胡塞的导弹发射阵地、无人机装配车间等关键节点。
美军打击荷台达港,实际上是为了切断伊朗和胡塞武装之间的联系,但是伊朗革命卫队近期还是向胡塞武装输送了"阿拉什-2"无人机。
该款无人机采用了俄制GLONASS导航系统,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足以覆盖整个红海海域。而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搭载的E-2D预警机,正通过新型APY-9雷达构建半径550公里的防空识别区。
胡塞武装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他们绝不会向美国低头,美国越是打击也门,也门的民众就越是痛恨美国,胡塞武装的“反美队伍”就会越庞大。
既然在胡塞武装这里找不到突破点,那么当下中东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依旧在美国和伊朗这里。
从央视新闻的报道来看,美伊之间已经完成了第二轮间接谈判,但说到底,谈判没啥实际性的进展,一如既往是个僵局。
谈判桌上的交锋始终围绕两个核心诉求展开。伊朗反复强调,必须确保美国全面解除对伊制裁并建立可验证的执行机制,同时重申其核计划的和平性质。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直言不讳:"我们的立场是明确且不可动摇的。”
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在解除制裁的时间表与核查机制的关键细节上仍存在根本分歧。伊朗要求美国一次性解除全部涉核制裁,而美国坚持分阶段解除与分阶段履约挂钩。
和上次谈判有所不同,这次谈判桌上多了一位特殊的"观察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内塔尼亚胡在电视讲话中明确表示:"不彻底铲除哈马斯,以色列绝不会从加沙撤军。"这番看似针对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宣言,实则暗藏深意。
当前加沙战场上每拖延一天,都在消耗伊朗及其支持的什叶派武装的战争潜力,这种"围点打援"策略正将伊朗逼入战略困境。
最关键的是,以色列还释放出两个危险信号。其一是对国际承诺的极度不信任,内塔尼亚胡直言"任何停火协议都必须附带可执行的担保机制"。
其二是暗示可能采取单边行动,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赫尔齐·哈勒维近期视察前线时特别强调:"我们具备独立完成战略目标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对美伊谈判的变相施压,如果美国不能有效遏制伊朗核计划,以色列将自行采取军事手段。
事实上,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计划早已不是秘密。《纽约时报》披露的5月行动时间表显示,以军拟动用F-35隐形战机群对纳坦兹、福尔多等关键核设施实施打击。这个时间节点恰和美伊谈判进程高度重合。
以色列试图通过战争边缘政策迫使美国在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立场,但特朗普政府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据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白宫在4月下旬紧急叫停了以色列的军事计划。特朗普在国家安全会议上明确表态:"现在不是在中东开辟新战场的时机。"
特朗普担心一旦和伊朗开战,局面将会失控。伊朗的立场也是难得的强硬,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在近期阅兵式上展示了新型"卡伊姆"弹道导弹,这种导弹能够覆盖以色列全境。
到时候,美国必然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来应对这场战争,这将导致美军将无法分散多余的兵力来稳住亚太这边的局势。
而且,美伊一旦开战,另一个核大国俄罗斯还坐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