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张译凭《三大队》程兵一角二度加冕华表影帝。从话剧团龙套到“六边形战士”,他以二十年光阴,为中国演员的逆袭写下注脚。

1997年入伍北京战友话剧团,张译十年间辗转于场记、替身等边缘角色,被讥讽“长着一张驴脸”。但他将嘲讽化作燃料:为《士兵突击》史今退伍戏预演百遍,在《亲爱的》里用韩德忠的醉酒哭戏征服陈可辛。2015年金鸡奖杯,终于砸碎“龙套专业户”的标签。

张译的表演是“解剖式”的。拍《悬崖之上》电刑戏,他主动要求加大电流致休克;《鸡毛飞上天》中,他以十年跨度雕琢陈江河,连手部颤抖都暗合人物心境;《三大队》结尾的回眸,被影评人称为“中国银幕最克制的悲怆”。导演曹保平赞其“如手术刀般精准”,他却自嘲“笨鸟先飞,剧本读成日记”。

当综艺邀约与偶像剧片酬潮水般涌来,张译却坚守“演员神秘感是角色氧气”的信条。他拒绝《奔跑吧》提升曝光,宁可啃着冷馒头接拍《一秒钟》《金刚川》。与妻子钱琳琳丁克19年,将全部心力投入演艺,用二十年时光践行“用笨功夫雕琢角色”的诺言。

他资助初恋女友父母十余年,将隐痛化作生命的重量;作为航天文化大使,他在酒泉基地与科研人员彻夜长谈;在《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上,他疾呼“影视行业需工匠精神”。颁奖礼上,他永远谦逊:“感谢角色,感谢时代”,却鲜少提及天安门广场的痛哭、白玉兰奖后台的短信与《三大队》拍摄时的憔悴。

张译的影帝之路,从来不是爆冷神话,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与时代共振的必然。他证明:在流量狂欢中,依然有人愿用二十年磨一剑,让银幕绽放人性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