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糖稀:鲁西北农村孩子冬天里的奢华的甜

噩噩文化 2024-03-14 00:55:00

▲ 加拿大传教士威廉·史密斯1930'拍摄的阳谷县集市

偶然发现,逛杂货店时,桃子经常会在买水晶泥的货架前流连忘返,眼里chuā chuā放光,问她,则对这些东西的品牌和性能如数家珍,在满怀期望下慨叹妈妈说有毒不让买,因为有的小朋友会过敏。我忍不住让她选了一盒,立刻高兴的尖叫,然后纠结到底买哪个,摸摸这个又放下拿起那个。

这一幕,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缠糖稀”来了。

▲ 缠糖稀

「缠糖稀」是鲁西北农村孩子冬天里的一种奢侈的甜。一般用红薯或胡萝卜熬成,也有说是麦芽糖做的,类似于蘸糖葫芦的那一小锅糖。

一般是在买小玩意儿的杂货摊上:一个脏兮兮的大白碗,碗口勾了两圈蓝线那种普通大白碗,里面装满糖稀,糖稀的表面落了一层西北风吹来的沙尘和各种不明颗粒物,碗边放着一小堆儿棉花柴上折下来的小棍儿,比火柴棒粗些——那就是缠糖稀的工具了。

集市

一分钱起卖,二分钱可以得到多一点,至于舍得花五分钱买糖稀的那就是土豪了,而分量的多寡全靠小摊的主人下手的轻重了。

▲ 缠糖稀

两根细棉花棍儿挑着一坨糖稀,边走边缠,缠的手法也无外乎左右拉开,成个“一”字——“一”的长短由操作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和糖稀的粘稠度决定——拉开的“一”再凑到中间搭成一个“O”,右边的棍迅速从圈里穿过,然后拉开成上下两条线的“二”字,“二”的两条线拧成麻花再次左右拉开……如此往复,直到蜂蜜色的糖稀“缠”成白色,以不粘衣服为最高境界。

所以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拨孩子围成一圈,比赛谁缠的白,谁的更加不粘衣服,没有糖稀可“缠”的人就只能眼巴巴的远观。

▲ 临清老街牌坊

现在想想之所以买几分钱的糖稀不马上送到嘴里,也许是想多拥有一会儿这个甜蜜的吃食吧,所以才会费尽心机的“玩弄”它,等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再小口小口的吃掉。

当然也有笨手笨脚的家伙缠不了两下,就滴到地上,像驴打滚一样粘满了土,只能恨恨的舔舔那两根棉花棍儿。

▲ 缠糖稀

0 阅读:0

噩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