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最佳讽刺美剧选出来了!

分派大电影 2025-04-25 17:40:36

最近,Apple TV+推出的一部新剧因其对好莱坞的尖锐讽刺与深刻的行业洞察引发热议。

被《时代周刊》称为“2025年度最佳剧集”和“好莱坞最犀利的自画像”。

烂番茄新鲜度96%,豆瓣评分8.6,连续两周上榜全球口碑剧集榜。

最让观众激动的是剧中的客串阵容豪华到让人震撼——

《片厂风云》

The Studio

本剧的幕后核心是一对合作近二十年的喜剧黄金搭档——塞斯·罗根与埃文·戈德堡,二人此次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三职,实现创作权的全面掌控。

两人合作过多部作品,如《世界末日》、《传教士》、《黑袍纠察队》等。

(《传教士》第二季截影)

他们的作品往往在无厘头笑料下隐藏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

作为经常以编剧、导演、监制的不同身份混迹在圈里的人,两人确实对圈内的梗非常了解。

所以两位天赋性选手讽刺起好莱坞来,简直是得心应手。

而且多位导演、演员的客串加盟,如马丁·斯科塞斯(《禁闭岛》、《华尔街之狼》等)、查理兹·塞隆(《速度与激情》、《疯狂的麦克斯》等)、格蕾塔·李(《过往人生》)、安东尼·麦凯(《美国队长》、《猎鹰与冬兵》)等,让本片的精彩程度更升一级。

他们在剧中本色出演,为观众讲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幕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好莱坞一家历史悠久的电影制片厂——大陆影业。

马特(塞斯·罗根 饰)在大陆影业工作已有22年,从最开始的小助理到如今的制片人,多年来他一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发光发热。

(《片厂风云》截影)

虽然他运作过不少成熟作品,也为公司带来过可观收益,但在公司却只是一个二把手。

经常不被大牌导演、演员当回事不说,明星举办聚会也从来不会邀请他。

这天,马特得到消息,他的上司帕蒂因为连续十部电影亏损被炒了鱿鱼。

老板找到他,有心让他接任,但却有一个顾虑,因为马特最喜欢不赚钱的文艺片。

(《片厂风云》截影)

可毕竟公司的最终目的是盈利。

所以老板提出一个条件,在他上任后要以一款老牌饮料“酷爱”为IP,打造一部面向所有年龄段消费者的超级大片。

一直以来,马特都专注于拍好电影,在他看来好电影是要兼顾艺术性的不能只唯票房论。

可在老板看来,那些附庸风雅的文艺片全是“赔钱货”。

既然《芭比》这么一部爆款IP可以名利双收,那么自己也可以复制这条路,搞一部“酷爱”IP的大电影。

(《片厂风云》截影)

虽然对老板的观点并不认同,但他等这个机会等得实在太久,所以他欣然接受了老板的条件。

不过,因为一时还舍不下对艺术片的喜爱。

所以,马特私下做了调整,在跟下属开会的时候提出了艺术片和票房要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决策方针。

(《片厂风云》截影)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找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名导。

马特咨询了一些名导,如韦斯·安德森、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经纪人。

却通通遭到拒绝。

经纪人表示,即使预算再高,名导也不愿意自降身价来拍一部这样无聊的影片。

(《片厂风云》截影)

说罢,给马特推荐了有一定名气和实力的尼古拉斯·斯托勒(《好好先生》、《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等)。

尼古拉斯给出的剧本中规中矩,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爱与和解的温情故事。

(《片厂风云》截影)

不过却并不符合马特内心的标准。

作为自己上任后的第一部电影,马特自然想要名垂青史,所以在影片故事方面他认为要更深刻、动人一些。

但老板逼得急,要他尽快确定导演人选。

就在马特准备上报斯托勒这个人选的时候,马丁·斯科塞斯向他提案了一部电影。

因为预算有点高,老头还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影片是关于琼斯镇X教大 屠 杀的,讲述对X教、英雄崇拜、大规模 自 杀的思考。

(《片厂风云》截影)

据百度百科记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起震惊全球的集体自 杀 事件遇难人数仅次9 1 1事件,在这场灾难中,许多人都是通过喝下加入了氰化物、镇定剂、非那根等成分的酷爱饮料而 自 杀。

老头描述得绘声绘色,传达了影片的宏大、壮观、黑暗以及大家都是喝酷爱自 杀的贴题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怎么不算是关于酷爱的电影呢。

最主要的是不管在故事性方面还是大导掌镜方面都特别符合马特的要求。

(《片厂风云》截影)

于是,马特也顾不上金主和老板是否愿意就这样将“黑料”明晃晃地放在台面上。

他迫不及待地在斯科塞斯2亿美元的预算上又加了5000万美元,而且还额外用一千万买下了他的剧本。

(《片厂风云》截影)

只是,马特的这一"明智之举"并没有获得公司其他高管的支持。

尤其是在大家知道影片所讲的故事之后。

众人的指责声差点将他淹没。

(《片厂风云》截影)

即使如此,马特还是坚持己见让这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来拍摄这部最伟大的电影。

(《片厂风云》截影)

可真正到了跟老板汇报环节,之前嘴硬的马特终究是没勇气在老板跟前讲马丁·斯科塞斯的提案。

而是用了尼古拉斯·斯托勒那套在他看来中规中矩的剧本。

老板听完后表示自己非常喜欢。

(《片厂风云》截影)

这一下,马特直接得罪了两个人。

不仅因临时毁约辜负了马丁·斯科塞斯的信任,更因在尼古拉斯·斯托勒即将签约时遭到马特突然变卦。

为了挽回老板喜欢的剧本,马特只能亲自上门道歉……

(《片厂风云》截影)

在商业和艺术之间,马特最终选择向现实低头,而这也反映了现实中大多数电影人的普遍困境。

马丁·斯科塞斯原本想拍严肃题材却被商业需求压制,片中当他跟马特聊到关于琼斯镇影片的片名时,马特建议最好是叫《酷爱》。

从当时斯科塞斯听完脸上那无语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无奈人家给的预算太多。

(《片厂风云》截影)

剧中通过荒诞情节展现了传统好莱坞在资本裹挟下的困境,但艺术与商业的永恒矛盾却在流媒体平台因高投入、低干预的模式下让无数电影人找到了“避难所”。

在得知马特不打算跟自己合作后,气得老丁头怒吼要将新片卖给Apple TV+。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花月杀手》就是由Apple Tv+出品,还收获了10项奥斯卡提名。

(《花月杀手》截影)

除此之外,本剧还讽刺了好莱坞体制。

每次去探班,整个片场就数马特点子最多,一个接一个的给导演提他所谓的“绝妙”意见。

(《片厂风云》截影)

有一次直接导致整个拍摄计划被打乱,原本要拍摄的影片结尾也没有如期完成。

但第二天女主要离开,而且接下来一段时间都没有档期……

(《片厂风云》截影)

可真正到了需要给朗·霍华德又臭又长的新片提意见的时候,马特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口。

只因导演本人刻薄记仇,曾给他留下过心理阴影。

(《片厂风云》截影)

通过夸张手法呈现马特的职场窘境,荒诞又真实地影射了行业生态。

他既是体制的共谋者,也是受害者。

身居高位,他可以决定一部电影落地拍摄的生杀大权。

但却无法真正掌控创作方向。

反而沦为资本链条的“执行工具”。

但更可悲的是他的无力感。

既怀有对电影的热爱,又深陷职场生存的妥协。

自从坐上首席制片人的职位,马特每天都很焦急,总是处于恐慌状态。

明明曾经入这一行是因为爱电影。

如今的他却很害怕自己的工作是在毁了电影。

(《片厂风云》截影)

看到这想必大家对马特的处境深有感触。

毕竟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图源于网络

Toffee / 作者

0 阅读:23

分派大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