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拼出上扬线!

湖北日报视频 2025-04-21 09:21:41

硬道理要硬责任担当

真变化要真项目支撑

好结果要好生态生发

襄阳市“新春第一会”后,市县两级迅速行动,务本务实,真抓实干,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抓好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乡情招商、环境招商组合拳,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拼出发展上扬线。

▲襄阳市一季度现场签约照片

襄阳市招商局介绍,3月底,该市举行一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726亿元。此外,一季度新开工入库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达331亿元。

在优惠政策取消、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襄阳如何创新招商方式,吸引投资者?

4月20日

湖北日报要闻版刊发

《用“产业拼图”赢得新项目

——襄阳招商引资拼出上扬线》

进行深度解密

01

“生态雨林”打动中航工业高层

焊枪火花飞溅,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嘉泰公司”)商用飞机综合厂区新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2023年秋,中航工业客舱系统公司启动新项目选址时,天津、成都、镇江、襄阳同时抛出橄榄枝。新项目投资约3亿元,规模虽不大,但非常优质。

▲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

相比天津、成都,襄阳在城市能级方面并不占优。“但我们有产业链优势。”樊城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赛晶晶翻开航空产业园地图:7家“航字号”龙头企业、80余家配套商组成15分钟供应链圈,嘉泰公司的25家本地供应商覆盖从原材料到复材的多个领域。

襄阳市领导多次赴京对接中航工业高层,将项目选址、周边配套、政策支持、包保服务等完整的项目落地全流程工作计划“秀”出来。

“我们要的不是孤岛,而是生态雨林。”看着这份“产业拼图”,中航工业动了心,最终将项目放在襄阳。今年3月,该项目正式开建。

依托优势资源,推进产业链招商是招商的关键一招。

▲谷城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谷城县以骆驼集团、新金洋资源、金洋冶金等公司为龙头,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再生资源利用向再生锌、再生纤维、再生硅材料等领域拓展。

▲枣阳通用机场效果图

枣阳以通用机场建设为依托,积极引进通航产业园、低空无人机遥感等项目,培育“低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全力打造襄阳都市圈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和产业示范区。

02

一本台账坚定老乡“回家”意愿

“除了务实、高效的干事作风,最打动我的还是把成本优势账算得明明白白。”4月15日,瑞成智造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明道出了回乡投资的原因。

胡海明是南漳县巡检镇人,在广东创办瑞成企业投资(东莞)有限公司。2024年10月,获悉胡海明有意将工厂搬迁后,南漳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联系上他。

用工成本平均每人每月省2000元,厂房租金每平方米每月低20元,同期物流成本比东莞低7%……这张让外省竞争者黯然退场的明细表,凝结着招商专班10余次的测算推演:按照年产值3亿元计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省1000多万元。

一本台账算下来,算出了比较优势、投资信心,把“他乡游子”的犹豫转化为“落叶归根”的笃定。

从初次接触会谈到签约动工,仅用时70天,双方正式签约,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结构件及精密夹治具生产项目落户开建。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不仅要打乡情牌,更要算好经济账。

▲深圳大工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应用场景等

深圳大工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军是襄州人,有意在中西部城市投资建厂。襄州区政府为孙文军量身定做了方案:90%的钢板、轴承等材料可本地采购,满足250余人用工需求的同时成本降低20%,帮忙对接8家银行解决融资难题。

“打动我的是乡情,但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产业配套。”孙文军说。

03

开发存量让投资“接二连三”

走进保康蜡梅谷景区,三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游步道建设、蜡梅精品艺术酒店精装修顺利推进。

蜡梅谷项目占地190亩,总投资6.5亿元,利用保康丰富的蜡梅优势,打造集蜡梅精油萃取、生态产品开发、养生休闲等于一体的景区。

▲保康腊梅谷项目

项目一期、二期建设很顺利,但到2024年底,投资商因资金紧张,搁浅了三期开发计划。

手握土地使用证却无产权证,犹如“有车无油”,无法抵押贷款。

保康县委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成立服务专班,依法依规解决“办不了证”的问题。凭30本新鲜出炉的不动产证,该项目完成缺口资金抵押贷款。

“30本产权证不仅是‘通行证’,更是我们再次投资的‘信心证’!”该项目董事长傅建平说。

招商过程中,襄阳市既引进增量,更注重存量的增资扩产,用好的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实现投资“接二连三”。

▲中力电动叉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湖北老河口生产基地

项目落户老河口市4年的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洽谈之初的叉车零部件铸造厂,升级为整车制造+废旧叉车回收利用项目,再到连续追加投资布局智能仓储、线束生产线,如今还与上下游企业联合投资成立机械租赁公司,加速电动叉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落户襄阳高新区5年的湖北楚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不再满足于租房,拍下40亩土地,准备建新厂。

位于东津新区的湖北卓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6年,3次追加投资,共计超过5亿元,还带动7家企业从沿海落户襄阳。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宇睿 汪璐 通讯员 杨士鑫

编发:郭伟桐

审核:彭小萍 雷闯 褚楠

出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襄阳分社

0 阅读:101